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五年级应用题经典讲解.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4554195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9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应​用​题​经​典​类​型​讲​解 一. 数学题目的特点: 较为复杂的题目一般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等量关系,而这些等量关系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联系的方式我这里给大家分为三种,即: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 例如: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而丙在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A、B两地间的路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乙相遇后又经过10分钟和甲相遇,10分钟内甲丙两人共行(30+50)×10=800米这800米就是乙、丙相遇比甲多行的路程乙每分钟比甲多行40-30=10米,现在乙比甲多行800米,也就是行了80÷10=80分钟因此,AB两地间的路程为(50+40)×80=7200米 (递进关系) 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树的棵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14+4=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的棵数相差7-5=2棵。

      所以植树小组有18÷2=9人,一共有5×9+14=59棵树 (并列关系) 有26块砖,兄弟2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来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拿来一半给自己弟弟觉得自己能行,又从哥哥那里拿来一半哥哥不让,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样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分析】我们得先算出最后哥哥、弟弟各挑多少块只要解一个“和差问题”就知道:哥哥挑“(26+2)÷2=14”块,弟弟挑“26-14=12”块下面根据题意列表还原: (交叉关系) 总之,数学题目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或者几种等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要我们把数学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挖掘出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未知量的问题我认为,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不是知道几个题型,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懂得数学的思维方法 应用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根据上面所讲的特点,我经过多年对数学应用题题型的钻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掘整理出一条解决应用题的途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 我对应用题的分析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 划分应用题题意层次——2.提炼有效数据(包括未知数据)——3. 联系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建立数据关系模型——4.构思解题步骤——5.书写解题过程——6.数据检验。

      例题: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水航行20千米,又逆水航行3千米,共用了4小时;第二次顺水航行了17.6千米,又逆水航行了3.6千米,也用了4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应用题有两层意思: 第一次顺水航行20千米,又逆水航行3千米,共用了4小时 第二次顺水航行了17.6千米,又逆水航行了3.6千米,也用了4小时 有效数据:顺行20千米 又 逆行3千米 共 4小时 顺行17.6千米 又 逆行3.6千米 共 4小时 数据关系线段图 第一次:顺行20 逆行3 第二次:顺行17.6 逆行3.6 分析:顺行20-17.6=2.4(千米) 逆行3.6-3=0.6(千米)用时相等 联系数学知识:时间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可得出顺行与逆行的速度关系 分析与解 比较两次航行的航程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顺水可航行20-17.6=2.4千米,逆水可航行3.6-3=0.6千米于是求出在相同时间内顺水航程是逆水航程的2.4÷0.6=4倍。

      那么顺水行的航速也就是逆水行的航速的4倍,进而求出顺水与逆水的航速 顺水航速为每小时:(20+3×4)÷4=8(千米) 逆水航速为每小时:8÷4=2(千米)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8+2)÷2=5(千米)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8-2)÷2=3(千米) 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 例题:一次象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个人都与其余九名选手各赛一盘,每盘棋的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0.5分结果,甲队选手平均得4.5分,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丙队选手平均得9分那么,甲、乙、丙三队参赛选手的人数各是多少人? 这是一道竞赛题目,题中数据关系较为复杂,但只要我们划分提议层次,就不难看出等量关系 第一句话三个意思:共10名选手,分为三个队,各队人数不一等 每两人之间各一场比赛,即每人参赛9场 评判规则:胜一场得1分,平一场两人各得0.5分,负一场0分,向深处思维可知,比赛产生的总分数是不变的 第二句话:甲对平均4.5分,乙队平均3.6分,丙队平均9分 数据关系列表: 甲 乙 丙 总 分 数 ( ) + ( ) + ()=9+8+7+···+1=45 总平均分 45 ÷ 10 =4.5 各队平均分 4.5 3.6 9 分析与解:每人最多9场比赛,所以只有一人得最高分9分,可判断丙队1人;再看甲队平均分等于总平均分,所以,平均时只在乙队与丙队之间进行数据的移补,即丙队高于平总平均分部分补给乙队,因此有等量关系 (9-4.5)÷(4.5-3.6)=5 (人) 可判断乙队5人 甲队人数:10―1―5=4(人) 三. 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常用公式 数学问题的叙述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因此,熟练的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可以使我们迅速捕捉应用题中的数学信息,帮助我们弄清题意。

      例:数的有关概念:自然数、整数、小数(纯小数、带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公约数与公倍数、互质数、质因数等等 运算法则与常用公式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不但是计算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可以使我们简化思维过程,建立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小学数学基本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Ѕ=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相关联的数量关系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 =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S=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体积  a:棱长 S表示面积=棱长×棱长×6  S表示面积=a×a×6 V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表示体积=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格率》数学伴你成长.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格率》名师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课(第4、5课时)》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名师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组整理数据(3)》精品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达标作业》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组整理数据(2)》精品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习题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这月我当家》名师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营养含量》数学伴你成长.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3)》精品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1)》精品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营养含量》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我学到了什么(一)》数学伴你成长.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达标作业》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的认识》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看图找关系》天天练.pp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精品课件.ppt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的认识》数学伴你成长.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