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学-第1章.ppt.pptx
67页第一讲 导论、财政概念与职能,,,,,,,,,,,,,,,,,,,,,,,,目 录,,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吃:粮食的价格—“谷贱伤农”—保护价收购余粮,喝:水的价值是无穷的,但水价是便宜的,为什么?那么水是如何定价?这其中,就有政府的身影,住:你们的父母以前住的房子几乎没用花钱买,而是政府提供的,现在,我们住的几乎都是自己的,现在住得这么贵,以至于“蜗居”,我们在怪谁呢?政府!为什么?政府的规费占了房价的很大部分(土地规费),行,等等……,导 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规模宏大的电站、油田、钢铁厂,横跨江河和贯通全国的的桥梁、铁路、公路网,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1929-1933大萧条,银行挤兑,拯救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谈话,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欧债危机,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2003“非典”,中国各级政府花费巨大,抗击“非典”,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汶川大地震,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水货,行货,&,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2013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事件,导 论,全国,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导 论,导 论,导 论,参考书目,,(1)哈维•S•罗森(Harvey.S.Rosen) 主编.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国清,马骁,程谦 主编.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蒋洪 主编.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第二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邓子基,陈工 主编.财政学(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布坎南(Buchanan),马斯格雷夫(Musgrave) 主编.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曼瑟尔•奥尔森(Mancur.Olson)主编.集体行动的逻辑.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 四、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第一节 财政概念,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一)“财政”一词的来源 Finance一词,源于公元13-15世纪时拉丁文Finis,指结算支付期限之意。
后来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含义 到16世纪转为法语,逐渐成为Finances,始有公共收入的意义 到17世纪后,专门用以指国家的理财,19世纪进一步阐明Finance是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20世纪初由法国传入其它国家,用以指国家及其他公共团体的理财第一节 财政概念,第一节 财政概念,日本引进西方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财”与“政”的”的词意,创立“财政”一语1882年日本率先使用“财政奏折”一词这样财政也就逐渐在我国清朝文献中引用 当时一般解释为财者钱财也,政者政治也,财政者乃管理公共钱财或财货之事也,这便是财政(Public Finance)词义的由来 1898年,清光绪24年,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 “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 Business Finance —— 企业财务 Public Finance —— 财政或公共财政,(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政府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第一节 财政概念,国家(State)从广义上讲,是指拥有法律强制手段的一套机构。
国家在其领土之内享有制定法规的垄断权,通过有组织的政府来实现 政府(Government)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管理的过程,指权力的行使;也可以指该过程的存在,指“有秩序的法规”的状况;还可能指机构的结构和安排及其如何与被管理者发生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交替使用,本课程这里也是如此第一节 财政概念,# 国家与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 1.政府拥有强制权利; 2.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 3.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 4.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第一节 财政概念,(三)简略的财政概念 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或: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陈共)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产品为手段,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范围的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公共性和与市场经济有必然联系是公共财政的两大基本点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所有者权力与国家政治权力 民主政治下,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税收的间接偿还性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二、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财政概念,,第二节 财政职能,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因此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工作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又对财政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 基本立足点: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三节 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资源配置职能研究的问题: 资源配置效率指标 政府与市场如何有效结合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第三节 财政职能,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第三节 财政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包括: 1、经济公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等价交换) 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第三节 财政职能,收 入 比 例,,x,绝对公平分配线,Y,,,洛仑兹曲线 基尼系数=X/(X+Y),人口比例,洛仑兹曲线:(图1-2 ),洛伦茨曲线的得出: 将一国的全部家庭按收入由低到高分成数个层次,使他们各自占有等量比例 计算出其各自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以及收入累计百分比 将所得到的家庭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上,即得出洛伦茨曲线,第三节 财政职能,# 基尼系数,- 29 -,MAUQ,,基尼系数: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1978年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这个数字在世界各国几乎是最低的(同期农村为0.31,全国为0.33);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迅速拉开,1994年为0.30(同期农村为0.411,全国为0.434)到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67第三节 财政职能,第三节 财政职能,,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第三节 财政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第三节 财政职能,,第三节 财政职能,,发展 发展与增长 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改善)第三节 财政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累进税、失业救济)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三节 财政职能,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第三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财政核心的问题,,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家庭,政府,要素市场,企业,产品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市场与政府的经济作用,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市场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种假设: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是新古典经济学展开讨论的基本理论环境 市场效率: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失灵,,(二)市场失灵,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市场,互补关系or替代关系?,,,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一)政府干预手段,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二)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失灵(政府失效)的含义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 :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干预失效的 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1. 政府决策失误 大的方面和小的方面 政府的决策链长,反应慢,使得其对市场的影响力降低2. 寻租行为 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寻租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其实质是权钱交易 寻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导致政府失灵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3.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干预失误) 政府面对的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困难; 在掌握信息方面,政府并不一定比市场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