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复习课课件.ppt
48页春春秋秋战战国国时时期期的的政政治治、、经经济济与与文文化化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312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必修一必修一选修一选修一选修四选修四1 1、春秋时期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形势v王室衰微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王室衰微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v诸侯的争霸和改革诸侯的争霸和改革 为了扩大税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源,增加收入,齐桓公任用管仲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首先从革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经济入手,实行“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为齐国收赋税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与管仲管仲改革2 2、战国时期的形势、战国时期的形势、战国时期的形势、战国时期的形势人物人物人物人物内内内内 容容容容成成成成 效效效效魏魏魏魏文文文文侯侯侯侯变变变变法法法法李李李李悝悝悝悝政政政政治治治治提出提出提出提出“ “选贤任能,赏罚选贤任能,赏罚选贤任能,赏罚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分明分明分明” ”,改革旧的世卿,改革旧的世卿,改革旧的世卿,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世禄制度世禄制度世禄制度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旧贵族特权旧贵族特权旧贵族特权经经经经济济济济“ “尽地力尽地力尽地力尽地力” ”的农业政策,的农业政策,的农业政策,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充分开发利用土地“ “废沟洫废沟洫废沟洫废沟洫” ”,铲除井田,铲除井田,铲除井田,铲除井田的疆界的疆界的疆界的疆界法法法法律律律律强调法治作用,制定强调法治作用,制定强调法治作用,制定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法经》《法经》《法经》我国第一部法典;我国第一部法典;我国第一部法典;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维护秩序,稳定政局维护秩序,稳定政局维护秩序,稳定政局吴吴吴吴起起起起军军军军事事事事创建强大军队创建强大军队创建强大军队创建强大军队“ “武卒武卒武卒武卒” ”,,,,使使使使“ “秦兵不敢东向秦兵不敢东向秦兵不敢东向秦兵不敢东向” ”影影影影响响响响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3 3、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v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1)(1)(1)(1)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各国;各国;各国;(2)(2)(2)(2)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3)(3)(3)(3)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362362年,秦孝公继位,深感年,秦孝公继位,深感年,秦孝公继位,深感年,秦孝公继位,深感““““诸侯卑秦,诸侯卑秦,诸侯卑秦,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丑莫大焉丑莫大焉丑莫大焉””””,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
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3 3、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v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v主要的变法措施主要的变法措施((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3)废除井田)废除井田((4)奖励耕织)奖励耕织((5)建立县制)建立县制((6)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7)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3 3、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v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v主要的变法措施主要的变法措施v变法的成效和结局变法的成效和结局 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它推进了秦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它推进了秦国社会发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国社会发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 4、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秦灭六国((1 1)秦王赢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秦王赢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的决断力((2 2)赢政锐意进取)赢政锐意进取, ,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 A\A\让郑国修郑国渠让郑国修郑国渠; ;B\B\重用李斯等客卿重用李斯等客卿((3 3)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嬴政善于发现人才, ,广泛招募各国精英广泛招募各国精英 A\A\重用并虚怀待尉缭重用并虚怀待尉缭; ; B\B\重视韩非重视韩非; ; C\C\勇于认错勇于认错, ,信任王翦信任王翦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 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312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必修二必修二1 1、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v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产力水平提高3 3)私有制确立过程)私有制确立过程齐:齐: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 鲁:鲁:初税亩初税亩秦国:秦国:商秧变法商秧变法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各国的税制改革((2))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1))井田制井田制春秋春秋时时期走向崩期走向崩溃溃1 1、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v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v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都江堰(四川成都)都江堰(四川成都) 1 1、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v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v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v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特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①①生产规模小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家庭为单位②②分工简单分工简单——男耕女织男耕女织③③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较少商贸交流优点优点①①比较稳定比较稳定②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弊端①①比较劳苦比较劳苦②②比较脆弱比较脆弱③③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较少商品交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v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v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v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生产私营手工业生产1、兴起:、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2、兴起原因:、兴起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3、发展结果:、发展结果: 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据了主导地位4、产品用途:、产品用途:2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钢、铁冶炼钢、铁冶炼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一部分会进入市场一部分会进入市场3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v私营商业的兴起私营商业的兴起 出现私商出现私商,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3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v私营商业的兴起v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产生时间:产生时间: 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①①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②②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评评价价::积极作用:积极作用:A、、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后果: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312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必修三必修三选修四选修四1 1、、、、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v孔子生平孔子生平1 1、、、、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v孔子生平孔子生平v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仁仁”((1))“仁者仁者爱爱人人”((2))统统治者体察民情;治者体察民情;广泛理解和体广泛理解和体贴贴他人他人((3)遵循)遵循“忠恕忠恕”之道之道“礼礼”((1))“克己复礼克己复礼”((2))实质实质是恢复西周是恢复西周时时的等的等级级名分制度名分制度((3)提出了)提出了“正名正名”的主的主张张((4)体)体现现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1 1、、、、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v孔子生平孔子生平v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v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育原教育原则则学学习习方法方法“有教无有教无类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则罔,罔,思而不学思而不学则则怠怠”“当仁不当仁不让让于于师师”教育思想教育思想1 1、、、、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和儒家思想v孔子生平孔子生平v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v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v孔子的历史地位孔子的历史地位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v(一)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一)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未受到太多重视v(二)汉之后经过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二)汉之后经过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v(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v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背背景景经济:经济:政治:政治:社会:社会: 大变革下统治者急需人才大变革下统治者急需人才阶级:阶级: “士士”的崛起的崛起分封制崩溃分封制崩溃铁器牛耕的使用铁器牛耕的使用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v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v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孟子思想孟子思想荀子思想荀子思想v((1 1))““仁政仁政””学说学说(孟子政治思想核心)(孟子政治思想核心)((2)人性本善)人性本善说说((3))义义利利观观孟孟 子子v((1 1)唯物思想)唯物思想荀子荀子((2 2))““性恶论性恶论””((3 3))礼法并施礼法并施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v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v儒家学派儒家学派v道家学派道家学派老子思想老子思想 庄子思想庄子思想老子老子老子老子v““道道””的思想的思想v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v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1、、“齐齐物物”2、、“逍遥逍遥”3、天与人、天与人“不相不相胜胜”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v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v儒家学派儒家学派v道家学派道家学派v墨家学派墨家学派墨子思想墨子思想 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的思想主张:1 1、、““兼爱兼爱””3 3、、““尚力尚力””4 4、、““节用节用””、、““节葬节葬””2 2、、““非攻非攻””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v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v儒家学派儒家学派v道家学派道家学派v墨家学派墨家学派v法家学派法家学派韩非子思想韩非子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2、社会、社会历历史不断史不断发发展,主展,主张变张变法革新。
法革新 1、法、、法、术术、、势势相相结结合,建立一个君主合,建立一个君主专专制的中央集制的中央集权权国家3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v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指南针指南针v天文天文v数学数学4 4、、、、文字、文学和艺术文字、文学和艺术文字、文学和艺术文字、文学和艺术v甲骨文甲骨文v《诗经》《诗经》v楚辞楚辞v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感感感感谢谢谢谢您您您您的的的的聆聆聆聆听听听听作业作业1、完成本节课、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的知识体系2、预习:秦朝、预习:秦朝的大一统的大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