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和护理措施探析.docx
5页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和护理措施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足跟采血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 查的具体方法及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检查效率、减轻幼儿痛 苦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310例作为研 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按照病例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各155例采集血样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试验组 采用改良方法对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采集时间、标本质 量及淤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 率高于对照组(P0. 05),具有可比性1. 2方法1.2. 1采血准备备好必要设备,包括三棱采血针、医 用乙醇、消毒棉签、涂片、输液带等,以便采血时使用1.2.2采血要求 新生儿事先进行哺乳,1〜1.5 h后放 进婴儿室,温度保持在27 C左右,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安排护士对新生儿沐浴后,再使用同一种采血针采血在这 一过程中,确保使用工具与材料的一致性,切实减少人为因 素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倚性影响1.2.3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血样采集采样医用 乙醇对所选择的皮肤处进行消毒后,采血针以90角快速直 刺进入足跟内侧,深度为3 mm;快速拔针后轻轻挤压,使血液自然流出,共采集3个血斑以供使用。
1.2.4试验组 采用改良方法进行血样采集首先露出 患者足跟部,护士以左手两指联合,一起用力握紧足跟,片 刻后再放松,再握紧,反复两次沿其外侧足踝前缘向其足 底外侧缘测出垂直线,该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即为穿刺点 [1-2]找到穿刺点后,用医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用三棱针进行血样采集,针头与皮肤呈60角进针,深度控制在约2 mm及以下,穿刺完成后放松足跟用左手适度固定其足部,用右手两指轻微挤压针刺周边,在流出血液后,第1滴血用棉签擦掉;再手法适当地反复挤压、放松,形成较大血滴后正式取血;取血时用滤纸,避开皮肤,直接接触血滴,使血 液自然渗透两面,血斑保持独立,数量为3个,直径均超过8 mmo采集完成后用干棉签压迫穿刺点进行止血1.3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采血的一次成功率、采集时间、血标本质量以及淤血情况进行对比[3]1)采血一次成功:一次性 采集到3个合格的血斑,需进行二次重复穿刺采集的为不成 功2)合格血斑:滤纸两面完全渗透,数量为3个,直径 达到8 mm及以上,浓度保持均匀一致,血斑之间保持独立, 有一定间隔3)采集时间:从进针到最后一滴血采集完成 的时间,以秒为单位计算4)血标本质量:血斑直径达到8 mm及以上。
5)淤血情况:采血部位肿胀淤斑24 h内消 退情况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 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字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试验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 血标本采集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1);血标本合格率高于 对照组(P〈0.01);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讨论对于新生儿而言,其血液主要集中在躯体和内脏位置, 在四肢末梢的血液则相对较少[4]因此要在足跟部位进行 采血,其成功的前提是确保有充足的血运试验组对象通过 握紧其足跟位置,放松、再握紧的方式,挤压血液并阻止其 回流,从而增加血运该方式简单操作,效果比较明显采 用本研究方式确定的采血点,是其足跟部位浅静脉的汇集 点,血量最为丰富,血量多,可以充分缩短采血时间,提高 采血一次成功率皮肤解剖证明,该部位真皮内有乳头下血 管丛和真皮下部血管丛,此层血管较多,血流丰富,具有储 血功能[5-6] o对照组采用直刺法,该方法进针快,入皮深度为2 mm 及以上,针头刚好穿过血管丛达到皮脂肪层,这一部位血管 较少,血流不够丰富,因而导致采血量不足,加之这种方法 极易使腱膜和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新生儿痛苦。
试 验组则采用斜刺法,该方法进针浅,深度为2 mm以下,针 尖所及位置血管丰富,针头斜刺,则接触面较大,所以采血 一次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新生儿痛苦及损伤小参考文献[1] 张海旺,陈永平•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改进 前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2011, 30 (10): 3-4.[2] 林秀琴•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成功率 的方法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2, 14 (24): 267.[3] 樊芮晴•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方法和体会[J].中 国医药指南,2012, 10 (21): 551-552.[4] 黄芝圃,张小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改进足跟采血法 的观察和分析[J]•吉林医学,2012, 33 (3): 637-638.[5] 和歆琼.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594例分析[J].医 学信息,2013, 26 (5): 319.[6] 潘颖群,韦奕羽•热水袋热敷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 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 5 (9): 878-879.(收稿日期:2013-10-11)(编辑:韩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