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内涵特征分析.docx
17页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内涵特 征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或某种 隐秘的理性去解释历史事件,展现社会的发展马克 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 学理论,阐释了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 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后 现代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发展,以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 后现代语境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质就是再现 “事物的整体”的思维过程,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只有 通过总体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因此,以生产 方式为核心的历史性哲学话语必须被重构为一种 “空 间化的辩证法”,重建社会本体论和认识论,即在现代 哲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之外,加入第三个元素 “空间性”对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逻辑分歧至今 仍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究竟是对空间概念本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化还原,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加 以空间化改造?是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化,还是马克 思主义的空间化?[1]学者们的评价褒贬不一美国城 市学家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批评列斐伏尔 的空间理论是形而上学的分析理论,对于社会的许多 决定性因素的认识过于抽象化詹姆逊 (Jameson Fredric)则把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简化为一种辩证 的空间性认知图绘方法美国学者爱德华-苏贾 (Edward )则追随列斐伏尔的脚步创造性地提出了 “第 三空间”的理论,以对抗历史唯物主义的历时性逻辑列斐伏尔以空间作为哲学批判的基点,实现了辩 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向他将经典马克思主 义所关注的 “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要用时间消灭空间的 限制”转换为“后马克思哲学”的思考方式,即所谓消灭 空间的限制,其实就是“创造出新的空间” 资本主义 “为什么幸存而没有灭亡 ”?就在于资本主义对空间的 占有,因此只有“通过占有空间,通过生产空间”[2]21, 最终才能达成一种“差异性空间” 本文将从列斐伏尔 对空间内涵的分析入手,深入剖析“空间三元辩证法” 的具体内容和空间的认识论,进而展望一个社会主义 的新空间。
在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中,他首先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空间的属性 其次,他阐述了现代认识论哲学中的空间范畴,空间 被当做一种精神的场所,一种模糊的观念 “认识论哲 学的思想没有为一种科学的产生奠定好基础,而这种 科学在非常长的时期内都在努力形成——这种科学就 是空间的科学 ”[3]720 世纪下半叶,从空间研究成为后现代显学以 来,大多数学者对空间的思考呈两个向度空间被视 为既是具体的物质形式又是精神的建构但是列斐伏 尔却另辟蹊径,重新评估了空间的二元论,用一种“空 间三元辩证法”去超越顽固的两极论与二元论他的 “空间三元辩证法”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哲学发展起来,同时涵摄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但又保持开放的姿 态,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结合,呈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 他的“空间三元辩证法 ”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争 论,展现了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空间体系的连贯理论, 这个新的空间不仅仅是事物物理的排列,而是社会实 践和规律以及空间历史的综合与超越他思考了空间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与总体性意义,认为空间在 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多样的作用。
第一,空间有一种生 产力的作用;第二,空间是一种可以被消费的商品; 第三,空间也是政治控制的工具;第四,空间可以表 现为上层建筑的形式;第五,空间可以巩固生产力与 财产关系的基础作用;最后,空间具有某种肯定性的 潜能[4]209在列斐伏尔的批判性思考中,一切社会生活的根 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围绕生产力及自身的再生产 与更新组织起来的社会关系之间复杂而充满矛盾的相 互作用因而,在他的理论中,空间与生产始终是不 可分的过程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 的,是实在的又是隐喻的,是社会生活的媒质又是它 的产物,是活跃的当下环境又是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是经验的又是理论化的,是工具性的、策略性的又是 本质性的[5]57 空间是日常生活的起点,也是社会的 产物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产品, 也是社会生产力或再生产者,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 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空间是(社会) 生产"[(Social) space is a (social) product]空间已经不 仅仅是指事物处于一定的地点场景之中的那种经验性 设置,也是指一种态度与习惯实践,可以被理解为一 种社会秩序的空间化(the spatialisation of social order)。
[6]154-155 他认为空间已经在当前的生产模式中成为 一种现实,与商品、金钱和资本一样承担着全球化进 程的使命[3]18 空间不但是生产,而且是一种思考和 行动的工具,还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社会空 间将和精神空间、物质空间共同出现,它既不是事物 的罗列,不是时间的聚集,也不是很多内容的简单叠 加,它是一种不可简化的结构强加于现象、事物和物 质[3]19在列斐伏尔的“三位一体”的辩证法中,他一直试 图将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的理论做以历史的综合, 从而构建开放和发展的总体因而,列斐伏尔提出了 一个既非主体辩证法又非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的人” 的概念,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抽象化 去克服抽象化,再现“事物整体”的思维过程,只有通 过总体的方法论,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总体化的扬 弃过程在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中,他把“三 位一体”的辩证法应用于空间和社会的构建,开启了社 会、历史和空间研究的新纪元辩证法重新回到了日 程上但是它已经不再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正如马克 思的辩证法不再是黑格尔的一样[2]14列斐伏尔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 时间向空间的转向在他的著作《空间的生产》发表 之后,他退出了以历史的叙事为核心的辩证法,不再 用历史的周期运动分析空间的发展方式以及它们与资 本和现实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着重分析了现实资本主 义在空间中的扩展。
列斐伏尔的学生爱德华•苏贾接受了他的观点,并 将他的社会空间生产的 “三元辩证法”理解为是“第三 空间”格雷戈里(Gregory)也赞成列斐伏尔的这一转 变:“费尔巴哈认为时间是辩证法的‘特权',因为它 排除和支配了空间的创造性现实的趋势是承认空间 是抽象的,是自然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容器由此, 历史和政治传递了动态的意向性、生命力和人类的动 力,而空间则暗示了停滞、中性和被动但是列斐伏 尔社会空间的分析却代表了一种至关重要的思考…… 提出空间是政治实践的地域社会空间的觉悟 必将遭遇历史主义的挑战 ”[7]348列斐伏尔“三位一体”的辩证法是黑格尔、马克思 与尼采思想的“奇异”结合,列斐伏尔在仔细区分这三 位思想家思想差异的基础上,认为黑格尔—马克思— 尼采是一个相互补充完善的框架同时,不仅尼采的 身体空间,还有巴什拉尔的诗兴空间以及海德格尔的 大地思想,均对列斐伏尔的空间化本体论思想产生重 要影响[8]28-29 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在马 克思与海德格尔之间来阅读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 生产》”[9]189空间三元辩证法”是旧式唯物主义辩 证法的扬弃,它不再是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正命题—反 命题—合命题”的分析,也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 否定”的重复。
它赋予“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以新 的内容,突破了对“否定之否定”的传统理解,暗示了 辩证唯物主义可以突破二元论的传统思考,加入一个 “他者”,从而发展成为“三元辩证法”列斐伏尔认为 黑格尔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命题是一个历 史性概念,是在一个线性的轨道上循环与流动的,否 定之否定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形式中前进而列斐伏尔 的辩证法,则是一个立体结构,否定之否定不再是前 两项线性的结合,而是在两者之外的“他者”,形式也 变为了“肯定—否定—他者”,这个“他者”是肯定与否 定的综合,是两者的总体我们可以把这种“三元辩证 法”叫做累进的“三元辩证法”,即每一次他者、每一次 三元辩证法都是一次“趋近”它累积在先前的趋近之 上,形成知识生产的某种实际的连续性,这种理解和 尼采的永恒轮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多学者在理解列斐伏尔的辩证法时,仅仅把“三 位一体的辩证法”(dialectique de triplicate)表述成“三元 辩证法”(three-way dialectic),由一个正命题和两个混 淆的反命题组成,在此看来这未免有些简单化了拟 以图 1、图 2 示例:图 1 列斐伏尔三元辩证法的通常解读 图 2 列斐伏尔三位一体的辩证法的含义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的“三位一体”的辩证法中,同 时存在着三个空间,即:物质空间,即自然和宇宙, 也可以称为社会实践的空间[空间的实践(spatial practice)];精神空间,包括逻辑抽象与形式抽象,也 称 为 感 觉 现 象 所 占 有 的 空 间 [ 空 间 的 表 征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社会空间,也就是逻辑一 认识论的空间[再现性空间(Spaces of representation)]。
社会空间即所谓的“他者”在以往的解释中,社会空 间被认为是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简单融合的空间,即 图 1 中的“否定 2”错误正确之解应是,社会空间应 该是物质和精神空间总体的解构和尝试性重构,从而 产生一个新的开放性选择,这个选择与物质空间和精 神空间既是类似的又是不同的在二元论中,只存在着物质和意识两个相对的概 念,社会空间作为两者的融合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 精神的,没有第三种可能列斐伏尔曾经猛烈地抨击 了这种空间思维的简化论,他用“双重幻象”的比喻批 判这样的论断在他看来,“透明幻象”使空间显得“光 明”,完全可以理解,并听凭人类力量、意志和想象的 自由支配如果社会空间被当做是精神的,可以借助 思维和语言理解,现实被限定为“思维的事物”,完全 通过其再现形态来理解这种过度抽象的“超验”幻象 贯穿于唯心主义哲学和启蒙时代后的理性主义之中, 认为空间的知识,都被压缩在关于真实世界的某些可 以交流的再现物和再表现物,以至于再现代替了真实 世界本身这种主观主义把空间知识缩减为一种关于 话语的话语,认识想象的或表现的都是社会空间真实 的界说[5]90 相反,“真实”幻象则用自然主义、唯物 机械或经验主义来强调世界的具体性,社会空间被认 为是自然、朴素地给予的,是客观具体地存在着,有 待于充分测量和描绘。
这种真实的幻象的“真实”被缩 减为仅仅是物质性或者自然的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直接 可感的关系,这是物质决定论表现出来的幻象倾向 [5]92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社会空间无论是精神的 还是物质的,都不能站住脚是意识生产物质世界, 还是物质世界生产意识 ?”列斐伏尔的 “空间三元辩证 法”蕴含的答案是两者都是所以,社会空间应该既是 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但不仅仅是两者简单的叠加, 而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超越列斐伏尔用一种空间的思 考方式,把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空间看作是一个 事物的整体,无论是自然、精神还是社会只有通过总 体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它们三者同时被看做 是真实的和想象的、具体的和抽象的、实在的和隐喻 的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再现性空间是列斐伏 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核心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