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1)-Chapter3Neoc.pptx

75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1
  • 文档编号:146326731
  • 上传时间:2020-09-29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657.90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hapter 3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y: Basic Model,古典贸易理论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贸易理论在新古典经济 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代表人物瓦尔拉斯、马歇尔)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1,,,2,,Marshalls Dilemma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的矛盾,即所谓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市场中竞争企业数量的增加、竞争活力的增强导致单个竞争企业生产规模的下降,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垄断的因素增强、丧失市场竞争活力也就是说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难以兼得 Marshall Plan,,3,,In 1947, Trumans secretary of state U.S. Marshall Plan,George Marshall,,4,,The Marshall Plan In 1947, U.S. President Harry Truman, Marshallnow Trumans secretary of stateand many others in Washington, saw the danger and set out to create a foreign policy that would end American isolationism. Part of this policy was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Marshall Plan.,,5,,,In a speech at Harvard University on June 5, 1947, Marshall said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support the nations of Europe if they could put together a comprehensive plan to revive their economies. That plan was ready by September, and in December, Truman forwarded to Congress the $17 billion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The President called it the Marshall Plan; he knew full well that the programs prospects for approval by Congress would improve if it carried the name of the great general who was resolutely nonpartisan and had no ambitions for elective office.,,6,,里昂瓦尔拉斯(Lon Walras,1834年12月16日 - 1910年1月5日),法国经济学家,曾经被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是“所有经济学家当中最伟大的一位”。

      他开创了一般均衡理论,是一位数理经济学家他被认为是创立了后来在他的意大利弟子帕累托的领导下为人熟知的洛桑学派 瓦尔拉斯是三个边际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即使他的著作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1874)是在杰文斯和门格尔宣扬他们的边际主义思想三年后发表的7,,1、Trade Theory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的三点继承和发展:,新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把古典学派理论中不现实的假定现实化,从而使贸易理论更加实用化;把古典学派没有分析的需求因素纳入了理论体系,从而构筑了供求分析的基本框架;把古典学派不可能使用的新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纳入了理论模型,从而使贸易理论的表述更加简单化8,,与Ricardo模型的四点不同:,Ricardo模型假定边际机会成本固定不变而现实常见的是机会成本递增 Ricardo模型中没有相对价格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而现实情况是:封闭经济中的相对价格在贸易开放以后是逐步向国际均衡价格逼近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是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逐步调整的 Ricardo模型中两国完全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是不完全专业化分工。

      Ricardo 模型没有考虑需求偏好因素的影响,只分析了供给成本因素9,,新古典贸易理论最重要部分: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奥林(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尔奥林理论(以下简称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等10,,,11,,外生变量、内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经济计量学建立经济模型时使用的概念 外生变量亦称“非经济变量”,指由经济体系以外的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一种变量如,在研究经济活动时,雨量、政府开支、地震、政治形势等,一般都被看做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数值通常不是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所能掌握的12,,Endogenous Variables:,亦称“联合因变量”、“经济变量”,指由经济体系内部的经济力量所决定的一种变量如,在研究经济活动时,工资支付、消费、储蓄等 在建立方程式时,内生变量被看成自变量,外生变量被看成因变量13,,根据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学中的变量都是动一发而牵全身,没有哪个变量是不受别的变量影响的。

      因此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不能严格成立 所以经济学里的自变量不叫自变量,而叫外生变量;因变量叫内生变量14,,H-O的主要贡献 Eli F. Heckscher(1879-1952):对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反映在1919年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萨谬尔森称之为“天才之作” 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在经济史研究引入定量研究方法 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化处理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1年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揭示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指出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15,,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1879-1959) 赫克歇尔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 年起,在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跟 耶尔纳(Hjarne)学习历史,跟戴维森(Davidson) 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 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 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 所长。

      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 生课程16,,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他的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加以发展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华张伯仑的早了9 年文章中还探讨了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在经济史方面,赫克歇尔更享有盛名主要著作有: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经济史、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及其它解释、经济史研究等赫克歇尔通过对史料提出更广泛的问题或假定,进行深入的批判性研究,从而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两个方面架起了桥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17,,Bertil OhlinSweden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Stockholm, Sweden1899 - 1979,,18,,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 1899 年4 月俄林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

      他早 年就读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University of Stockholm),后来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 留学1924 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5 年 后回瑞典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佛 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 年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1979 年8 月于书桌前逝世19,,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 1924年出版国际贸易理论,1933 年出版其名著,即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1936 年出版国际经济的复兴(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construction),1941 年出版资本市场和利率政 策等俄林的理论受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关于生产要 素比例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教 授威廉(T.H.Williams)的指导下,结合瓦尔拉斯和 卡塞尔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区间贸易 和国际贸易论中最终形成因此,俄林的国际贸易 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20,,对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的质疑生产技术接近,为什么成本差异仍然大?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解释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国家间资源的差异也能发生贸易:加拿大的木材出口到美国,并不是加拿大伐木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的高,而是加拿大人口稀少,人均木材占有量比美国多。

      H-O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1,,Ricardo 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解释了贸易为什么获利,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国家PPF不同,为什么一个国家在这商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不是在另一商品上两个不同: H-O第一次提出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除了劳动,还有资本、土地等,最重要的是两个不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和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由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22,,Bertil Gotthard Ohlin:,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于其它要素的比例比其它国家更高,我们称其为劳动力丰裕型的国家;如果一种产品的人工成本在其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它产品,我们称它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 要素丰裕度,两个基本概念:,,23,,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Factor Intensity:是指单位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这是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是衡量生产中要素之间的比例,不是要素与产出的比例 两个国家都生产X和Y商品,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和L如果生产Y时的KL(要素配合比例)大于生产X的KL,就称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即 则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x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24,,对要素密集度判断的两种方法,比例判断 判断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时,重要的是一个单位的劳动配合多少单位的资本(KL),而不是生产1X和1Y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绝对数量例如,生产1X需要3K和12L,而生产1Y需要2K和2L,尽管生产1X需要3K,生产1Y需要2K,但商品Y仍然是资本密集型的因生产Y时,KL1,生产X时,KL1425,,几何图形判断,,,,,,L,K,Q=2,Q=1,A,B,S,O,等成本线 生产扩张线,,26,,复习: 等成本线 Isocost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