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研究.doc
4页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韦淼 刘颜青 谭冬娥摘 要: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总结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体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顺应高职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提高领导重视程度,打造全能师资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制定授课内容以及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分别是体育课程1+1模式;体育选修课模式;职业体育社团模式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实用性体育 课程改革G807.4 :A :1672-3791(2018)07(a)-0220-02从2004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6 年刘延东副总理发表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就和发展的趋势——就是培养能够吃苦耐劳、具有专业技术技能、有较强专业思想的应用型人才1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相比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有其独特的使命,就是针对其职业岗位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普通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不高,对学生就业指导性不强,不仅教学质量差,更别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体能。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开展的符合未来职业需求,有助于发展学生职业体能水平、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体育教学活动职业体育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提高专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所以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很有必要2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2.1 顺应高职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明确表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体育教师也应顺应高职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再以单纯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身意识为目标而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作为受益者——高职学生则应该认清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更新体育锻炼意识,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不同的职业体育教学,养成良好职业习惯2.2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打造全能师资结构提高学院领导重视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程度,在确保职业实用性体育器材的申购和课程的研发予以支持并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从而鼓励体育教师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教学。
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观摩职业体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吸取成功经验并结合本校特色开展教学职业体育项目如:双拐、浪桥等大多属于新兴类体育项目,体育教师以前基本上从未涉及,这里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传统体育项目,又要不断扩充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示范时展现出完美的一面,提升学生的求知欲2.3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制定授课内容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发展不同的的职业体能首先根据学院专业特点,了解学生日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然后对其岗位所需的专业身体素质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职业体育项目;最后制定科学的方案如铁路院校铁路运输专业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地点主要是火车上,对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针对其岗位特点制定的职业体育项目为:浪桥、上下转盘、秋千、滑板通过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无形中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相比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职业体育项目更具特色,参与其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满足感3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3.1 体育课程1+1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开设2年体育课程,这里所说的1+1模式教学也就是第一年为传统体育教学,第二年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学生自入校以来就划分不同的专业上课,体育教师也依据自身所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进行分班授课几个教师成立一个小组,针对所教专业制定各自的授课计划第一年传授些简单的体育知识和传统的体育技能,锻炼学生基本素质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二年开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主要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为日后工作岗位打基础3.2 体育选修课模式开设不同项目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供学生选择,以学分制的形式开设选修课报名的同学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此种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报名,同时男生和女生一起上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只要教师组织得当,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害羞的心理和培养交际能力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评,不同项目不同性别考核标准也不一样,相对力量要求多的女生标准低于男生,而动作技评女生标准又高于男 生这样则会督促学生自主练习3.3 职业体育社团模式社团模式是基于体育课程教学之外的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锻炼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锻炼强度 和锻炼频率的不足,填补了体育课后的空缺教师利用课 余时间指导学生正确的参与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社团负 责人每周定期组织团员参加锻炼,学生通过身体锻炼,与 同学相互沟通,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4 结语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针对岗位需求发展其职业技术技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 不足文章提出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顺应高职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提高领导重视程度,打造全能师资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制定授課内容以及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有:体育课程1+1模式;体育选修课模式;职业体育社团模式参考文献[1] 常向丰.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3-46.[2] 钟雷.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7):44-46.[3] 何景龙.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6):70-71.[4] 曹玉琳,等.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17:132-133.-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