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少小离家老大回赏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586735943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1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少小离家老大回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   是出自《回乡偶书》的名句   【全诗如下】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情绪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搞笑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贺知章是武后时进士,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唐玄宗时辞去官职,当时已是85岁的高龄,诗人离开家乡几十年,突然回到家乡不被相认的境遇被刻画得非常深刻这首诗写了作者年少离开家乡,到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才回到家乡所遇到的家乡的变化,一个“客”字刻画了作者的失落和茫然,此情此景,看似可笑可悲,实际上是抒写了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情,十分真切地传达了久客返乡的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