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件第09章.ppt
22页第九章所得税会计,1、教学时间: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经营特征,掌握企业所得税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 3、教学难点与重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核算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课堂讨 论、师生互动等 5.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课堂讨论、课下模拟实践练习 6教学过程与内容:介绍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学习,将掌握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等重要概念,并掌握资产负债表法的应用 7.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级会计学》2007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高级会计学》2007 会计具体准则《所得税》2006 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2007,返 回,本章范围,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以及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计税差异一般分为两类,即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是某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税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按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可分为如下四类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确认为收益,需要缴纳所得税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所得税时则不允许扣减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扣减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是反映在一个时期产生而以后的一个或多个期间转回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 其他暂时性差异 是指因其他原因而使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1、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或 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该资产的账面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在税前列支的金额 或 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非应税收入的金额,三、所得税会计的两种基本方法,(一)应付税款法 是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在本期作为应付项目处理,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 (二)纳税影响法 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分别确认为资产或负债,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确认为各期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例11】 万达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500万元,20×5年预计了100万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支付于20×6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税法允许实际发生的产品维修费用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除则采用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如下:,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各期所得税费用及净利润,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各期所得税费用及净利润,返 回,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概念 资产负债表法 强调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期间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即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且以本期产生的应纳所得税加上期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余额的变化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确定收回或清偿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未来期间的应税利润(可抵扣亏损)时,将导致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以下交易或事项通常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由于会计与税法采用的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不同 (2)采用权益法确认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税法规定待此项利润收到时才计入应税所得。
(3)在确定会计利润时,开发成本可以资本化并在未来期间摊销,但在确定应税所得中扣除 (4)采用购买法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通过将所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和承担的债务按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公允价值分配,但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 (5)重估资产 (6)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 (7)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或在合营中的权益账面金额与该投资或权益的计税基础不同 (8)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不同于其初始账面价值以下交易或事项通常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企业因费用而导致的负债的账面金额大于其计税基础 (2)退休福利成本可以在确定雇员提供劳务期间的会计利润时抵扣,但当主体将分摊的成本付给一项基金时,或当主体支付退休金时,才能在确定应税利润时抵扣 (3)研究成本在确定其发生当期的会计利润时被确认为费用,但直到以后期间才允许在确定应税利润时作为抵扣项目 (4)企业合并成本依据并购日确认的所取得可辨认资产和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 (5)某些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或被重估,但计税时不作调整 (6)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递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基本过程 1、核算当期所得税的基本步骤 (1)确定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与类型,计算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 (2)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 (3)本期发生和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应是其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4)计算确定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负债所得税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2、特殊情形的处理 若发生下列特殊情况,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使用的税率变更 所得税费用=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原所得税率×新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2)直接计入权益与直接计入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应纳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不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权益例12】美联公司20×4年应纳所得额300000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起初递延所得税余额,起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540000元(暂时性差异为1800000)根据相关情况,确定20×4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如表12—3所示20×4年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 300000×30%+(465000-540000)=15000(元) 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5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0000,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的披露问题,一、美国与国际会计组织对递延所得税列示的规定 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 (1)在分类的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区分流动金额和非流动金额 (2)对某一个企业的特定纳税组成部分及一个特定的税收管辖区内:所有流动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应被互相抵消,并作为一个单独的金额列报;所有非流动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应互相抵消,并作为一个单独的金额列报。
二、我国递延所得税在财务报告中的列示与披露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同时我国会计准则还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相关的下列信息:,,⑴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⑵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⑶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⑷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返 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