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物理下学期夏令营作业2.doc
10页2016年高一年新生夏令营物理作业(2)——预习高一物理必修1后完成(个别较难题目可以先放着)一、 选择题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表现出来的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D.物体受力大时惯性大,受力小时惯性小,不受力作用时无惯性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3.(不定项选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s末的速度为10m/s,则( )A.前10s内位移一定是100m B.前10s内位移不一定是100m C.加速度一定是2m/s2 D.加速度不一定是2m/s2 4.(多选)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4个力 B.a可能受到6个力C. b一定受到3个力 D.b可能受到2个力5.如图所示,一切摩擦不计,各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有( )6. 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F的力方向转过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 )A. F B. F C. 2F D. 3F7.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
而实际的物理现象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因素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叫构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物理模型的是( )A.时间 B.参考系 C.质点 D.坐标系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租车在正常行驶时,计价器是按照车子的位移大小进行计费的B.枪筒里的子弹,在扣动扳机火药刚刚爆发的时刻,加速度很大,但是速度很小C.无风的房间中将一根柔软的羽毛由静止释放,羽毛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物体匀速运动时具有惯性,在外力作用下变速运动时失去了惯性9.如图所示为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同时相向运动 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 C.A、B两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均与桌面相对静止不动,则B物体受力个数为( )A、3个 B、4个 C、6个 D、5个11.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t0时刻速度最小C.物体在t0时刻加速度最大D.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大12.爱因斯坦说:“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指出了真正建立动力学基础的线索。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 )A. 否定了“摩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否定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C. 认为“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永远运动下去”D. 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3.在长泰到林墩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14.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的是时刻( ) A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B.校运动会100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s C.学校早8:00开始上课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是86min15.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D.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16.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其v-t图像正确的是( ) 17.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表为某次实验的一组数据。
据此,他发现=常数有同学想验证伽利略的这个结论,作出如下四幅图象,不合理的是( )18.“叠罗汉”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由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如图所示,假设每个人的重力都为G,且两脚承受压力相等,下面五人弯腰后背部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A. B. C. D.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20.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时间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相距60m,车经过Q时的速率是15m/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的加速度为1.5m/s2 B.经过P时的速率为5m/s C..P、O两点间距为7.5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为9s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都相等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2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23.如右图所示,杯子置于水平桌面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 B. 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力F2和杯子的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D. 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24.如图所示,OA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
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靠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在A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A的摩擦力(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 计算题25.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 s后速度达到20 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 s,接着经5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2)质点在16 s末的速度;(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26.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作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18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可简化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g取10m/s2) :①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②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多少倍的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27.如图所示,白色的传送带两轮A、B的距离L=15m,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2 m/s顺时针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煤块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设小煤块在运动过程中的质量不变,传送带的倾角为θ=370,g取10m/s2,sin370=0.6,cos370=0.8 , 求:(1)煤块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有多长?28.一个氢气球以4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s末从气球上掉下一重物,(1)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2)此重物从氢气球上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到地面?(忽略空气阻力,g取)29.质量M=2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右端放一个质量为m=6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1)要保持物块相对木板静止,拉力F允许的最大值是多少?(2)当拉力F=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30.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10m/s2,sin37°=0.6,cos37°=0.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31.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了15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32.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μ1=0.4,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0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A与B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3.一质量为5kg的滑块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是0.2,g取10 m/s2,问:(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2)滑块在力F作用下经5s,通过的位移是多大?(3)如果力F作用8s后撤去,则滑块在撤去F后还能滑行多远?3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了15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35.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
一个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1;(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4)物体从A点出发到再次回到A点运动的总时间t36. 如图,在平直的公路上有A、B、C、D四地,已知|AB|=|CD|.甲、乙两质点同时从A地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一段时间后,甲到达D地时乙刚好到达C地.现使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由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