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课件第1章-总论.ppt
74页兽医药理学,,绪 论,,,一、药物,,,1,、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此外兽药还包括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按其来源分为,3,类: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2,、毒物:,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途径一)、用途,,,1,、防止疾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2,、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长率、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产仔率、孵化率和仔畜、幼雏的出生体重4,、改善胴体质量、降低食品开支二)、用药注意事项,,1,、选择适宜的药物,,2,、考虑动物本身因素:性别、年龄和个体差异,,3,、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疗程,,4,、选择最佳给药方法,,5,、注意药物的不良的反应,,6,、合理的用药配伍,,7,、给药次数与间隔时间,,8,、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9,、疫苗接种期内慎用药物,,10,、注意药物残留,,二、兽医药理学发展简史,,,1,、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为药理学准备了基础2,、纵向发展: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药理学 天然药物阶段:,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唐朝的《新修本草》和明朝的《本草纲目》,,化学合成药物:,19,世纪初德国,P.Ehrlich,合成新胂凡纳明。
现代药物:,把化学合成药物以及对天然有效成分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作为药物的新来源,生物药物:,DNA,重组技术,基因药物3,、横向发展:生化、免疫、时间、遗传药理学《,新修本草,》,书影,《,本草纲目,》,书影,,,,三、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为临床合理应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内容:,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如何对生物体产生效应 ( 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在生物体的影响下如何代谢 ( 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以外,还包括药物的来源,性状,药物成分,化学结构,构效关系,用量,用法,毒性,应用注意等可见兽医药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防治疾病、代谢过程、不良反应、配伍用药等方面的机制,;,②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用药,,,提高治疗效果,③研究和开发新药④对药物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变化能够给出科学的解释特点,:,① 基础与临床结合②,理论和实践结合③科学与法律结合目的,:,,①掌握药物的基本规律,,,,合理使用药物,,,②,正确认识药物对机体的利弊,,,,保障,动物,安全,,,③对药物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变化能够给出科学的解释。
四、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⑴实验药理学方法;,,⑵实验治疗学方法;,,⑶临床药理学方法,,,,五、药物的制剂,,,制剂:指能直接应用于动物机体,符合防治目的,便于安全贮运的药物制成品剂型:制剂的类别称为剂型六、处方,,(一)、定义,:处方是临床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也是检定药物疗效和其毒性的重要依据二)、格式:,,第一部分,病畜单位,畜主,畜别,年龄,日期,门诊号等等第二部分,在处方的左上角写请取或拉丁文“,Rp”,1,、按药物的名称,规格,数量顺序,每药一行,逐行书写2,、药名用中文或拉丁文均可,药量用公制,一律使用阿拉伯字码,数量小数点后要加零,小数点上下要对齐3,、以,g,或,ml,为单位时可省略,其它单位必须注明4,、处方中各种药物应该按照它们的作用依次排列,一般为主药,佐药,矫正药5,、写清药物的用法,每日几次,用药时间等第三部分,兽医师签名以及时间三)、处方种类:,,1,、法定处方2,、医疗处方3,、协定处方第一章 总 论,,,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兽药管理,,,第一节 药效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的概念,,,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二)、,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的兴奋作用和药物的抑制作用药物的兴奋作用,是指药物使机体机能活动增强的作用药物的抑制作用,是指药物使机体机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药物为外因,机体为内因二,、药物作用的方式,,,,,1,、顺序分类,,直接作用,:,,原发性作用,,药物作用于器官组织的靶位后所产生的效应为直接作用如,β,受体拮抗药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 , 产生心率减慢作用洋地黄,-,加强心肌收缩力,,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指由药物作用于器官组织的靶位后所产生的效应又引发了另一种效应 , 常常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利尿),2,、范围分类,,局部作用,:,指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全身作用,:,指药物自用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全身而产生的作用,也称吸收作用,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的缩,瞳,作用,即为局部作用,,,但该药经粘膜吸收后增加唾液分泌作用则是全身作用,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效应的特异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在,治疗剂量,时,,,药物吸收入血后常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个或几个器官组织的靶位,,,而对其他器官组织的靶位不发生作用。
特点,:,①有高低之分,;,②,有相对性,产生药物选择性的机制大致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机体靶位结构的差异,;,,②药物在靶位的浓度和靶位的数量药物的选择性可作为药物分类和临床用药的依据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凡是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药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它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指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因子,,,以彻底治愈疾病,亦称治本对症治疗,指应用药物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亦称治标2,、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的作用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引起的与防治疾病目的无关或危害不大的作用毒性反应,:,指药量过大或长时间使用产生严重的功能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继发于治疗作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称继发反应四、药物的构效关系,,构效关系,(SAR),: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化学反应,药物的化学反应决定了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与药理效应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称为构效关系。
1,、基本结构:麻黄碱与肾上腺素均是儿茶酚胺类药物2,、官能团:磺胺药物的结构与,PABA,,以及巴比妥类药物结构3,、光学异构体:氯霉素左旋体为左霉素,消旋体为合霉素一般情况下是左旋的比右旋的作用强五、药物的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这种关系称为量效关系,,,即药物剂量一效应关系药物剂量从小到大的增加会引起机体药物效应强度或性质的变化:,,,剂量,:,临床所用药物的,份,量,,,按所用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分为:,,,①,无效量,:,不出现药效的,过,小剂量,②,阙剂量,:,,刚刚能引起药效的剂量,亦称最小有效量,③治疗量,:,大于,阈,剂量能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亦称常用量,④极量,:,较治疗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是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⑤,中毒量,:,超过极量而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其中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之为最小中毒量,⑥,致死量,:,导致中毒而致死的剂量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作图,,,表示剂量与效应之间关系的曲线,,,亦称,剂量,—,反应曲线,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凡能用数量分级或最大反应百分率表示的药物效应称为量反应,。
将药物剂量为横坐标,,,以量反应的效应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称量反应曲线,A,:剂量或浓度表示药量;,B,: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药量;,,E,:效应强度,(E/Emax),;,C,:药物浓度,图,2-1,药物效应量效关系图,,,阈,剂量,(,或阈,浓度,),:,能引起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最大效应,:,指量反应当中的最大效应,,,即使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药效也不再提高,,,又称效能,半最大效应浓度,:,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亦称半效能浓度,效价强度,:,引起同等效应,(50%,最大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其数值越小,,,强度越大,,,又称等效剂量,质反应的量效曲线,,,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出现频数的百分率表示的反应称为质反应,例如死亡、睡眠、惊厥等以药物剂量为横坐标以阳性反应频数为纵坐标作图得质反应曲线,治疗指数,(,TI),与,安全范围,,,,在量效曲线中有一个特定的位点即半数效应剂量,(,或浓度,),,能使半数群体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使半数群体产生药效或某一反应的剂量称为,半数有效量,(,ED,50,),,两者之间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TI=LD,50,/,ED,50,,,可用于表示药物的安全性,LD,50,和,LD,95,的比值作为安全范围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六、药物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1.,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受体的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配体,: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2,、亲和力:药物与其作用物(受体或酶)相结合的能力3,、内在活性:药物与其作用物结合后进一步引起反应的能力4,、激动剂: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的药物乙酰胆碱5,、拮抗剂: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的药物阿托品,,受体的分类:,,,(,1,),G,蛋白偶联受体;(,2,)含离子通道受体;,,(,3,)酶活性受体;(,4,)细胞内受体2.,受体的功能及作用方式,,3.,受体学说,,占领学说,速率学说,二态模型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1.,对酶的作用,,,2.,影响离子通道,,,3.,对核酸的作用,,,4.,影响神经递质或体内自体活性物质,,,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6.,影响免疫机能,,,7.,理化条件的改变,,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代谢的动态变化,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1,、,脂质:双分子层膜的脂质中以磷脂类为主,约占脂质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胆固醇,一般低于,30,%2,、,膜蛋白质:生物膜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膜所含的蛋白质;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大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3,、,细胞膜糖类:糖链的意义在于以其单糖排列顺序上的特异性,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二),,药物转运的方式及机制,,,1.,被动转运,,⑴ 简单扩散:药物扩散的条件:脂溶性、非解离、非极性⑵,滤过,,2.,主动转运,,3.,易化扩散,,4.,胞饮,/,吞噬作用,,5.,离子对转运,,,,二、药物的吸收,,,,(,一,),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多数药物按简单扩散物理机制进入体内首过效应:,药物在经过肝脏进入体循环时,因肝脏代谢灭活作用,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一关卡效应二,),吸收途径,,,1.,内服;,2.,注射;,3.,吸入;,4.,皮肤给药,,,(,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本身的性质。
2,、胃肠酸碱度3,、药物的剂型4,、机体因素,,,,,三、,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一定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与血浆蛋白结合率,,,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3,、与组织的亲和力,,,4,、体内屏障,,,5,、体液的酸碱度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四、药物转化,,定义:指药物在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也称生物转化包括药物代谢药物消除指药物,代谢和药物排泄两个过程的总称㈠、药物代谢的方式和步骤:,,1,、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2,、步骤:生物转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步为结合第一步反应使多数药物灭活,但少数例外反而活化,故生物转化不能称为解毒过程第二步与体内物质结合后总是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各药在体内转化过程不同,有的只经一步转化,有的完全不变自肾排出,有的经多步转化生成多个代谢产物㈡、药物代谢酶系,,1,、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药酶是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内,主要是催化药物等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的,一类特异性不高的代谢酶⑴、,酶促作用,是指某些药物可以使药酶的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作用如:苯巴比妥钠,氯丙嗪,尼克刹米,乙醇等。
⑵、,酶抑作用,是指某些药物可以使药酶的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作用如:阿斯匹林、异烟肼、吗啡、度冷丁、四氯化碳,,8,个小时至,7,天2,、非微粒体药酶系统:凡是结构类似于机体正常物质、脂溶性小水溶性大的物质由这组酶代谢胞浆中酶系;线粒体中酶系,血浆中酶系(丁酰胆碱酯酶)3.,肠道菌群的药酶系统,:,这组酶系的临床意义在于:有些药物的代谢物经胆汁排入肠中,经肠道菌群转变为原形后又被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能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肝内药酶的负担五、 排泄,,多数药物以肾脏排泄为主,还可以从呼吸道、汗腺、乳汁以及消化道排泄肾脏排泄又分为肾小球滤过(链霉素)和肾小管分泌(青霉素)多数药物是部分以原形,部分以代谢物形式排出体外有肾脏病的患畜,药物的排泄受到影响,容易蓄积在体内,应注意防止中毒某些药物可从胆汁排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自胆汁排出的药物,又可部分从肠壁再吸收进入肝脏,(,如四环素等,),,如此反复,形成,肝肠循环,,药物作用明显延长图:尿液酿碱度对弱酸性(水杨酸)及弱碱性(苯丙胺)药物在肾小管内再吸收的影响,,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利用离子障原理阻止药物再吸收,加速其排泄,这是药物中毒常用的解毒方法。
六、药代动力学基本参数及其概念,,,(,一,),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效应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它与药物作用强度与速度有关一般是以口服吸收百分率,(%),表示,即,,F(,生物利用度,)=,×,100%,,(,二,),半衰期,,,半衰期又称生物半衰期,是指某一药物给药后,血中药物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以,t,1/2,表示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的剂量和剂型,,(,二,),给药方案,,(,三,),用药次数、疗程及用药时间,,(,四,),联合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一,),药物的剂量和剂型,,关于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已如前述剂型是指把药物制成便于临床应用的各种形态的制剂剂型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是不同剂型吸收速度不同,因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强弱同一药的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及其血浆浓度此外,同一药物,即使剂量相等,剂型也相同,但由于各个制剂的处方或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同一药物可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一般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二,),给药方案,,1,、内服:如肠道抗菌药、驱虫药、止泻药、泻药等2,、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内注射3,、直肠、子宫、阴道及乳管内注入,,4,、吸入:某些挥发性药物、药物的气雾剂等5,、局部用药:如涂擦、撒布、喷淋、滴入等6,、群体给药法,(1),混饲给药,,(2),混水给药,,(3),气雾给药,,(4),药浴,,(5),环境消毒三,),用药次数、疗程及用药时间,,为了维持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发挥作用,常需要重复给药,给药的间隔,主要取决于药物在体内消除,(,代谢和排泄,),快慢,即参考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而定多数药物一般每日给予,3-4,次,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需要连续用药至一定次数或时间,这一过程称为疗程一般情况下,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应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在症状消失后尚需再应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对某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需按疗程规定用药四,),联合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上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分别治疗不同的症状及合并症,常常是同时或在短期内先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这时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物的作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产生量或质方面的变化因此为了能正确使用药物和取得更好的疗效,必须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1,、在药效方面的相互作用,,,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时,药物的作用相似者,用药后药效增加,称为,协同作用,;药物的作用相反者,用药后药效减弱,称为,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又有相加与增强的区别,,相加作用,是指联合用药的总药效,等于各药单用时药效的总和,例如磺胺合剂增强作用,是指总药效超过各药单用时药效的总和,例如增效磺胺在临床上利用协同作用,特别是增强作用,可提高疗效利用拮抗作用,可减轻、消除不良反应,或用以解除某一药物的毒性反应2,、在吸收方面的相互作用,,,①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如,pH,值的改变,影响药物的解离和吸收;发生螯合作用,如四环素类、恩诺沙星等可与钙、铁、镁等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影响吸收或使药物失活②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改变,,如拟胆碱药可加快排空和肠蠕动,使药物迅速排出,吸收不完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则减少排空率和减慢肠蠕动,可使吸收速率减慢,峰浓度较低,但亦使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加吸收量③菌群改变,,胃肠道菌群参与药物的代谢,广谱抗菌药能改变或杀灭胃肠内菌群,影响代谢和吸收,如抗生素治疗可使洋地黄在胃肠道的生物转化减少,吸收增加。
④改变黏膜功能,,有些药物可能损害胃肠道黏膜,影响吸收或阻断主动转运过程3,、在分布方面的相互作用,,,几种药物合用后,也可在体内分布上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下述两方面:,,,(1),在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上的相互作用,,,,(2),在药物与受体结合上的相互作用,,4,、在转化方面的相互作用,,(1),转化增强,苯巴比妥是某些药物代谢酶,(,药酶,),的诱导剂,能加强它们的活性,因此可使药酶对氢化可的松、灰黄霉素等的转化加快,从而可降低这些药物的作用又如保泰松、羟保泰松和戊巴比妥等,都是某些药酶的诱导剂,可加快洋地黄毒甙在肝脏内的转化,从而降低洋地黄的毒性或药效同样,苯巴比妥还可缩短强力霉素的半衰期,而影响后者的疗效2),转化减弱,某些药物能抑制药酶,可使一些药物转化减弱或延缓,从而能增强或延长这些药物的作用如四氯化碳对药酶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应用四氯化碳后,8,小时,药酶活性可降低到约为正常的,10%,左右,在以后的七天内,才逐渐恢复正常在此期间内给与其他药物时,这些药物的作用都增强5,、在排泄方面的相互作用,,许多药物常常在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功能上发生竞争,而相互影响排泄量,如羧苯磺胺能竞争性抑制青霉素经肾小管分泌排出,所以合用两药时,可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
此外,某些药物能改变尿液的酸、碱性,从而可影响一些药物的排泄,作用和毒性等例如碳酸氢钠可增强草食兽尿液的碱性,故可加快磺胺类药物的排泄,就是属于这方面的实例葡萄糖的药物配伍,,1,、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若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由于后者呈弱酸性,有时可析出,SD,结晶,进入血液可造成栓塞2,、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本品的水溶液易被水解,葡萄糖液对其有催化作用,故两者不宜混合静滴既降低其抗菌作用又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3,、注射用红霉素:红霉素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与葡萄糖液配伍的效价变化明显,葡萄糖液,pH,值越低、温度越高、两者混合时间越长,红霉素效价越低4,、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肌苷和地西泮等注射液与葡萄糖液配伍,虽然肉眼观察不出沉淀,但是可检查出大量不溶性微粒或微结晶微粒,其微粒数均超过了药典规定的范围5,、葡萄糖注射液可使新霉素变色,影响其抗菌活性,因此新霉素不可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6,、右旋糖酐除了可以与地塞米松磷酸钠配伍外,与其它药物均呈现配伍禁忌二、动物方面的因素,,,,(一)、种属差异,,(二)、生理因素,,,,(三)、个体差异,,(四)、病理状态,,(一)、种属差异,,多数药物对各种动物的作用很类似,但不同的动物由于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的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水合氯醛对马属动物良好的麻醉剂,猪却能耐受,牛羊则非常敏感,催吐药对犬和猪可引起呕吐,而牛羊呈现促进反刍或祛痰作用家禽对有机磷以及呋喃类药物极其敏感同种动物由于品种不同,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如北京鸭比其它品种对硫双二氯酚(驱绦虫药)敏感二)、生理因素,,不同年龄、性别、怀孕或哺乳期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往往有一定差异,这与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尤其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如初生动物,生物转化途径和有关的微粒体酶系统功能不足,大多数动物幼畜功能也较弱(牛例外)因此,在幼畜由微粒体酶代谢和由肾排泄消除的药物半衰期将被延长老龄动物亦有上述现象,一般对药物的反应较成年动物敏感,所以临床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除了作用于生殖系统的某些药物外,一般药物对不同性别动物的作用并无差异,只是妊娠动物对拟胆碱药、泻药或能引起子宫收缩加强的药物比较敏感,可能引起流产,临床用药必须慎重哺乳动物则因大多数药物可从乳汁排泄,造成乳中的药物残留,故要按奶废弃期规定,不得供人食用三)、个体差异,,在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生活条件等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中不同个体仍可出现对药物反应的量与质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差异1,、量的差异,个别的个体对药物的感受性特别高,应用小剂量就可出现剧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中毒,这种现象称为,高敏性,。
另一方面,还有个别个体恰好相反,用至超过中毒量,反应亦不甚明显,这种现象则称为,耐受性,2,、质的差异,,,特异质,即特异体质,包括过敏体质,(,可产生过敏反应,),和遗传性生化缺陷病,如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体质者,在服用磺胺类等,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肝缺乏乙酰化酶的个体,对异烟肼特别敏感;血浆中缺乏胆碱酯酶的个体,对琥珀酰胆碱的反应特别强烈这些都称为特异质反应四)、病理状态,,药物的药理效应一般都是在健康动物试验中观察得到的,,动物在病理状态下对药物的反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少药物对疾病动物的作用较显著,甚至要在病理状态下才呈现药物的作用,例如解热镇痛药能使发热动物降温,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洋地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正常功能的心脏则无明显作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可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对药物动力学产生显著的影响,引起药物蓄积,延长半衰期,从而增强药物的作用,严重者可能引发毒性反应但也有少数药物在肝生物转化后才有作用,如可的松、泼尼松对肝功能不全的动物作用减弱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环境的因素很多,包括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外界环境的改变、季节气温的变化等等。
鱼类的池水环境如水温、池水,pH,值、池水的肥瘦度等对药效影响很大水温一年四季中差异很大,最低为,5℃,、最高可达,30℃,,如果治疗鱼病时不管水温高低,一概采用同一种药物浓度,显然是不科学的,如硫酸铜治疗鱼的口丝虫病,夏季只需,0.5ppm,,而冬季则需,1.4ppm,,如果将,1.4ppm,用于夏季就很危险其他饲养状况,动物笼的清扫次数、以至光线、气味等都可能影响到药物的体内代谢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必须注意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四、合理用药原则,,1,、正确诊断,,2,、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3,、了解药物对靶动物的药动学知识,,4,、预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5,、避免使用多种药物或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第四节 兽药管理,,,兽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既要保证疗效,又要保障安全现代兽药安全的的概念包括兽药对靶动物,对生产使用兽药的人,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者,以及对环境的安全兽药与人用药品本质上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是兽药还需要考虑,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兽药与养殖业产品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兽药用于食品动物一般都是群体用药,一旦使用不当即造成大批动物性食品出现兽药残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兽药的使用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问题,大量使用兽药,兽药从动物排泄物进入环境,造成局部甚至大范围环境污染一、兽药管理条例,,为加强兽药的监督管理,保证兽药质量,有效地防治畜禽等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维护人体健康,国务院于,1987,年,5,月,21,日颁布了,《,兽药管理条例,》,,自,1988,年,1,月起施行,它标志着我国兽药法规化管理的开始1988,年,6,月农业部又颁布并施行了,《,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此后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经过两次较大的修改现行的,《,兽药管理条例,》,以国务院第,404,号令发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实施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兽药只有国家标准,不再有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兽药典,》,)是由国家兽药典委员会拟订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中国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兽药产品质量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技术法规,是兽药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它不仅对我国的兽药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是兽药监督管理和兽药使用的技术依据,也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
三、兽药,GMP,,GMP,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的缩写,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现已成为国际通用词汇,意指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为确保药品质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实行了药品,GMP,在国际药品贸易中,,GMP,成为药品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依据各国的,GMP,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各有特点我国法定的药品,GMP,即,《,药品生产质量规范,》,,是,1998,年由国家卫生部颁布的1995,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开展药品,GMP,认证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予以认可的一种制度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颁布了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合格的制药企业,由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药品,GMP,证书”在国外,兽药与人药基本上是一起管理的,它的药品概念包括了兽药,所以兽药生产企业也都是按照本国的药品,GMP,进行管理在我国,兽药是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管理的1989,年农业部颁布了我国自己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即兽药,GMP,),共,11,章,50,条。
1994,年又发布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共,12,章,112,条,对,《,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作了深化和诠释农业部还规定,到,2005,年,兽药企业要全部通过,GMP,验收合格GMP,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湿件、硬件和软件湿件指人员,硬件指厂房与设施、设备等,软件指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可见,,GMP,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行严格监督管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它已成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的质量法规同时,,GMP,也赋予药品质量以新的概念:药品不仅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其生产过程必须符合,GMP,,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药品,才是合格的药品Thanks!,。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