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书湖阴先生壁》教材理解.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10579306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书湖阴先生壁》教材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释] 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解说]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

      "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