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1单元-人口分布-含答案.doc
15页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结合图表资料,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和规律?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4.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有何特点?一、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具有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分布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分布地区人口稠密区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人口稀疏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湿热地带,如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等无人长期定居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3.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2)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3)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4)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名师点拨]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研究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单位: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格局指的是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12,该图展示出:(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2)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北部;(3)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和干燥的沙漠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非洲等区域,都是人口稠密区 ( )2.人口稠密区都在大河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 )3.农业社会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乡村地区 ( )4.东非高原人口比亚马孙平原稀疏 ( )提示:1.× 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区域是人口稠密区2.× 距海较近的地区人口稠密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3.√ 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4.× 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东非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适合人口居住,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基本因素)因素表现气候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地形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的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森林、矿产资源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15,该图展示出: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大,说明土壤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易误点拨] 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人口稠密区位于高原、山区,而不是分布于平原上主要是受气温、降水、疟蚊等因素的影响,说明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1)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2)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3)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4)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原始采集渔猎文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社会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 )2.在社会经济因素中,政府政策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 ( )3.在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 )提示:1.× 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2.×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3.√ 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三、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位置: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2.人口分布状况(1)此线东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96%,土地面积约占全国36%(1935年)2)此线西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64%(1935年)3.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1)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2)揭示了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由此线东南半壁向西北半壁,从风光秀美变成景色壮美,从青山绿水变成雪山大漠3)揭示经济发展东西差异:由此线东南半壁向西北半壁,从农耕区逐渐过渡到牧业区[名师点拨] 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差异。
该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形成这种“不可破”的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微思考] 胡焕庸线与我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大体一致?提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4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埃及,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问题1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提示:亚洲的人口分布密集区主要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欧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在西欧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问题2 (区域认知)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提示: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最主要的气候特征问题3 (综合思维)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南极大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不均衡性,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分析如下: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密集,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高矿产资源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占主导,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发展历史较长,历史悠久政治、文化、军事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关于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湿热 B.⑥—干热C.⑦—干旱 D.⑧—高寒(1)C (2)D [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三项正确;其中①②分别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分别是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是发达国家(地区)所以C项的描述不正确第(2)题,⑤是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⑧是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带根据分析,本题的答案应该是D项]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问题1 (区域认知)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问题2 (区域认知)从自然角度,试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提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3 (综合思维)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更加突出?提示: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较先进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对比法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地形 D.河流(2)下列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1)B (2)A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知识及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黄河的形状、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吻合,故影响其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
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综合思维:人类大陆的形成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人类大陆图隐去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人类大陆示意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