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教学课件:骨关节疾病.ppt
64页1,骨关节疾病,第一节 骨肿瘤 1.骨肿瘤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2.原发性骨肿瘤: A.成骨性 B.成软骨性 C.骨巨细胞瘤 D.骨髓源性 E.其它肿瘤和骨的瘤样病变,3,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再分为良性、中间性及恶性三类 按发生部位分: A.内生型或中央性(髓性): 生长较速,组织分化较低,临床预后较差 B.表面性(骨膜性或骨旁性) 生长较慢,临床预后相对好,4,5,6,骨肉瘤 Osteosarcoma,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者(1/3) 好发年龄:1120岁 好发部位:四肢长骨的干骺端,7,8,X线表现,肿瘤骨形成:骨肉瘤本质的表现,呈云絮状、斑块状、针状致密阴影; 骨质破坏:筛孔状、虫蚀状、大片状的密度减低区; 肿瘤性软骨钙化:小点状、小环状致密阴影 软组织肿块:可见瘤骨; 骨膜新生骨:Codman三角、日放线,9,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10,肿瘤,骨膜,骨皮质,骨髓腔,Codman 三角,Codman 三角,日放线,日放线和Codman三角在X线平片上对骨肉瘤诊断有特征性意义,11,Codman三角,日放线,12,病理改变,肉眼特点 肿瘤多位于干骺端的骨髓腔内,向周围骨皮质浸润,形成梭形软组织肿物 一般不侵及骨骺端,13,Codman三角,是由于病变部位的骨外膜常被掀起,在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被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反应性新生骨,在X线平片中可以显示出来。
15,日放线,当骨外膜被掀起时,自骨外膜通往骨皮质的小血管因受到牵拉而呈垂直于骨皮质分布,在这些垂直的小血管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丰富,故新骨形成较多,这些新生骨小梁呈放射状与骨表面垂直分布,在X线平片中表现为日光放射状阴影切面呈多彩状,其颜色与硬度取决于肿瘤骨质及软骨含量的多少以及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的程度 肿瘤细胞丰富部位则呈灰红色鱼肉状 肿瘤性骨质含量较多时则肿瘤呈黄白色 软骨形成较多时,则呈半透明状 坏死区呈灰黄色,出血区则为暗红,18,19,20,异型性明显的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镜下形态,21,22,23,A.最早肿瘤细胞间出 现均质红染的胶原样物质,B.这些物质逐渐增多,将 肿瘤细胞分隔,构成小 梁或片状的肿瘤性骨样 组织(类骨),C.可出现钙盐沉着,其内 的肿瘤细胞固缩变 小, 形成肿瘤性骨质肿瘤性骨质形成过程,24,普通型骨肉瘤分类(基于分化方向),成骨细胞型:以肿瘤性骨和骨样组织为主要基质成分 成软骨细胞型:有明显的软骨样基质 成纤维细胞型:类似纤维肉瘤 混合型 注:原则上只要有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骨样组织就可以诊断为骨肉瘤,25,临床病理联系,症状和体征:固定性疼痛(占82);局部组织水肿,皮温升高,皮肤静脉曲张;病理性骨折(约5%-10%);晚期可形成恶液质,26,碱性磷酸酶增高(ALP或AKP):可作为预后追踪检查的指标。
一般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清AKP含量降低,若肿瘤复发转移,则血清AKP又可再升高27,预后: 骨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60骨肉瘤主要通过血道转移,以肺转移最常见28,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骨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好发年龄:11 20岁 好发部位:四肢长骨干骺端 单发(多见)或多发(骨软骨瘤病),29,病理变化,带蒂型与宽基型 半球状、菜花状或息肉状,30,宽基型,带蒂型,32,切面于肉眼和镜下均可见三层: 表层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即软骨膜; 中层为软骨帽,由灰白略带蓝色的透明软骨组成; 基底部由海绵状松质骨组成33,34,35,临床病理联系,局部压迫症状,引起疼痛和不适 如果肿块体积迅速增大,软骨帽增厚1cm以上,则须考虑恶变的可能,这在多发性者多见 本瘤如手术切除不彻底,则易复发36,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软骨细胞发生的恶性骨肿瘤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 发病年龄4060岁 多发于长骨,其次是骨盆,手足指趾骨较少见,37,大体特点,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分叶状肿物,常伴有钙化,黏液变、囊性变、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 中央型软骨肉瘤,在髓腔内浸润生长, 肿瘤周边骨皮质呈扇形凹陷重要大体特征 周围型软骨肉瘤,表现为从骨皮质向外突出的肿块,形成一层薄而不完整的包膜(假包膜),38,影像学改变,软骨肉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 肿瘤形状常与所在骨形状一致 溶骨性病变中出现钙化软骨性肿瘤共同特点 骨皮质内缘呈扇形侵蚀诊断恶性的重要X线依据,41,43,肿瘤性软骨细胞与软骨基质构成,呈分叶状; 因肿瘤之分化程度不同,细胞的形态差异很大 分化好的软骨肉瘤与软骨瘤鉴别时常有困难,可在软骨肉 瘤的边缘找到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的细胞,如核肥大、深 染、出现较多双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细胞,以作鉴别 分化差的软骨肉瘤则上述瘤细胞的异型性很明显,核分裂像 也多见,镜下特征,44,软骨的正常结构,45,46,47,S-100 蛋白 (+),49,临床病理联系,局部疼痛与肿块是软骨肉瘤的主要症状; 软骨肉瘤一般比骨肉瘤生长慢,转移也较晚; 瘤组织以直接浸润周围软组织为主,血道和淋巴道转移较少见; 手术后易复发,复发后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前更低。
50,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具有局部侵袭性和复发倾向; 好发于20 40岁青壮年; 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和骨软骨瘤,居第三位;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约半数位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长骨以外则以脊椎多见51,X线表现,骨端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无骨膜反应 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53,54,肿瘤常为偏心性生长; 肿瘤周围常有菲薄的骨壳; 肿瘤内的骨质被破坏溶解,瘤内可见纤维或骨性间隔; 肿瘤组织呈灰白或灰红色,质软而脆,常合并出血、坏死、囊性变或血腔形成大体特点,55,56,57,肿瘤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组成 多核巨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边界不规则,境界清楚,常较均匀地散布在单核基质细胞之间 单核基质细胞为肿瘤细胞,短梭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境界不清楚 肿瘤本身无成骨现象,镜下形态,58,60,根据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及 体积分级: 级的单核基质细胞异型性小,多核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分布较均匀 级的单核基质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密集,核分裂像多,具肉瘤样改变,多核巨细胞数量少,体积小 级介于两者之间骨巨细胞瘤传统分级,61,WHO新分类,现逐步废弃传统分级,统称为骨巨细胞瘤,具侵袭性 WHO分类:骨巨细胞瘤、恶性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包括:传统分级的级、出现转移的骨巨细胞瘤及骨巨细胞瘤内的恶性(malignancy i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的病例,62,临床病理联系,局部渐肿胀、疼痛、触诊有乒乓球样感。
影响关节活动,病理性骨折常为首发症状 局部侵袭性强,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复发后可恶变为恶性骨巨细胞瘤或纤维肉瘤63,64,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