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一万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练习题五中公甘肃分校 .doc
13页本部分题目为公共基础知识综合题目,适合参加甘肃省一万名、进村进社等下基层考试的考生参考复习,试题总共100道,建议大家配合自己手中资料认真参考复习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B. 单一制C. 联邦制D. 邦联制2.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B. 双重从属制C. 主席负责制D. 合议制3. ( )不能成为监督行政的主体A. 国家机关B. 社会组织C. 行政主体D. 公民4.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 )A. 不明确的B.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C. 恒定的D. 谁提起诉谁就是原告5.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为( )A. 作出原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B. 复议机关C. 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同是被告D. 以上均不正确1. B 2. C 3. C 4. C 5. A6.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 )决定的A. 行政法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 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C. 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D. 行政法是基本部门法7. 行政处理决定的特征之一是( )。
A. 主体是公民B. 主体是行政机关C. 不影响相对人的权利D. 不影响相对人的义务8. 下列哪种强制措施不是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A. 取保候审B. 罚款C. 监视居住D. 逮捕9. 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A. 同级机关B. 同一系统的机关C. 三个以上的机关D. 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10. 公文写作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 )、因果法A. 论述法B. 分析法C. 对比法D. 实证法6. B 7. B 8. B 9. A 10.C11. 公文具有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 )A. 执行的B. 强制的C. 权威性D. 凭证的12. 通报情况使用( )A. 通知B. 通告C. 通报D. 情况报告13. 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 )A. 通知B. 通告C. 公告D. 通报14. 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 )制发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国家主席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15. 公文中的词语应( )A. 含义确切B. 韵味无穷C. 可圈可点D. 色彩丰富11.C 12.C 13.B 14.D 15.A16. 条例、规定、办法的正文内容的层次组织以( )为基本单位。
A. 章B. 节C. 条D. 款17. 分办的实质是为文件确定( )A. 接受公文的对象B. 运转方向C. 处理的程序D. 工作的主要依据18.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 一般方法B. 经验材料C. 理论结论D. 具体方法19.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因为( )A. 它强调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B. 它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 它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起来D. 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B. 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的关系16.C 17.B 18.A 19.D 20.C2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多样性B. 统一性C. 运动性D. 客观实在性22.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23.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的科学A. 物质客观世界B. 运动和静止C. 联系和发展D. 绝对和相对2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 绝对确定的B. 纯属不确定的C. 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 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25.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B.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C. 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D. 诡辩论的观点21.D 22.D 23.C 24.C 25.B2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27. 17世纪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监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1980年10月,罗马教皇不得不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A.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B.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C. 谬误是对客观实际的歪曲反映D.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28. 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 )A. 获得客观真理B. 改造主观世界C. 解决事物的矛盾D. 指导实践29.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第一个比较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的思想家是( )A. 黑格尔B. 康德C. 谢林D. 费尔巴哈3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6.C 27.A 28.D 29.A 30.B31. 国家的实质是( )的工具A. 服务全民B. 阶级调和C. 阶级统治D. 管理社会32.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哪一年?( )A. 1975年B. 1978年C. 1988年D. 1992年3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 发展生产力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34. 股份公司股东的身份是( )A. 自然人B. 法人C.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D. 是一国范围内的法人35. 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 )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A. 政府B. 居民C. 企业D. 学校31.C 32.C 33.B 34.C 35.C36.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是指( )A. 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B. 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C. 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D. 股东以出资额为限37.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为( )。
A. 100万元B. 500万元C. 1000万元D. 2000万元38. 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许多因素和条件,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 )A. 引进多少外资B. 农业的状况C. 能源和交通改善情况D. 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39.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A. 党政分开B. 政企分开C. 理顺关系D. 精兵简政40.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内容之一是由原来的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 )A. 直接管理与调控B. 直接管理与间接调控C. 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D. 宏观管理微观调控36.D 37.C 38.D 39.B 40.C41. 政府机构构成的六要素中,属于政府机构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物质基础是( )A. 机构设置B. 人员组合C. 行政经费D. 权责体系42. 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公务员,应当( )A. 撤职B. 辞职C. 辞退D. 调任43. 有任免权的机关直接委派公务员担任一定职务的方式即( )A. 选任制B. 考任制C. 委任制D. 聘任制44. 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分为( )。
A. 优秀、良好、差B. 优秀、及格、不及格C. 优秀、合格、不合格D. 优秀、称职、不称职45. 调研员是对应于( )的非领导职务A. 厅、司级副职B. 县、处级正职C. 县、处级副职D. 乡、处级正职41.C 42.C 43.C 44.D 45.B46.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派出机关领导人员由( )A. 派出的政府机关决定任命B. 派出的政府机关及其部门决定任命C. 派出机关同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D. 上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47. 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 )A. 职能监督B. 主管监督C. 专门监督D. 一般监督48. 行政监督是( )A. 行政对国民的监督B. 行政对企业的监督C. 行政对学校的监督D. 监督主体对行政的监督49. 某省公安机关请求他省公安机关提供某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就是一种( )A. 协调关系B. 协作关系C. 业务关系D. 指导关系50. 行政反馈是( )A.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B. 行政系统纵向结构的协调机制C. 行政系统横向结构的协调机制D. 行政人员的协调机制46.B 47.A 48.D 49.B 50.A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 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二者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B.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C. 就权利本身来看,它是不可能脱离义务而存在的,这就是说,没有无限度的权利D. 从义务的角度看,它是不可能脱离权利而存在的,义务也是有限度的2.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的权力A. 申诉B. 上诉C. 控告D. 检举3.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 )A. 依法纳税B. 保卫祖国C. 依法服兵役D. 参加民兵组织4. 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有( )A. 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B. 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和命令C. 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D. 经国务院批准,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部队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