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综合.docx
33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从试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别、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 ——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别;混合物的物理分别方法方法 适用范畴 主要仪器 留意点 实例固+ 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 蒸发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①不断搅拌;②最终用余热加热;③液体NaCl( H2 O)结晶固+ 固开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皿、玻璃棒不超过容积 2/3NaCl( NaNO3 )分开固+ 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萃取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别出来分液漏斗分液分别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升华 酒精灯 I2(NaCl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试验要 “无损 ”NaCl( CaCO3)液+ 液蒸馏 分别沸点不同混合溶液分别胶体与混在其中的蒸馏烧瓶、 冷凝 管 、 温 度计、牛角管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 ;④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从溴水中提取Br2乙酸乙酯与饱 和 Na2CO3 溶液乙 醇 和 水 、 I 2和 CCl4渗析分子、离子加入某些盐, 使溶质的溶盐析解度降低而析出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蛋白质溶液、硬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脂酸钠和甘油气+ 气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进步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2(N 2O4)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别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依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削减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显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别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别,叫分馏;操作时要留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也不能少于 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 、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别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挑选的萃取剂应符合以下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留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 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掌握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第 1 页,共 2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 、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别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别 I 2 和 SiO2 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分别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别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 然后再依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别方法 (见化学基本操作) 进行分别;用化学方法分别和提纯物质时要留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削减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试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纷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别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别试剂,在多步分别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分别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仍原法 (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1原物N 2所含杂质O2除杂质试剂灼热的铜丝网主要操作方法用固体转化气体2CO 2H 2SCuSO4 溶液洗气3COCO2NaOH 溶液洗气4CO 2CO灼热 CuO用固体转化气体5CO 2HCl饱和的 NaHCO 3洗气6H 2SHCl饱和的 NaHS洗气7SO2HCl饱和的 NaHSO 3洗气8Cl 2HCl饱和的食盐水洗气9CO 2SO2饱和的 NaHCO 3洗气10炭粉MnO 2浓盐酸(需加热)过滤11MnO 2C--------加热灼烧12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过滤13Al 2O3Fe2O3NaOH〔 过量 〕, CO2过滤14Fe2O3Al 2O3NaOH 溶液过滤15Al 2O3SiO 2盐酸 `氨水过滤16SiO 2ZnOHCI 溶液过滤,17BaSO4BaCO3HCI 或稀 H 2SO4过滤18NaHCO 3 溶液Na2CO 3CO2加酸转化法19NaCl 溶液NaHCO 3HCl加酸转化法20FeCl3 溶液FeCl2Cl 2加氧化剂转化法21FeCl3 溶液CuCl 2Fe 、Cl 2过滤22FeCl2 溶液FeCl3Fe加仍原剂转化法23CuOFe〔磁铁 〕吸附24Fe〔OH〕 3 胶体FeCl3蒸馏水渗析25CuSFeS稀盐酸过滤26I 2 晶体NaCl--------加热升华27NaCl 晶体NH 4Cl--------加热分解28KNO 3 晶体NaCl蒸馏水重结晶 . 第 2 页,共 2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反应,挑选适当的试剂和方法,精确观看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定、推理;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试验,将它们区分开来;检验类型检验方法鉴定 依据物质的特性,通过试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 依据已知试验及现象,分析判定,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行能存在什么;① 如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② 如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试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 表达次序应是:试验(操作) → 现象 →结论 → 原理(写方程式)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纯洁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氢气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肯定是氢气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 黄绿色,能使潮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O3 、NO 2 也能使潮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潮湿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氯化氢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AgNO 3 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 Pb〔NO 3〕2 或 CuSO4 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潮湿的醋酸铅试纸变硫化氢黑;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刻变成红棕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 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N 2 等气体也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 CO2;能使灼热的 CuO 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 BaSO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 2+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Mg〔OH〕 2 沉淀,该沉淀能溶于 NH 4Cl 溶液;( 5)Al 3+ 能与适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 NaOH 溶液;( 6)Ag +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不溶于稀 HNO 3,但溶于氨水,生成[ Ag〔NH 3〕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 NaOH 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访潮湿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 NH 3 气体;( 8)Fe2+ 能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 Fe〔OH〕 2 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 KSCN 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刻显红色; 2Fe2+ =2Fe3+ -+Cl 2 +2Cl( 9) Fe3+ 能与 KSCN 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 溶液,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 Fe〔OH〕 3 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 CuCl 2 溶液显绿色)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 沉淀;含 Cu 2+溶液能与 Fe、Zn 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