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ppt
49页2015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 第1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 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学理学 一词的概念 一词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 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 并能 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的新儒学 道 佛 儒 根本 目的 红花白藕青荷叶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三教原来是一家 在封建社会后期 地主阶级势力的递嬗 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 的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 民族矛盾的尖锐 这些 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政治条件 经学笺注的没落 佛学与道 教思想的渗透 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 学术思想条件 宋明理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些历史条 件下孕育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治思想 侯外庐 邱汉生 张岂之等主编的 宋明理学史 点评 材料中作者认为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条件 庶 族地主占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 民族矛盾的尖 锐 和学术思想条件 经学笺注的没落 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 科 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 思想文化发展的表 现 是宋明理学孕育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条件 对此 你有何 看法 考点1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 历史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2 社会原因 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宋代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 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 参政议政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对 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 天 地得之而为地 天 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 其 理 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材料二 其 理 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 五常 五常 材料三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材料三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平天下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请概括 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理学的宇宙观理学的宇宙观 理理 是世界的本原 是世界的本原 还包括对社会的要求 即三纲五常还包括对社会的要求 即三纲五常 的儒家伦理道德 还包括对人自身的儒家伦理道德 还包括对人自身 修养的要求 修养的要求 材料四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天理天理 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道德观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 灭人欲存天理 灭人欲 材料五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理学的方法论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怎么才能通达怎么才能通达 理理 二程 北宋 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理后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 把握 理 朱熹 南宋 观点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 程朱理学的观点 世界观 核心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理后物 道德观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方法论方法论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佛教 儒家 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影响 程朱理学 南宋思想家南宋思想家陆九渊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 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 探讨心学思想阅读材料 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 古圣相传只此心 陆九渊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 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 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主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主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 识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 意志等识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 意志等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理在心中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理在心中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世界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陆 王 心 学 陆 九 渊 心是万物本原 心即理也 求 理 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 格物致知 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 思想核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奋发立志 良知即本心 即理 乃天生 不必外求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 寻找逃 生方法 闭目静坐 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 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 有一个叫杨茂的 聋哑人听王守仁讲 人人都可以成为 圣贤 就以写字问王守仁 王问 你 嘴巴不能说话 耳朵也听不到声音 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 杨答 分 得清是非 王说 只要你心中分得清 是非 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 圣贤啊 这体现了 心即理 的思想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 问他 请 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 大热天 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 还太热了 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 贼犹豫了 说 这 好像 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 这就是你 的良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理学思想 哲学范畴 把握 理 的途径 修养论 共 同 点 实质 内容 影响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 格物致知 通过探究万物来 求 理 心即理也 致 良知 通过内心 反省求 理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的 仁 礼 思想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 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 林则徐 扇枕温衾 恣蚊饱饱血 扇枕温衾 黄香 东汉东汉 人 九岁丧岁丧 母 事父极 孝 酷夏时为时为 父亲亲扇凉枕席 寒冬时时用身体为为父亲亲温 暖被褥 恣蚊饱饱血 吴猛 晋朝人 八岁时岁时 家里贫穷贫穷 没有蚊帐帐 蚊虫叮咬使父亲亲不能安睡 吴猛总总是赤身 坐在父亲亲床前 任蚊虫叮咬而不驱驱赶 担心蚊虫离开 自己去叮咬父亲亲 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重男轻女 轻视个体自由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美丽 的三寸金莲 重男轻女 小结 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 与国家的 和谐的意识 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 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 进文明的进步 实践意识 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 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小结 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消极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性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 继承 改造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考点3 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家庭 国家和谐 具有忧患意识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自我约束 注重主观意志 强调自主自强 消极 维护君主专制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阻碍思想进步 尊卑等级的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阅读不同时期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 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1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饿死 事小 失节事大 朱熹 存天理 去人欲 材料2 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第一义 材料4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 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5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 人 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林则 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 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1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 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 大的河流 但是到了14世纪 它终于淤塞成一 个酱缸 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 酱缸 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D D 2 钱乘旦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 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 并 有着辉煌的 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 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 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 探索世界本源 B B 3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 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 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某学习小组得出的下列 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 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 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 制 A B C D B B 4 普罗泰格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 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 与其有相似哲 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 荀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C C 宋明时期理学的特点 1 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2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 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3 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对比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的特点 易错易混知识 2 中国儒家思想的形成 发展过程 1 宋明理学 孔 孟 使儒家思想理想化 荀 子 使儒家思想现实化 董仲舒 使儒家思想神化 程 朱 使儒家思想哲学化 思想家朝代概况 程朱 理学 程颐北宋 明道先生 洛派 11 12世纪 程颢北宋 伊川先生 朱熹南宋 字元晦 晦庵先生 理学集大成者 闽派 12世纪 陆王 心学 陆九渊南宋 号象山先生 心学创始人 12世纪 王阳明明朝 名守仁 号阳明先生 心学集大成者 15 16世纪 3 中外思想家在人性观问题上的比较 思想家人性观扩展人的善性的途径侧重点及目的 共同 问题 中 国 孔子 人性 相近 强调 克己复礼 修身 使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侧重于 社会公德 目的主要是为 了建立稳定的 社会秩序 建 立和谐社会 道德 问题 孟子人性善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人性恶 强调用礼乐 礼义法治 来 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向善 王阳明 致良知 加强道德修养 去掉人欲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