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下PPT课件.ppt
13页中外文化交流史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下)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上)v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较之秦汉时期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二是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在逐渐增加;三是交流的项目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v重点: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东晋法显的求法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外乐舞文化大交流v难点: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概述v时间:公元公元220年年- 589年,年,共370年.v【【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魏”指的是三国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里的曹魏,“晋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此时北方是“五胡十五胡十六国六国”时代时代),,“南北朝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
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六朝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吴、东晋、宋、齐、梁、陈★★从黄河到长江,从黄河到长江,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下)三三..东晋法显的求法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东晋法显的求法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四四..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五五..西蜀诸葛亮南征与中缅文化交流西蜀诸葛亮南征与中缅文化交流六六..东吴康泰、朱应出访扶南及其产生的文化东吴康泰、朱应出访扶南及其产生的文化影响七七..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 八八.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九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三.东晋法显的求法与中外文化交流三.东晋法显的求法与中外文化交流生平生平::法显(法显(337-422337-422)龚姓,东晋平阳郡武阳人)龚姓,东晋平阳郡武阳人(山西),对僧侣腐败不满,立志取经。
山西),对僧侣腐败不满,立志取经经过:经过:62岁与同伴岁与同伴4人,于东晋隆安三年人,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年从从长安出发,长安出发,400年至河西又增加年至河西又增加5人,组成十人求人,组成十人求法巡礼团,法巡礼团,402年至北印度,年至北印度,403年至中印度仅剩年至中印度仅剩2人,逗留人,逗留5年,后又至东印度居年,后又至东印度居2年,年,409年又至师年又至师子国居子国居2年,年,411年只身回国,于年只身回国,于412年年至山东登陆至山东登陆贡献:贡献:高僧,杰出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高僧,杰出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远在远在16001600年前,西行求法年前,西行求法1414年,足迹遍及域外年,足迹遍及域外303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时带回天竺大量梵文佛经,翻译其中地区,回国时带回天竺大量梵文佛经,翻译其中6 6部部6363卷共卷共100100万字晚年又著晚年又著《《法显传法显传》》,为世界,为世界名著法显的名著法显的求法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在世求法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四.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四.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
背景:东吴立国成为江南经济由差转好的转折点背景:东吴立国成为江南经济由差转好的转折点一方面促进交通、兴修水利、发展农商,经济改观,一方面促进交通、兴修水利、发展农商,经济改观,为佛教繁荣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利用为佛教繁荣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利用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对外来胡僧优礼有加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对外来胡僧优礼有加 ▲ ▲支支谦南下谦南下 康僧会北上康僧会北上 会于建业(与洛阳并称)会于建业(与洛阳并称)六朝繁荣开端六朝繁荣开端 寺经江南第一寺经江南第一 塔像中国第一塔像中国第一▲▲梁武帝梁武帝 进入繁荣期进入繁荣期 国教国教 建康建康 700 700 十万十万汉地成熟汉地成熟 六朝特色六朝特色 义理义理 建寺建寺 译经译经 造像造像 绘画绘画▲▲僧迦婆罗僧迦婆罗 曼陀罗曼陀罗 真谛真谛 须菩提须菩提 四大扶南高僧四大扶南高僧▲▲禅宗:禅宗:迷则为凡迷则为凡 悟则成圣悟则成圣 圣由自悟圣由自悟 不从他得不从他得1 1、跋陀、跋陀 少林少林 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490490年年2 2、菩提达摩(?、菩提达摩(?-528-528或或536536)天竺高僧)天竺高僧 禅宗初祖禅宗初祖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五.西蜀诸葛亮南征与中缅文化交流。
西蜀诸葛亮南征与中缅文化交流背景:背景: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提出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大方针,诸葛亮接纳此言的大方针,诸葛亮接纳此言▲▲经过七次擒纵,孟获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孟获经过七次擒纵,孟获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孟获说: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佤佤 傣傣 景颇景颇 彝:遗迹彝:遗迹 习俗习俗 传说传说 缅怀缅怀▲▲中缅交流:技术中缅交流:技术 器物器物 服饰服饰 制度制度贡献贡献: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促进生产,开发边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促进生产,开发边疆;传播文化,增进友好传播文化,增进友好◎ ◎ 缅甸:汉缅甸:汉 掸国掸国 唐唐 骠国骠国 宋宋 蒲甘蒲甘 元元 缅国缅国▲▲乌底巴乌底巴- -同为蛋生同为蛋生 胞波胞波 瑞苗瑞苗六六.东吴康泰、朱应出访扶南及其文化影响.东吴康泰、朱应出访扶南及其文化影响。
背景:东吴立国背景:东吴立国 开发江南开发江南 交通发达交通发达 商贸频繁商贸频繁▲▲ 商船商船60米米 战船战船3000人人▲▲ 230年年 卫温卫温 诸葛直诸葛直 1万万 夷洲夷洲 一年一年 ◎ ◎ 244-252年康年康 朱访扶南朱访扶南 中柬中柬 中外开创性事件中外开创性事件▲▲扶南扶南68年建年建 7世中亡世中亡 东南强国东南强国 中外媒介驿站中外媒介驿站8484年年 汉章帝汉章帝 扶南柳叶女王遣使扶南柳叶女王遣使 赠送犀牛赠送犀牛 白雉白雉225225 赠琉璃赠琉璃 229-231229-231 献琉璃献琉璃 243243 献乐人方物献乐人方物1、音乐:扶南音乐传入集东南亚大成建扶南乐舍2、造船:技术交流扶南大舶山有异木头尾似鱼3、服饰:扶南王范寻干缦-筒裙改变裸体旧俗4、典籍:吴时外国传扶南异物志历代《扶南传》意义:首通南海意义:首通南海 文化贡献文化贡献 促进友好促进友好 推动交流推动交流▲▲中国热中国热 265-287 22265-287 22年年 5 5次遣使次遣使 进贡甘蔗进贡甘蔗 香履香履七.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
七.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背景:六朝是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过渡背景:六朝是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过渡阶段,也是中外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开拓与发阶段,也是中外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开拓与发展的时期展的时期1 1、、东吴东吴 扩大交往扩大交往 北至辽东朝鲜北至辽东朝鲜 南至中南南至中南 印印 斯斯东南南海为重点东南南海为重点 与扶南与扶南 林邑等建立关系林邑等建立关系 西方各国来访西方各国来访 226大秦大秦 秦论秦论 经交趾赴建业经交趾赴建业 234返返2 2、、东晋及南朝东晋及南朝 商贸和交流发展很快商贸和交流发展很快 最大港口最大港口-番禹番禹“每岁数至”“岁十数至”▲▲大秦大秦 波斯波斯 天竺天竺 师子师子 6 6世纪养蚕技术世纪养蚕技术 经波入秦经波入秦除丝绸外除丝绸外 还有农业还有农业 手工业产品西传手工业产品西传 如陶瓷如陶瓷▲▲陶瓷外销,就类别和用途分为两类:生活或殉葬陶瓷外销,就类别和用途分为两类:生活或殉葬意义:一是作为新型炊事器具,改进和丰富了东南意义:一是作为新型炊事器具,改进和丰富了东南亚人民的饮食文化;二是作为明器,满足了东南亚亚人民的饮食文化;二是作为明器,满足了东南亚人民的殉葬要求,丰富了东南亚的殡葬文化。
人民的殉葬要求,丰富了东南亚的殡葬文化八.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八.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背景:背景: 三国并立三国并立 高句丽高句丽 百济百济 新罗新罗1 1、高句丽、高句丽 427 427 迁都平壤迁都平壤 仿秦仿秦 兴学兴学 建交建交 朝贡朝贡 献马献马 遣使遣使 北北102102次次 南南4242次次苏州苏州 知聪知聪 携医书携医书164164卷卷 居一年居一年 传针灸传针灸2 2、百济、百济 汉江下游汉江下游 227227建交建交 重南重南27 27 北北5 5次次仿仿““六典六典”“”“六佐平六佐平”” 尚紫尚紫 坐南堂坐南堂 接受册封接受册封 汉学家汉学家- -阿直岐阿直岐 王仁王仁 历法历法 典籍典籍 留学留学 造砖技术造砖技术3 3、新罗、新罗 半岛东南半岛东南 一度受倭人侵扰一度受倭人侵扰 377377朝贡前秦朝贡前秦六世纪初六世纪初 模仿中国制度改革模仿中国制度改革 州郡县州郡县又称好大王碑、广开土又称好大王碑、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永乐太王碑在吉林省在吉林省集安市东集安市东 4公里太王乡公里太王乡大碑街,其西约大碑街,其西约 200米米处为好太王陵。
好太王处为好太王陵好太王是高句丽第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代王,名安,安,《《三国史记三国史记》》作谈作谈德,德, 391年即位,号永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乐太王,逝于 412年,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此碑是其子安好太王此碑是其子长寿王于长寿王于 414年建立的年建立的6.39米高,原刻总计米高,原刻总计1775字,其中字,其中 141字已字已脱落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魏明帝魏明帝 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邪马台女王卑弥呼 亲魏倭王亲魏倭王▲▲汉学家汉学家- -阿直岐阿直岐 王仁王仁 先后讲学先后讲学 五常五常 1212阶阶 仿魏晋仿魏晋 5 5世纪世纪 运用汉字运用汉字 标志文明大门标志文明大门后借助汉字后借助汉字 创万叶假名创万叶假名 后创片假名后创片假名 平假名平假名▲ ▲ 427 427 栽植桑树栽植桑树 丝织业开展丝织业开展 俗皆纹身俗皆纹身 男女鲸臂点面男女鲸臂点面 后始制冠后始制冠 束发于后束发于后习俗习俗 射戏饮酒射戏饮酒 与六朝多相同与六朝多相同▲ ▲ 522 522 梁武帝时梁武帝时 司马达等司马达等 子女出家子女出家 僧尼之始僧尼之始 孙子孙子 鞍部鸟鞍部鸟 佛像第一名匠佛像第一名匠552 552 百济圣明王百济圣明王 遣使遣使 奉送佛像奉送佛像 佛经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