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教育差异与优势互补设想.doc

1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1228571
  • 上传时间:2018-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西教育差异与优势互补设想在理想人格上,西方教育家提倡个人本位,注重个性人格的培养,追求人格的自由独立性;中国教育家则主张社会本位,强调群体人格的塑造古希腊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中最初是以城邦国家为形式的,这种城邦不是以相对稳定的农耕经济为基础,而是以农、工、商并重的交往式城邦经济为基础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个人的勇敢和智慧很早就受到推祟从智者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 ,再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以 “自由人”为对象、以培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旨趣的自由教育理论,都极大地突出了个人本位和个性独立的价值追求进入中世纪后,由于基督教教育的信仰主义性质,个人的利益和欲求曾一度受到了严重压抑但从文艺复兴时代起,被压抑了上千年的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再度昂扬起来,那时候教育家们的基本共性是敢于大胆冲破天主教会的种种束缚,将被教会漠视和缩小的“人”重新放大起来,人的个性尊严及其精神价值得到了极大高扬:“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社会很早就表现出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小农经济特征,其特点是男耕女织,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活上较为安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剧烈变化,我国先民和古希腊人一样无法避免战争和动乱的困扰。

      但小农经济生活决定了其对土地的特有眷恋,使之不像古希腊人那样频繁流动,而总是驻足一方,企盼圣贤明君去结束战争、平定动乱,以建立统一富强的社会和国家以墨家为例,它强调要以最大多数的平民利益为宗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②法家则要求从地主阶级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视理想人格的培养,主张通过耕战和法制教育,把个人的一己之利纳入或消融到国家整体公利之中相比之下,道家十分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它与西方个性教育传统并不完全相同,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没落贵族群体不满和反抗现实的无奈心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儒家更是自觉地站在统治阶级的群体利益立场上,去构建其人构教育大厦儒家认为,为了维护和彰扬相应的群体利益,个人应该牺牲自己的私利,召至不惜做出“ 舍生取义 ”的选择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十分崇高的,它强调了“修身为本”,突出了教育的伦理政治价值和社会责任意识,适合自给自足的中国宗法封建社会需要,具有丰富的人伦群性和合作精神,与西方教育家所祟尚的自由独立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在人性与教育功能上,西方教育家强调,人之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是有理智的,注重人的理智本性;中国教育家则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是有道德的,注重人的道德本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