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2013-1-11讲义.ppt
15页亚低温治疗在治疗 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1938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Temple Fay等首先把亚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 国内薛庆澄和易声禹等分别在20世纪50~60年代报告了冬眠低温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的病死率 1987年Busto首次提出全身亚低温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并从组织病理学上加以证实 1996年Metz发现亚低温治疗显著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率,使创伤后脑组织乳酸清除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 脑缺血 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 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性高热 脑炎高热,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重型颅脑创伤: 1.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 2.下丘脑等中线结构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者 3.严重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明显、无手术指征者 4.颅内血肿手术清除后,仍有严重脑水肿者 5.GCS﹤8分,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脑疝晚期,脑干功能已完全衰竭者 颅内血肿观察期,不能排除须手术治疗者 严重合并伤和休克尚未纠正者 原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法,1. 脑温监测及降温程度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①中心温度②口腔温度③鼓膜温度④直肠温度⑤膀胱温度⑥颞肌温度 降温程度 直肠温度:32.5~33℃ 脑温或中心温度: 33~34℃,2.降温的时间窗 颅脑创伤后,实施亚低温治疗越早越好,但在伤后24小时内开始亚低温治疗,仍有肯定疗效 临床亚低温治疗维持24~72小时。
应根据病情决定亚低温治疗时间,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法,3. 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与冬眠肌松剂相结合 ①深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②呼吸机辅助呼吸 ③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 ④合理使用冰毯降温,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法,4. 复温方法 自然复温法: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患者大约每4~6小时复温1℃,在12~20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6.5~37.5℃ 控制性缓慢复温:每天复温0.5~1℃,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法,①心血管系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复温休克 ②呼吸系统:呼吸减慢,呼吸肌麻痹等;肺炎 ③神经系统:颅压增高 ④血液系统:血粘度增加,凝血障碍引起出血 ⑤其他:低血钾及泌尿道感染 ⑥低温状态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的分泌等均受抑制 ⑦低温期间免疫功能受抑制并发症,病例分享,患者,男,31岁,车祸后意识不清1小时于2012年11月19日10:28入院 入院查体:浅昏迷,刺痛不睁眼,不发音,刺痛肢体伸直GCS:5分右枕部可扪及5×5cm头皮血肿眼球固定,双侧瞳孔直径左:右=2:6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肌力检查不合作,双侧Babinski征(+)。
病例分享,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患者血压下降,腹部超声提示腹腔积液,立即行开腹探查术及脾切除术,病例分享,,术后患者颅内压30mmHg,立即复查头颅CT,①硬膜外血肿穿刺引流术 ②亚低温治疗,,病例分享,2012-12-3查体:意识清,遵嘱活动双侧瞳孔直径左:右=2:2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双侧Babinski征(+)体会,诱导:防肌颤 中期:防低压 复温:防过快 ICP监测是必需的 有条件可行脑氧、脑温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