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笔落处 [《祝福》的一处闲笔].docx
4页闲笔落处 [《祝福》的一处闲笔] “福兴楼的鱼翅,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好友,即使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这是鲁迅离开鲁四老爷家之前的一段内心的想法这和本文经过祥林嫂的命运悲剧展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一主旨并无多少关联然而,这一闲淡无奇之笔却是作者极专心之处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赏析这一闲笔,体会作者这一专心之处 一、极闲之笔尽极苦之人 祥林嫂“比勤劳的男人还快,年底扫尘、洗地、杀鸡――通宵地煮福礼”,从冬初到年初祥林嫂离开鲁四老爷家,她用不计日夜的奴隶的劳动换取一千七百五十文的收入一千七百五十”这个数字似乎是对祥林嫂劳动价值的一个不菲的估价,然而,这一笔收入的单位是“文”,一千文才一元啊,祥林嫂三个月的收入才仅仅相当于一盘鱼翅多一点祥林嫂终其一年不计日夜的劳动才只能换得四、五盘鱼翅鲁迅心中物美价廉,一元一盘的鱼翅和祥林嫂经过这种艰辛的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就组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让人感到一个一般的劳感人民在这种不公平的社会中受到的非人的待遇 祥林嫂奴隶的劳动,怎能不让人联想到祥林嫂苦难的命运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这种原始的奴隶的生活方法就注定了她从一出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青春,只有勤劳和贤惠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在春天失去了丈夫;春天将尽,狼衔走了唯一的孩子……从她的生存状态来看,她处于一个极易满足的原始状态,一旦生活有了着落,她的口角就有了微笑,这不是祥林嫂知足而是祥林嫂作为人的悲伤她有生活的信念,不过捐门槛依然没有使祥林嫂参与祭奠成为可能,她生活的最终一丝信念也被剥夺殆尽祥林嫂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啊! 二、极闲之笔讽极昧之人 鲁镇是个“铁笼子”鲁四老爷用一个精神的力量――封建礼教维持鲁镇的事事物物保持不变的状态和秩序谁和鲁四老爷的思想不一致,只能自动地选择离开或遭到仇视和诅咒 鲁四老爷书房的角角落落无不显示出一个尊者、长者在利用封建家长式的方法管理鲁家,领导鲁镇古旧繁琐的寿字,修身养性的对联,陈旧的书籍这些尽管全部只是书房的装饰,透过这些装饰我们完全能够看出鲁四老爷的思想的陈旧和迂腐在五四风暴的攻击下,全社会全部在呼叫民主,而鲁四老爷却无动于衷,尽力供奉陈年老典,整个书房正弥漫着一个令人窒息的陈旧和迂腐气息 鲁四老爷家年年一轮回的除夕饭表现出封建礼教下的秩序和这种秩序下的家庭友好和家族的祥和。
这顿年夜饭是吃不出自由的空气的,“四叔是俨然地陪着”、“这么闷闷地吃完了一餐饭”家庭的友好和家族的祥和完全是在一个绝对权威的统治下保持一个平静状态,然而这种平静状态是一个令人窒息得可怕的气氛 一个一般的底层的劳动妇女的死得到的唯一评价是“谬种”,没有些人关心,也没有些人同情祥林嫂是“谬种”绝非天意,而是人为正是鲁四老爷无情地剥削掉祥林嫂最终一层皮,压榨完祥林嫂最终一滴血制造出来的在鲁镇很快的未来,一个又一个“谬种”还将死去,柳妈,小伙计,卫老婆子,四婶…… 这一切窒息着鲁迅闲笔部分恰好表现出作者在这种人难以承受的窒息气氛中寻求一个心灵的临时解脱鲁迅寻求的这种解脱也正让人感慨到鲁镇这个“铁笼子”的现实状态 三、极闲之笔现极乱之心 貌似闲侃的笔墨却蕴含着作者无尽的辛酸和彷徨鱼翅,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这真是鲁迅先生所追求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鲁迅回到鲁镇,在苦闷彷徨中没有得到丝毫的家的抚慰和精神寄托鲁镇强迫着鲁迅主动自觉地选择离去鲁迅将心意停留在对鱼翅的无聊的追求上,这只是鲁迅逃离鲁镇这个“铁笼子”的心灵暂寓之计罢了 一个毕其一生心血寻求复兴救国之路的知识分子,即使在极度苦闷中也没有停止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却将心灵仅仅停留在鱼翅上,还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鱼翅的味道和价值,从中我们不难感到一个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极度的空虚和迷茫。
尤其是往日的好友已经云散,即使只有我一个,饱含多少辛酸,救万民于水火的伟大理想几多渺茫一个民族正在昏昏欲睡中死去,一个救国者正在大地上徘徊 由此观之,闲笔绝非无关主旨的闲话,有些闲笔实乃作者的极专心之处从《祝福》的这一闲笔中,我们读出了祥林嫂苦难的命运,读出了鲁四老爷的愚昧和强权,读出了作者的迷惑和迷茫,读出了这片土地的封闭和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