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三百首论文3800字.docx
11页唐诗三百首论文3800字 姓名: 学号: 班级: 联系方式: 唐诗三百首(一).三十个带“花”的诗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7.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8.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李颀《送陈章甫》)10.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齐己《山中春怀》)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2.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13.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刘长卿《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14.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15.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韦庄《章江作》)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17.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杜甫《江梅》)1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0.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白居易《桐花》)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22.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白居易《杭州春望》)23.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白居易《白牡丹》)24.白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5.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虞世南 《咏风》)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2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解释其中五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意为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上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为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意为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意为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 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 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诗人杜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这首诗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州文集》第二篇:唐诗三百首之唐诗的风骨 2800字应用英语学院 0906 姓名:李越 学号:1201090416唐诗的风骨—不同时期唐诗的写作特点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三足鼎立,是中国文化之瑰宝。
而唐代诗歌便是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汉代,宋朝,元朝,清朝等繁荣朝代都有诗歌产生,但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四个时期 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在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倚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情感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做事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诗作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时陈子昂随武悠宜征讨契丹,屡出奇技,不被采纳,故登台悲歌,指出像燕昭王那样的贤能君王不得见,而后世的贤君又不及见,宇宙茫茫,天长地久,不由得怅然泪下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提倡汉魏风骨,强调现实意义,诗风高峻同时,初唐时期的张九龄的诗作也颇为抢眼其中有《感遇二首》其一“兰叶春葳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应用英语学院 0906 姓名:李越 学号:1201090416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着,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抒发其感受诗中运用比兴,以春兰,秋桂自况,抒发自己不求闻达,恬淡自赏的情感,又隐见其忧谗畏祸的戒备之心,可以说思深力远,寄托遥深体现了开元贤相张九龄刚健质朴的诗风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有时流露出消极的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如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诗是王维与裴迪在闲居时的唱和之作首颈两联写景,将辋川一带深秋薄暮的山光水色写得很可爱颔联与尾联写人,将自己与裴迪分别比作陶潜和接舆,又表现了野逸的情趣佳景良辰,相得益彰同时,孟浩然的“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也将风景写的如诗如画,诗风恬淡自然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则将边塞雄奇壮丽的风光戍边战士不畏苦寒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思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