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里鲍耶陀夫-公外俄语研一.pdf
5页格里鲍耶陀夫俄国剧作家生于贵族家庭1826 年因十二月党人案被捕,获释后出使波斯,死于德黑兰写有代表作喜剧《智慧的痛苦》(一译《聪明误》 ) ,以及《大学生》等本名 格里鲍耶陀夫别称 Aleksandr Sergeyevich Griboyedov 出生地俄国出生时间1795 去世时间1829 主要作品《聪明误》《大学生》逝世地德黑兰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 (俄文名: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Грибоедов,英文名: Aleksandr Sergeyevich Griboyedov)俄国剧作家 1795 年 1 月 15 日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幼年聪颖好学,11 岁进莫斯科大学在 6 年间,先后修习了文学、法学和数理学等三个系科的课程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他作为志愿兵参军5 年后转入外交部供职 1818 年夏被派往波斯任俄国外交使团秘书1823 年春回莫斯科度假,翌年写成诗体喜剧《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 ) 格里鲍耶陀夫思想进步,大学时代就结识了一批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革命青年,同诗人普希金也有交往1825 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他受到株连,失去自由达半年多。
1828 年,俄罗斯帝国政府再次派他出使波斯,任命为全权大使,实际上是“政治性的流放”1829 年 2 月11 日,俄国驻德黑兰使馆遭到波斯人的袭击,他惨遭杀害作品格里鲍耶陀夫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大学时代先是写诗,后致力于戏剧喜剧《年轻夫妇》(1815)是根据 18 世纪法国一个剧作家的作品改写的 《智慧的痛苦》是他的力作,深刻地反映了19 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尖锐思想斗争:一边是以专横、愚昧、因循守旧的莫斯科大贵族法穆索夫为首的一群贵族顽固派;另一边是进步、文明、渴望革新的贵族青年恰茨基恰茨基单枪匹马舌战群顽,但终以势孤力单而失败;他徒有一腔热血,得到的却是“万般苦恼”后来,赫尔岑等评论家都指出了剧本主人公恰茨基是个近似十二月党人的艺术形象《智慧的痛苦》艺术技巧十分出色,其中的反面人物虽有一群,但个个性格鲜明剧中语言把诗句和口语融为一体,生动传神,其中不少台词后来成为传诵不衰的成语俄国进步批评界给予《智慧的痛苦》以高度评价别林斯基称它为“第一部俄国式的喜剧”,将它和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并列,指出这两部名著“乃是在广泛的意义上艺术地表现俄国现实的第一个典范”这确定了格里鲍耶陀夫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
格里鲍耶陀夫的剧作还有《佯装的不忠实》 、 《大学生》《聪明误》的推荐中译本,李锡胤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即Decembrist,是 1825 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 月,领导这次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中文名十二月党人外文名Decembrist 定义 领导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时间1825 年 12 月基本信息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在1812 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政治背景19 世纪初的俄国,仍是专制极权的封建帝国,保留着野蛮腐朽的农奴制度沙皇政府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卷入争霸欧洲,充当欧洲宪兵的漩涡中,俄国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自拉吉舍夫发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开始,反对腐朽的农奴制,推翻专制制度的思想不断传播 1812 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一些正直的贵族青年军官,受到法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启发,对于国内政治现实日益不满,萌发了“改造祖国”的愿望。
1816 年,贵族青年军官穆拉维约夫和彼斯特尔,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政治团体——救国协会1818 年,在莫斯科组成了有200 人参加的第二个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这两个秘密团体的成员,热情地宣传民主思想,反对专制,但却因在斗争方式上存在分歧而相继宣告解散与此同时,上述两团体在俄国南方的一些成员,却在彼斯特尔的领导下组成南方协会他们经常秘密集会,阅读进步书刊,主张消灭皇族,废除农奴制度,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他们的主要纲领充分体现在彼斯特尔所写的“俄罗斯真理”之中,这是俄国革命运动史上第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发展经历1816 年,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后改称祖国忠诚子弟协会)成立,会员约30 名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但由于人数少、力量单薄、缺乏明确的斗争方法,不久即自行解散1818 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探索了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的问题1821 年,在图利钦成立了以P .I.佩斯捷利上校为首的南方协会,在圣彼得堡成立了以N.M.穆拉维约夫上校为首的北方协会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公民应拥有一块不能买卖的土地以保证生活,同时允许拥有私有土地以使生活富裕;年满20 岁男子按财产资格有选举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人民议会,最高行政权归五人组成的最高杜马,国家监察机关为最高会议等。
这是一个相当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北方协会有穆拉维约夫草拟的《宪法》,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国家;联邦的最高政权机关为两院制的人民议会,行政权归皇帝《宪法》比《俄罗斯法典》保守得多,但仍有一定进步意义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1825 年 11 月 19 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继位之日,由 S.P .特鲁别茨科伊公爵领导起义12 月 26 日(俄历 14 日) ,起义军官率领3000 多名士兵到达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但特鲁别茨科伊临阵脱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用大炮轰击广场,血腥镇压起义,并杀害了不少聚集在广场周围的群众彼得堡起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南方协会会员于1826 年 1 月 10 日发动驻乌克兰的契尔尼哥夫兵团起义,不久也告失败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领袖佩斯捷利、S.I.穆拉维约夫 -阿波斯托尔、 M.P.别斯图热夫 -留明、 P .G.卡霍夫斯基和K.F. 雷列耶夫被判处绞刑,穆拉维约夫、特鲁别茨科伊等百余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或定居,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文学文学活动俄国十二月党人作家的作品及其文学活动十二月党人是俄国19 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家,绝大多数属于贵族军官和知识分子,参加过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各国反专制的斗争,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十二月党人主要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 纲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1825 年俄国旧历12 月 14 日带领军队在彼得堡起义,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的文学团体有“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同人会”(1816~1825)和“绿灯社” (1819~1820)主要刊物有《北极星》(雷列耶夫和马尔林斯基主编)和《谟涅摩辛涅》 (丘赫尔别凯和弗·奥陀耶夫斯基主编),曾团结当时优秀作家,包括普希金和格里鲍耶陀夫等文学倾向十二月党人的文学倾向及其政治观点是一致的,认为文学应反映时代精神,表现爱国的和革命的思想感情诗人应关心人民命运,鼓舞战士斗志十二月党人批评贵族社会崇拜外国,主张文学的民族独创性,反对单纯模仿英国和德国诗人;认为民间文学是诗歌的最好的源泉,赞成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性的积极浪漫主义倾向在文学语言问题上,要求文学作品能为全体人民所理解十二月党人的文学活动为俄国文学向现实主义发展作了准备。
文学成就十二月党人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拉耶夫斯基、丘赫尔别凯、亚·奥陀耶夫斯基、亚·别斯土舍夫等拉耶夫斯基 (1795~1872)著有《论农民奴役和俄国迅速变革的必要》和《论士兵》等文, 认为农民起义不可避免,谴责官吏对士兵的侮辱1822年被捕,被称为“第一个十二月党人”他在狱中写有《狱中的诗人》等诗丘赫尔别凯(1797~1846)也属于激进派,起义失败后死于流放地西伯利亚 他在流放中写有 《雷列耶夫的魂影》 、 《怀念格里鲍耶陀夫》等诗晚期作品带有孤独悲观色彩亚·奥陀耶夫斯基 (1802~1839)起义失败后流放西伯利亚,在服苦役时期开始写诗列宁曾用他的名句“星星之火将燃成熊熊烈焰”作为《火星报》刊头题词奥陀耶夫斯基曾代表十二月党人写诗答赠普希金莱蒙托夫十分推崇他,写有《纪念奥陀耶夫斯基》一诗表示悼念代表人物十二月党人中最优秀的诗人是雷列耶夫在小说方面,十二月党人的代表作家是亚·别斯土舍夫(1797~1837),笔名马尔林斯基,属于十二月党人组织“北社”中的激进派十二月党人中的费·格林卡(1786~1880)和柯尔尼洛维奇 (1800~1834)著有历史小说别林斯基在谈到十二月党人的小说的历史意义时,曾说:“从本世纪20 年代起,我们的小说开始了。
十二月党人对俄国戏剧发展也有一定贡献丘赫尔别凯写有《阿尔吉维扬涅》、 《伊若尔斯基》 、 《普罗科菲·利亚普诺夫》3 部剧本,谴责暴政,讽刺迷信外国,表扬爱国英雄卡捷宁(1792~1853)的悲剧《安德罗玛克》曾受到普希金的好评起义背景1825 年 12 月 14 日,天气寒冷,白雪覆盖了俄国首都彼得堡城一清早,3000 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从各自的营房出发,列队走向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只见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表情严肃,刀剑出鞘,一路高呼“拒绝宣誓!” “反对宣誓! ” “要求宪法! ” “要求民主!”的口号上午10 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准备战斗他们的枪口和一阵阵愤怒的口号声,直指正在准备登极为皇的尼古拉一世他们是谁?这支由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贵族青年和知识分子领导的起义队伍,就是后来被列宁高度评价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的十二月党人19 世纪初的俄国,仍是专制极权的封建帝国,保留着野蛮腐朽的农奴制度沙皇政府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卷入争霸欧洲,充当欧洲宪兵的漩涡中,俄国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自拉吉舍夫发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开始,反对腐朽的农奴制,推翻专制制度的思想不断传播。
1812 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一些正直的贵族青年军官,受到法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启发,对于国内政治现实日益不满,萌发了“改造祖国”的愿望1816 年,贵族青年军官穆拉维约夫和彼斯特尔,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政治团体——救国协会1818 年,在莫斯科组成了有200 人参加的第二个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这两个秘密团体的成员,热情地宣传民主思想,反对专制,但却因在斗争方式上存在分歧而相继宣告解散与此同时,上述两团体在俄国南方的一些成员,却在彼斯特尔的领导下组成南方协会他们经常秘密集会,阅读进步书刊,主张消灭皇族,废除农奴制度,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他们的主要纲领充分体现在彼斯特尔所写的《俄罗斯真理》之中,这是俄国革命运动史上第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不久,彼得堡的禁卫军军官尼·穆拉维约夫和特鲁别茨科等人组成了北方协会著名诗人雷列耶夫积极加入,由于他的出众才干和主张,很快当选为北方协会主席北方协会也提倡废除农奴制,但力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他们的行动纲领集中反映在尼·穆拉维约夫起草的 “宪法草案”上发展1822 年,南北协会第一次建立了联系第二年春天,经过彼斯特尔在彼得堡与雷列耶夫商讨,双方就联合行动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必须采取暴力行动,发动各自控制的军队进行武装起义。
任何一方开始行动,另一方应立即给予支持起义定在沙皇亚历山大去世之际1825 年 11 月 19 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他没有后嗣,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