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91252196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社会化了),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转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就必然要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认为,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是产生现代社会借以运动并在大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8、442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总是在本企业内部千方百计地加强管理,严密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企业的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但资本的私有性却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割裂开来,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相互竞争因此,整个社会生产陷于无政府状态这种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严重程度,必然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盲目扩大的趋势,而社会消费能力即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相对缩小,这就使得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早在18世纪的下半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初期,就曾发生过多次局部性危机但这个时期爆发的危机,还不具备周期性随着大工业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危机开始了它的周期性循环,并且具有了普遍性从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共爆发了13次经济危机,平均每隔10年左右爆发一次其中,1929一1933年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4%,国际贸易减少3/4,失业人数超过了3千万。

      并且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金融危机交织并发,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陷于一片混乱和瘫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明显缩短,危机的次数频繁,平均每隔5年左右就暴发一次,同时还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所谓“滞账”局面经济增长率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由4.1%下降到2.9%、日本由11.3%下降到6%、西德由5%下降到3.2%;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由2.3%上升到7%、日本由5.4%上升到8.9%、西德由2.4%上升到4.8%西方各国政府对于这种局面已陷入束手无策的地步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和不断深化的趋势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对于庞大的社会化的生产力来说是太狭窄了,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的担当者,但生产资料却被资本家所占有这种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相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被剥消的关系。

      它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必然要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引起政治危机,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潮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社会化了),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转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就必然要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认为,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是产生现代社会借以运动并在大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8、442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总是在本企业内部千方百计地加强管理,严密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企业的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但资本的私有性却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割裂开来,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相互竞争因此,整个社会生产陷于无政府状态这种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严重程度,必然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盲目扩大的趋势,而社会消费能力即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相对缩小,这就使得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早在18世纪的下半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初期,就曾发生过多次局部性危机但这个时期爆发的危机,还不具备周期性随着大工业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危机开始了它的周期性循环,并且具有了普遍性从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共爆发了13次经济危机,平均每隔10年左右爆发一次其中,1929一1933年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4%,国际贸易减少3/4,失业人数超过了3千万。

      并且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金融危机交织并发,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陷于一片混乱和瘫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明显缩短,危机的次数频繁,平均每隔5年左右就暴发一次,同时还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所谓“滞账”局面经济增长率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由4.1%下降到2.9%、日本由11.3%下降到6%、西德由5%下降到3.2%;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由2.3%上升到7%、日本由5.4%上升到8.9%、西德由2.4%上升到4.8%西方各国政府对于这种局面已陷入束手无策的地步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和不断深化的趋势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对于庞大的社会化的生产力来说是太狭窄了,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的担当者,但生产资料却被资本家所占有这种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相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被剥消的关系。

      它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必然要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引起政治危机,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