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洗时习,独开生面.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222190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摘 要:恽寿平, “清初六大家”之一, “常州画派”的创始人他的画清丽雅致,笔墨精妙,开创的“没骨花卉法”在清初画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从恽寿平与没骨花的渊源以及独创性等方面,探求恽寿平没骨花的艺术特征,并认为他对近代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花卉;继承创新;艺术风格 恽寿平,初名格,号南田,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常州画派”的创始人他的画清丽雅致,笔墨精妙,他在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见解,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恽寿平开创的“没骨花卉画” ,作为清初画坛的一枝独秀而广发流传,同时代花卉写生画家,无一人能与恽南田相匹他的“没骨花卉画“题材种类多样,却不是敷衍之作,每幅画都凝聚了恽寿平对艺术的执着,精致明艳,自然纯真,超逸绝尘,是花卉画的典范之作简言之,明秀,高逸,精致是其主要特点 一、恽寿平与“没骨花”的渊源 清朝初期恽寿平对花鸟画的创新改革无疑为缺乏创造性亦少生气的清初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恽寿平开创了“恽派”没骨花卉法并使之家喻户晓,使“没骨法”重新被人们所认识,重视,这对自清代以来的花鸟画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恽寿平为什么要创“没骨法”?恐怕并非是有些文献里所说的, “及见王?画,自度不能及,耻为天下第二手,遂舍而学花卉。

      ”即使南田说过这样的话,估计也不过是好朋友之间开开玩笑而已,未必真的觉得自己山水会比王?差恽南田是“以千古为自命”的山水花卉大师,定不会轻易让人,实际上他曾不止一次的表示过在山水画方面他的成就之高而且他的《南田画跋》中几乎全是论及山水画创作的所以并不是他对山水画失去了信心,才转向花卉画的 那会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恽南田转向了“没骨”花卉画呢?首先,他不参与政治,以卖画为自己生活的主要来源,就得考虑买家的需求,但是恽寿平又不想迎合世俗,这就使他在用色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没骨花”为恽南田艺术创作找到了新的方向骤然看去,南田画的那些色彩很美丽,女性化的没骨花卉,与他的身世,思想情感似乎很难联系起来但是,只要细细一品味,就会感觉的到,南田的没骨花卉画,其色彩韵味是清丽冷艳的,而不是富丽的,整个情调是在秀丽,明艳中隐藏着一种凄清和哀婉例如他的《落花游鱼图》轴和《花卉图》册等,都足以代表他在色彩运用方面的成就其次,大概是因为他看到了清朝画坛的各种弊端恽寿平从画山水转向以画花卉为主,是由于他对清初画坛发展情况的清醒认识清统一中国后,虽然很重视美术的辅教作用,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画家唯皇帝之命是从,绝不敢自由地抒发个人情怀。

      清廷对文人的防范甚严,所以画坛的摹古之风大盛他想通过自己的艺术创新,去改变这些毫无生气的现状清初画坛,花鸟画比较衰微,既没有王时敏,王鉴这样的权威,也没有王?那样的劲敌 二、独开生面的“恽派”没骨花卉画 第一,形神兼备恽寿平认为作为一位写生画家应该以表达出画中形象的神韵为主,但是如果连描绘的物体的形也把握不准,那么神韵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寓意高逸恽寿平认为:高逸,应该是脱尽雄健奔放的感觉,以天真的面貌呈现出来,所以逸品在神品之上追求“逸”是恽寿平绘画思想的主要支点例如画的意境他喜欢“荒寒” “闲冷”等,设色要“古朴” ,即使青绿重色,也要“绚烂之极仍归自然” 秦祖永《桐阴论画》:“细剔竹,画之最有逸趣南田,石谷,渔山三家,均各擅长然各有一种潇洒之致,绝不相同南田以逸胜,石谷以能胜,渔山以神胜 ” 第三,雅俗共赏恽南田是承认文人画的理论要求的,但是他要考虑生计,就必然要考虑大众化的审美需求,但他又绝不是妥协于世俗的画家,于是“恽派”没骨花卉”可以说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新品种他称赞赵孟?\作品的设色时说:“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 这个“绚烂之极仍归自然”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和他对色彩的要求。

      恽寿平的画看上去是如此的明快,秀雅,但是细细一品味却蕴含着一种时代的凄凉之感 三、结语 恽寿平这种没骨花卉的新风格新技法,为清统治者所欣赏,被奉为“写生(花鸟)正派” 恽寿平之后的“常州派”影响就更大了,特别是在康熙,雍正间宫廷内外的花鸟画坛,其统治整个清一代并且,他对近代花鸟画的贡献更是不可磨没的,近代画坛的大师: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深受其没骨花卉画的影响同时,恽寿平没骨花卉画的影响反映在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社会中,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还有民间艺术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表现了他的创新精神,他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借古”和“创新”的问题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使“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当今每个中国画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从恽寿平到任伯年,吴昌硕,再到李魁正等没骨花卉画家,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继承,发扬,创新着恽寿平的“没骨花卉”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觉美感的变化,对于当代的中国绘画,我们应该如同几百年前的恽寿平一样,尝试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分析,学习前人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使之散发出时代的魅力。

      这就如同我们在品一杯好茶,不仅要运用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去分析这杯茶的好坏,更要结合周围的环境,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真正的韵味参考文献: [1] 杨臣彬:《恽寿平》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2] 薛永年,蔡星仪:《中国美术史》 (清代卷) ,齐鲁书社,2000 [3] 《恽寿平画集》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4] 马斐:《恽寿平绘画艺术研究》 ,河南大学,2007 [5] 王敏:《恽寿平对当代拓展水墨画语言的启发》 ,湖北美术学院,200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