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逻辑与选择.docx
12页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逻辑与选择【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单纯依托货币信贷的增长来支持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负债推动型扩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同时还会积累较多的金融风险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才化解了接二连三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当正确认知金融本质,把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强化审慎经营理念,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回归本源,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根本,让金融运行更加符合规律,立足我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关键词】金融风险;结构性去杠杆;金融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 一、传统金融运行模式的问题 1.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模式属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是基于经济的规模扩张和高速增长模式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依托货币信贷的增长来支持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的扩张然而这种模式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之下会导致金融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其本质上是负债推动型的扩张模式,不可避免会造成金融杠杆的不当增加,这种情况自2008年以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首先从货币规模的变化和经济的关系来看:2008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年末M2余额47.5万亿元,当年GDP为30.1万亿元,增速为9%,M2/GDP=1.58,M2/GDP增速=5.282009年和2010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年末M2余额60.6万亿元,当年GDP为33.5万亿元,增速为9.2%,M2/GDP=1.81,M2/GDP增速=6.97;2010年年末M2余额72.6万亿元,当年GDP为39.8万亿元,增速为10.3%,M2/GDP=1.83,M2/GDP增速=7.052011年至今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年年末M2余额85.2万亿元,当年GDP为47.1万亿元,增速为9.2%,M2/GDP=1.81,M2/GDP增速=9.26;2012年年末M2余额97.4万亿元,当年GDP为51.9万亿元,增速为7.8%,M2/GDP=1.88,M2/GDP增速=12.49;2013年年末M2余额110.7万亿元,当年GDP为56.9万亿元,增速为7.7%,M2/GDP=1.95,M2/GDP增速=14.38;2014年年末M2余额122.8万亿元,当年GDP为63.6万亿元,增速为7.4%,M2/GDP=1.93,M2/GDP增速=16.59;2015年年末M2余额139.2万亿元,当年GDP为67.67万亿元,增速为6.9%,M2/GDP=2.05,M2/GDP增速=20.17;2016年年末M2余额155.01万亿元,GDP为74.41万亿元,增速为6.7%,M2/GDP=2.08,M2/GDP增速=23.14;2017年年末M2余额167.7万亿元,GDP为82.7万亿元,增速为6.9%,M2/GDP=2.03,M2/GDP增速=24.3;2018年年末M2余额182.7万亿元,GDP为90.03万亿元,增速为6.6%,M2/GDP=2.03,M2/GDP增速=27.7。
2008~2015年,我国GDP从30.1万亿元增加到67.67万亿元,增长124%,广义货币M2余额从47.5万亿元增加到139.2万亿元,增长193%生产单位GDP所需要的货币从1.58个单位增加到2.05个单位,推动一个百分点增速所需要的货币从5.28万亿元增加到20.17万亿元统计表明,货币运行的效率正在下降,同时也说明依靠放松货币信贷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大水漫灌”式的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在不断下降,刺激效果越来越差而代表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2015年末为13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16年末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2017年6月末为166.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也都超过了经济增长再从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速看,从2003年至今一直远超GDP增速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9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201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2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而这两年我国GDP增速分别降至6.9%和6.7%,且两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由此也说明货币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在2016年底达到33万亿美元,而欧元区为31万亿美元,美国为16万亿美元,日本为7万亿美元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是同年国内GDP的3.14倍,而欧元区银行总资产是其GDP的2.8倍,美国为1.16倍,日本为1.48倍可以看出,相对GDP规模而言我国银行业资产的运行效率也是偏低的最后从杠杆率的变化来看,宏观杠杆率M2/GDP从2008年的158%上升到2015年的205%,增长了接近30%;代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的指标社会融资结构显示,2017年年末社会融资存量结构为债务融资占96.2%、股票融资占3.8%,2017年的增量结构为债务融资占95.5%、股票融资占4.5%,表明债务融资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2.现行金融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随着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超越经济增长越来越多,金融资产的边际收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负债的边际成本则越来越高,金融资产的边际收益与负债的边际成本差在不断收窄当金融体系的资产负债变化超越某个临界点后,就会出现金融资产的边际收益与负债的边际成本差倒挂此时如果流动性发生困难,就会出现负债兑付困难乃至发生违约风险,从而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与金融风险上升,这一点从债券市场违约增加可以发现。
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发生18起违约事件,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公司债12起,涉及债券本金35.3亿元;企业债2起,涉及债券本金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4起,涉及债券本金60亿元2016~2017年8月,公募债市场共有33个发行主体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77只债券,债务总额近600亿元其中2016年违约主体28家,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5家与此同时,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2015年8月,理财平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发生风险事件,全国20多个省份的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被喻为“中国的庞氏骗局”;2015年12月,网络理财平台“e租宝”发生风险事件,初步查明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2016年2月,理财平台中晋资产发生风险事件,涉及资金总额340多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其中60岁以上投资人就超过2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仅上海出问题的理财平台就有中晋资产、融宜宝、上恒资产、炳恒集团、长来财富、盈玺资产、盘聚资产、上海鹏华、晋兴资产、金鹿财行、当天财富、国洲金融、大骏财富、国弘汇金融、巨玺财富等,涉及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预计待还金额超过800亿元。
而债券市场的违约和频频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则会极大地损害投资者信心,进而导致信用评级受到影响2016年3月2日,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还将我国38家国有企业及授予评级的子公司、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3月31日,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将我国主权评级的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但维持我国长期“AA-”和短期“A-1+”的主权信用评级同时将中国移动、中国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20家央企,以及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我国部分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早在2013年6月银行间市场就出现了所谓的“钱荒”事件,多家商业银行出现突发性的支付困难并发展为流动性危机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2015年上半年,沪深两市股指快速上涨,上证综指6月12日盘中达到全年最高5178.19点,较上年末上涨60.08%6月15日,沪深两市股指开始快速下跌,上证综指于8月26日盘中触及全年最低2850.71点,较全年最高点下跌44.95%;深证成指于9月15日盘中触及全年最低9259.65点,较全年最高点下跌49.17%。
才两个月时间,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2015年6月12日至7月8日,上证指数从5178.19点下跌到3421.53点,跌幅达34%;7月9日至7月23日,上证指数又升到4132.61点,升幅达20.78%;7月24日至8月3日,上证指数又跌到3549.50点,跌幅达14%;8月4日至8月17日,上证指数又升到3994.54点,升幅达12.5%;8月18日至8月26日,上证指数又跌到2850.71点,跌幅达28.63%;8月27日至8月28日,上证指数又升到3235.84点,升幅达13.5%大量的投资者由于进行了配资操作而被迫强行平仓,从而使得股市风险通过配资渠道向外扩散,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系统性风险,最后不得不由国家出面“救市”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不仅发生在股市,也发生在汇市从2015年8月中旬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经历了三轮迅猛贬值:第一轮是从2015年11月2日至2016年1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从6.32贬值至6.55,幅度达3.95%;第二轮是从2016年5月3日至7月19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从年内低点6.46贬值至6.70,幅度为3.73%;第三轮是从2016年10月10日的6.70贬值至11月25日的6.92,在44天内即贬值3.26%。
鉴于汇率震荡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国家又不得不出面采取措施稳定汇市受投资者信心不足及金融市场震荡的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加大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为顺差330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为逆差4853亿美元,而2014年为逆差514亿美元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4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66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3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8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4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56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794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941亿美元2015年,外汇储备资产减少3423亿美元,2014年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外汇储备自2014年6月达到接近4万亿美元的高点,一直到2015年7月都保持在3.6万亿美元以上,8月下降到3.55万亿美元,9月下降到3.51万亿美元,10月上升到3.52万亿美元,11月又降到3.43万亿美元,12月进一步降至3.33万亿美元,直到2016年底才稳定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短短一年多时间,外汇储备减少了近1万亿美元从“钱荒”到“股灾”再到“汇率贬值”,我国金融领域短期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才化解了接二连三的金融风险。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金融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引以为豪的金融业成为让人担心的金融业?现在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很好地把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化解累积风险 众所周知,金融是服务经济的,其本质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从宏观视角考察,金融要完成“储蓄向投资”转化;从微观视角考察,金融要满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降低投融资成本然而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并非随心所欲的,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下,各市场主体对资源和资金的使用结果并非完全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意味着金融资源的供应者在提供金融资源给使用者时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因此,金融的本质也可以表述为:在风险承担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完成资源的低成本高效率配置而既有的金融运行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从扩大金融资源配置规模这一角度体现金融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