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认知疗法.ppt
34页第三章 认知疗法 (Cognitive Therapy),参考书目,1、Judith S. Beck著,翟书涛等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北京. 2、徐俊冕,季建林著,认知心理治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8,贵阳.,内容目录,认知疗法的概述 认知疗法的人格理论 认知疗法的治疗理论 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美国心理治疗家阿伦·贝克(Aaron Beck)创立这种疗法强调信念系统和思维在决定行为和情绪中的重要性(通常是信念和思维对行为和情绪反应起到决定的作用,而不是事件本身) 路上遇到熟人不打招呼!,一、认知疗法概述(cognitive therapy),熟人不打招呼--------生气! 熟人不打招呼--------稍有不快! 熟人不打招呼--------奇怪! 熟人不打招呼--------沮丧!,目中无人,看不起我!,干嘛,是不是没看到阿!,这家伙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阿!,他是看不起我吧,我是一个没用的人,A.T.贝克生平简介 生于1921年 1946在耶鲁大学获得M.D.学位 1946-1948年在罗得岛精神病院实习此外 ,他还在麻省Framingham的医院学习神经疾病和精神病学,并在该州从事精神病学工作。
1953年,进入宾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 1958年从宾州精神分析学院毕业早期研究抑郁,探讨了治疗抑郁症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患者常常没有意识到情绪行为背后的自动思维,抑郁症使用了自责、自我批评的思维方式,自我信念决定自动思维--双生子的故事)从此,他独自或合作写了300篇以上的关于认知治疗和多种情绪问题的治疗的文章和论著不是事件本身令你产生情绪,而是你对事件的想法和看法令你产生了情绪人非为事物所扰,乃为其观而自扰之认知疗法的类别 1、贝克(Beck)的认知疗法; 2、艾利斯(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3、梅钦褒姆(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Activating events→ Beliefs → Consequences,心理疗法的起源和发展,,,,,,,,,,,,,1890,1955,1957,1960,1970,1974,1980,1990,2000,2010,,,,,,,,,,,,,,,,,,,,,,,,,心理分析,罗杰斯,认知疗法,CBT,,,,,,影响水平,High,Low,二、认知疗法的人格理论,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态度、规则和假设 自动思维 认知发展模式 心理障碍的原因,核心信念 从童年开始,人们已对自我、他人及世界形成了一定的信念。
这些信念中最中心的以及最根深蒂固地被接受的称为核心信念,即使人们通常不能清晰表达这些核心信念,但自己却认为这些信念是绝对真实和正确的中间信念:态度、规则和假设 核心信念影响着信念中间阶段的发展,中间信念包括态度、假设和规则态度体现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理解,态度往往决定了假设和规则.规则指的是人们给自己规定的,赖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一些法则自我核心信念的不同表现形式 1、我无能 2、我不可爱 避免消极情绪 表现高昂的情绪(吸引注意) 过度地负责 逃避责任 回避亲密关系 寻找不适当的亲密关系 尽量完美 故意表现无能或无助 回避对抗 激怒他人 孩子般的行为 做出权威者姿态 试图使他人愉快 保持距离或仅想取悦自己 寻求认可 逃避注意,自动思维(AT) 自动思维是一种思维流,这种思维并不仅仅见于有精神痛苦的人,它对我们大家都很平常的尽管经过稍稍地训练我们就可以轻易地把这些思维带入意识之中,但大部分时间我们是意识不到它们的三类:激发性、幻想联想回忆引发、由身体感觉引起),逝者如斯夫!,自动思维与核心、中间信念,自动思维是冰山上面可见的那部分(比如说,我不应该让别人失望) 核心与中间信念通常是隐藏在冰山之下的那部分,核心中间信念决定了自动思维,,,,,,,,,非理性认知(信念思维)的三大特征,绝对化 (非黑即白)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灾难化),,,绝不能…… 绝对不好…… 总是……,肯定…… 就是…… 应该……,彻底失败了…… 世界末日到了…… 全完了……,不合理信念/思维 合理信念/思维 我无法接受被人轻视——我希望被别人喜欢 我必须要考个好成绩——我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我应该比别人做得好——我力争比别人做得好 我努力了就应该成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失恋让我无法忍受——失恋让我感到痛苦 大家总是对我有成见——有几个人对我有成见,区别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五条标准,①合理信念一般较与客观事实相符; 不合理信念包含着更多的主观臆测 ②合理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预测的目标 不合理信念使人为达不到不现实的目标而困扰 ③合理信念使人不被伤害; 不合理信念会使人产生情绪困扰 ④合理信念使人不断调整自己,积极面对困难 不合理信念使人将责任推给他人,自己困惑 ⑤合理信念使人很快摆脱情绪困扰 不合理信念使人长期陷入情绪困境不可自拔,认知发展模式 认知治疗者认为个体的信念在儿童期开始形成。
一般情况下,儿童体验到父母的支持,产生我很可爱,我有价值的信念,这使他们在成年后对自己有积极的观念 有心理功能障碍的人,过去有消极的信念,如我不可爱,我无能,这些经验和被批评的经验以及创伤性经验一起影响了个体的信念系统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障碍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是这些因素的结合,而且有多种相互作用, 所以不是某个单独的原因引起的不是认知的歪曲本身引起了心理障碍,而是它和生理的,环境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结合造成了心理障碍信念和自动思维在心理障碍原因中占主要部分认知疗法的过程,治疗格式 1、评估问题,建立关系,目标设定;(首次会面,目标具体化) 2、心境检查(BDI、BAI、贝克绝望量表、主观自我报告) 3、认知疗法教育(首次会面,认识问题,教授认知模式) 4、日程设置 5、家庭作业 6、终止治疗,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一、识别情绪 二、识别并评价自动思维 三、识别矫正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四、其它认知和行为技术,一、识别情绪及其强度 情绪的确认可以帮助确认自动思维 消极情绪清单 悲伤、压抑、孤独、不悦、焦虑、担心、 害怕、恐惧、紧张、愤怒、恼火、生气、 烦恼、害臊、尴尬、羞辱、失望、嫉妒、 羡慕、愧疚、伤害、疑虑 评定情绪强度,二、识别并评价自动思维 识别自动思维 基本问题:你当时(刚才)心里在想什么? 如何识别:1、当P在会谈中体验到情感变化时;2、可以用想像的方法详细描述该变化发生的情况;3、可以用扮演的方法重述当时的情况。
其它问题:1、你推测当时在想什么?2、你认为会是在想——和——吗?(可能的思维)3、你是不是想像会发生什么事情或想起已经发生的什么事? 例:看到领导和自己不喜欢的同事在一起评价自动思维,1、证据是什么?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2、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3、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吗?最好(最现实)会发生什么呢? 4、我相信这个自动思维结果会怎样? 改变我的想法结果会怎样? 5、我该做些什么? 6、如果我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跟他或她讲? 例:让朋友在图书馆占位置被拒绝;听说初中同学发了财,,例1 患者:我的爱人近几个月对我不大好,他好像不再爱我了 医生:您为这件事感到很难过,是什么理由使您觉得他不爱您呢? 患者:他晚上回家就看电视,也不和我讲讲话,然后他就上床睡觉 医生:那么,有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做过一些事和您现在认为“他不爱您”的想法相反呢? 患者:我想不出,噢,等等,2周前我过生日时他送了我一件礼物,一根很精致的项链 医生:好,现在您怎样把这件事和不爱您的想法调和起来呢?,,患者:我猜想他那样做不是真的,不然,他晚上为什么会那样呢? 医生:您的想法是一种可能,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呢? 患者:最近他工作很重,大多数晚上回家很迟,他很累,我猜想可能也是一个理由。
医生:这很有可能,不是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您又觉得如何呢? 患者:我可以问问他是否累?工作进行得如何?但我没有这样做,就是觉得生气 医生:听起来您的这个主意不错,您把它作为这个星期的家庭作业如何?,不合理思维事例分析,我请朋友去玩,但他似乎很不热情朋友谢绝和我共渡周末,分明是拒绝我,太不把我当朋友了,以后再也不与他交往了,想不通的, 难过、愤怒,朋友没有答应和我共渡周末,可能是他刚好有别的约会,或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处理谁都会有一些不愿明说的事可以理解的,下次再约他合理情绪疗法事例分析,无意中得知妈妈曾有外遇,妈妈背叛了家庭,妈妈太不应该,不能原谅……,羞耻、抑郁 不知所措,妈妈有另外一份感情,这是比较痛苦,而妈妈曾比我更痛苦、更难…… 虽然…妈妈还是爱我和爸爸的,与妈妈沟通、争取理解、积极面对,三、识别矫正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一)识别 1、发现那些带有“通常”、“总是”、“普遍”意味的思维 2、箭头向下技术(打破砂锅技术) “如果这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那是什么意思)?” 3、在P的自动思维中寻找共同的主题 4、直接询问P其信念是什么?,T:当你在复习你的课堂笔记时,你想到了“这些笔记糟透了。
并且感到伤心 P:是的 T:如果你所说的笔记糟透了是真的话,那对你是什么意思? P:课堂上我做得不好; T:如果课堂上你没做好是事实的话,那会是什么意思? P:我是个糟糕的学生; T:假如你是个糟糕的学生,对你来说那会是什么意思? P:我不行,我做不好核心信念),(二)矫正 1、苏格拉底对话; 2、行为实验 3、认知连续体 4、理性——情绪角色扮演 5、利用他人作参照(合理的和不合理的) 6、仿佛性表演(行为改变信念) 此外,矫正核心信念还可以用: 7、核心信念作业表 8、极端对照(与认知连续体相似) 9、阅历测验 10、重建早期记忆,T:对你来说,如果你请人帮助,就意味着你不合格,对此你相信90%,是吗? P:是的 T:有没有请人帮助的想法? P:我不知道 T:以进行治疗为例,因为你到这儿来寻求帮助,你就不合格? P:也许有一点 T:对我来说这很有趣,因为对此我正好持相反的看法,你来治疗,这实际上是力量和合格的象征,是这样吗?因为如果你不来,可能又会发生什么呢? P:我可能仍然拉着被子盖住头不去上课 T:你是否在暗示当你有某种疾病如抑郁时,寻求适当的帮助比仍然保持抑郁更恰当? P:是的。
我想是这样 T:好,告诉我,这么说,如果有两个患抑郁症的大学同学,一个寻求治疗,另一个没有而是继续存留抑郁症状,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当? P:寻找帮助的那个 T:现在让我们看看你已注意到的另一个情境,你的家教工作怎么样?如果我们有两个大学同学,这是他们第一次做家教,由于以前从未做过,他们不能肯定该做什么, 其中一个寻求帮助,另一个没有,而是继续努力,谁是比较恰当的一个? P:寻求帮助的那个 T:现在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寻求帮助是不恰当的表现”? P:不多,大约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