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cbr的web式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ocx

62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342895055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4.8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要以军事为主,在研究领域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二战后,随着西方学术界对危机 管理研究的深入,危机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1961年,埃•蒂里阿基安提出社 会动荡的经验指标,即都市化程度的增加,性的混乱及其扩张以及社会进行限制能力的 丧失,非制度化、合法化的宗教的极大增长等1980年以后,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未 来学派试图建立社会预警研究模型,在人口、能源、原料、环境、水源、卫生、食品、 教育、就业、经济发展、城市环境等12个要素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客观系统网络, 这些因素又与人和社会的经济、政治、心理、日常行为等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众多交错 点、危机点,其中不少已经呈现出相互牵制、极为复杂和严重的局面【2】美国学者将社 会不稳定指标确定为:社会组织中的精英人物专权;大众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程度严重; 社会资源日趋贫乏;政治动荡不安;家庭结构处于崩溃状态等1982年,美国以内拉斯 加为代表的系统学派,以AG-NET系统模型为分析工具,对美国中部6个州的区域社会管 理,在预警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优化调控和管理决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除了上面社 会危机预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外,近年来,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的预警研究也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如:(一) 加拿大诺曼帕森国际事务学院在90年代中后期启动“国家外交指标”项目。

      二) 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的“冲突预警系统”三) 1998年瑞士和平基金会启动“紧张状态预警与实况调查”的政治预警项目四) 2000年荷兰外交部启动“冲突预警项目”五) 2002年斯得格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启动预防政策的预警指标项目【3]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定量研究和 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基本形成了目前的危机预警理论研究格局142国内公共危机预警研究现状我国对危机预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当时的研究基本局限在对自然灾害问 题、军事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刘江的《城市地震警报系统》(《华南地震》1983 年S1期)、尤兰琴的《“报告者”预警系统》(《现代兵器》1983年第11期)、彭念一的《建 立国民经济预警系统的几个问题》(《经济问题》1987年第8期)以及罗建国的《宏观经 济监测、预警问题述评》(《统计研究》1988年第4期)等进入90年代以后,危机预警 方面的研究仍以自然灾害和经济问题为主,但对社会安全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并逐渐 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1995年顾海兵编著的《90年代后 半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监测预警与对策》、1994年陶骏昌等主编的《农业预警概论》、1996 年邱丕群、杨凤虎主编的《金融监测预警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李金华、 王锦宏的《对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的构想》(《预测》1993年第5期)、张春曙的《大城市社 会发展预警研究及应用初探》(《预测》1995年第1期)、吴忠民的《社会问题预警系统研 究》《东岳论丛》1996年第4期)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学者对危机预警 的研究逐步深入,这一阶段在自然灾害、经济问题等领域的研究已渐趋成熟,社会安全 领域的成果也开始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有:1998年黄志刚编著的《灾害预警 ——人类行为的越轨和检讨》、1999年赵英主编的《超越危机——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 预警》;在论文上,自然灾害、生产安全危机、经济安全危机等方面的文章大量涌现, 社会危机预警方面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如王培暄的《贫富差距社会风险的承受力、预警 及对策》(《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等2003年的“非典”触发了我 国学术界对危机的进一步研究,有关学术著作大量涌现,如2004年余廉等著的《铁路交 通灾害预警管理》、2004年谈锋主编的《安全预警——关注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2005 年聂富强等著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等【4]。

      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在社会安 全预警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牛文元教授以社会燃烧理论提出的中国社会 稳定预警系统该系统的提出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危机预警方面的学术论文有:黄顺康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张小明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7期)、祝小宁、袁何俊的《基于网格 化管理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0期)等虽然我国学者在公共危机预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 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仍有必要继续进行公共危机预警 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促进公共危机管理更加深入的发展1.4.3国内外危机预警研究述评通过对国外公共危机预警的研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危机预警存在如下特征【6】:(-)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二) 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专门化与专业化三) 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四) 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设备,健全的公共危机预警网络五) 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1) 由于国外社会制度的不同,固其私有化程度将远远高于我国,虽然其公共部 门都有一整套的预防、应对、救援和重建的措施,但是可以发现国外的危机预警研究应 用存在着处理私有部门参与应急救援这一块上仍有不足之处,也就是说和我国一样同样 存在公共危机预警参与社会角色单一的情况2) 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理论体 系和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使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的发展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国外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还应该继续完善,为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更 加有效的支持而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以下明显不足:第一,政府危机管理没有被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我们缺少一部从总体上规范危机 管理的基本法,诸如美国的《紧急状态管理法》和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虽然中 国宪法有危机事态处理的规定,但缺乏全局性的国家安全法和“紧急事态法”,致使全 国性的危机管理还是缺乏专门性的法律保障所以,我们制定的基本法应该对危机管理 中的许多共性问题,特别是许多大的方针问题必须在基本法中给予明确这些问题包括: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危机状态中的责任和义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 构的设置、灾害应急对策、防灾规划、灾害防御预算、财政金融措施等。

      根据不同灾害 种类制定的部门防灾法都应该以防灾减灾基本法作为基础根本性的危机立法是把危机 管理真正纳入法治轨道、从战略的角度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第二,缺少完备的危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政府作为危机预警管理的主体,能否迅 速地对危机做出反应,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危机,完备的预警信息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公民作为危机状态下的重要个体,预警信息的获得是实现公民权重要途径我国当前的 行政系统是一种层级式的结构,预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种种系统和人为的原因, 会出现不能及时,容易缺失、难以比较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为决策机构准确的作出 判断,采取正确解决措施带来了困难,而现代网络系统则正好具备了强大的预警信息传 递功能,它覆盖面广,传递速度迅速因此,在按照行政程序报告危机事件的同时,也 应该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网络预警信息系统,使决策部门和公民都能够同步得到原始 信息、获得更多的信息评价、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对比,为危机处理提供有利条件第三,危机预警的社会参与程度低危机预警的社会参与上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 是公民社会组织层面,二是公民个人层面,只有这两股力量都加入到政府的危机预警管 理体制里,才能真正实现全民防灾、抗灾和救灾。

      而目前中国的公民在公共危机预警任 缺少积极性,主要还是以政府部门的公共机构为预警主体危机预警管理中的个人自我 动员的主动性还不高要充分发挥个人在危机预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平时成为 及时、积极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和提示突发事件到来的“预警器”,而当突 发事件真正到来的时候,又可以协助政府进行危机管理和紧急救助这些都极需要在政 府的指导下积极培育和发展,才能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进行危机管理的良好局面因此,我国在今后的危机预警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应更加注重西方预警理论的 借鉴和先进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的使用,从而加快我国危机预警研究的步伐1.4.4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等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分析,本 文主要着眼于当前我国公共危机预警工作的两点不足:一是危机预警中缺少危机信息管 理系统的支撑,导致信息不对称状态严重;二是危机预警社会参与程度低,个人角色参 与不足,使得危机的预警工作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协助进行研究笔者设想将CBR方法 和B/S结构式的Web系统相结合架构出一个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尽可能的消除当前公 共危机预警中存在的两个明显不足,并对今后的危机预警工作也可以有所帮助。

      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论文在上一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危机预警的实践背景和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危 机预警的研究状况认为当前公共危机预警工作中存在两个明显的软肋:一是公共危机 预警参与者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危机的处理出现延误;二是社会参与角色不足, 由于持有信息的不对称和所处地位的不同,集体的力量难以有效触及,个人的力量也难 以有效使用或无效率使用导致公共危机预警工作收效微然本章论文开始讨论B/S系 统和CBR方法,探讨有效的B/S架构设计在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基于案例推理 的方法进行介绍,应用其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方面的优势来克服当前公共危机预 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1.4.5基于案例推理方法介绍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的技术最先是由美国耶鲁大学Roger Schank教授,在他的论著《Dynamic Memory))中提出的之后逐步推广到机械CAD、 医疗卫生、自动答惑系统、军事等方面,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CBR是一种基于经验知识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技术,它是用案例来表达知识并把问 题求解和学习相融合的一种推理方法,它强调人在解决新问题时,常常回忆起过去积累 下来的类似情况的处理,并通过适当修改过去类似情况处理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切。

      例 如,当不理解“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什么的时候,首先会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接着输入 “基于案例的推理”又或“案例的推理”来进行搜索,最后找到它确切的解释,记录下 来这是因为在先前的经验积累中,对于其它类似的问题,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的 就是说当人们遇到某种情况时,习惯于回忆起以前情境中的方式、方法,策略以及解决 方案等,来帮助人们找到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认识思维的角度来看,它表现了人类 进行记忆、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的心理模型,体现了更高级的知识环境,是多种人工 智能技术的综合典型的CBR操作流程图如下所示:问题描述图2.1基于案例推理的工作流程no】(1)问题描述把当前问题的特征变量,以案例的形式向系统进行表述2) 检索最相似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索引与检索,在案例库中寻找与当前问题最 为相似的案例如果旧案例与当前问题完全相符,则直接输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 对检索出的案例进行完善修改,形成一个全部满足新案例的解答,生成新案例3) 案例的学习对当前问题的解进行评价,并将新方案增添到案例库中,以备 日后求解问题使用从工作流程来看,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系统遇到一个新问题时,总是试图用规则库中 的规则进行匹配,当匹配不成功时,就宣布该问题无解。

      而对于CBR系统,在给定输入 说明的情况下,CBR系统将搜索案例库,以寻找一个匹配输入特征的现有案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