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分析3200字.docx
7页“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分析3200字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 原因的分析及对策南康市第二中学 高二数学组 李春波[内容摘要]:本文在对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 原因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主 题 词]:听课 解题 分析一、目的和意义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学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然而,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以及概率统计和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去年起,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听到学生的心声,从而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一)教师方面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学生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4.老师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后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老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书育人,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6.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热爱,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二)学生方面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
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 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只好找本课外书籍来消磨时间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的时间太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这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4. 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
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三)其它方面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目前,中学开设了9门必修课,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2.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学习效率低下3.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习题会做,但对资料上的习题根本不管用; 为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题目做过以后只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达不到深化的目的,不能对付单元测验和综合考试,而流行的资料与教材的难易相差较大,资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对策与建议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中学数学教学同样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想“减负”以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不是单方面某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也许是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教育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