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26页xx至xx11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写: xx公司xx至xx110千伏送变电工程项目部二Oxx年xx月目 录1、工程概况 21.1工程简介 21.2地形地貌 21.3线路方位 22、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23、施工方法及说明 33.1 复测 43.2 分坑 53.3 土石方工程 63.4 现浇基础浇制 103.5 排水沟施工 143.6护坡(挡土墙)施工 153.7 接地体施工 173.8 回填土 183.9 保护帽施工 184、质量要求、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185、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 20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工程起止点及长度xx至xx110kV送电线路工程,包括xx至xx110kV送电线路(长约25km)和110kVxx~xx线路改造(长约1.5km)线路采用采用110kV电缆、单、双回混合建设,线路总长约26.5kmxx至xx110kV送电线路由电缆段和线路段组成电缆段概况:起自xx110kV变电所的110kV出线构架,沿原xx~xx的110kV线路电缆沟敷设, 终至xx线的#107终端塔,长度为0.13km。
110kVxx~xx线路段概况:本工程的#0~#10杆沿原xx线#107~#97双回路塔的另一侧挂线 (共11基杆塔,其中耐张塔10基,直线塔1基),此段材料只计挂线金具和导线;N11#~79#为双回路铁塔,单边挂线; #79~#89为单回路铁塔,其中的#90铁塔属其他工程项目,工程量不计入本工程项目改造110kVxx~xx线路长约1.5 km,需拆除原xx线#56~#60杆塔,再新建杆塔6基导线、避雷线使用情况如下: 导线:LGJ-300/40钢芯铝绞线,地线:GJ-50钢绞线,16芯OPGW复合光缆线路途经xx市xx镇和xx镇1.2地形地貌全线经过的地形多为水田、旱地、丘陵、山地表1.1 地形比例表项 目参 数线路长度(km)西山~蒙圩改造社蒙线251.5旱地43.25%水田10.41%丘陵14.12%100%一般山地28.68%河网3.54%1.3线路方位本工程线路由xx变向xx变为前进方向,并为此分前、后、左、右2、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线路复测分坑挖坑绑扎钢筋及制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及抹面回填土清理现场平整基面养护运输基础材料、模板 图2.1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3、施工方法及说明本线路工程按《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及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和验收。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所提要求和有关说明进行,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变更设计时,应经设计部门同意,并以设计修改通知单为准本线路施工自西山变构架起,面向蒙圩变为线路前进方向,并以此区分前、后、左、右,如图3.1所示自立塔基础编号固定不变BCⅣAD左转右转右左O线路大号侧线路小号侧前后 图 3.13.1 复测3.1.1 复测内容 ⑴ 按设计平断面图,校核现场桩位是否与之相符; ⑵ 校核直线和转角度、杆塔位档距和高差、交叉跨越位置和标高以及风偏影响点; ⑶ 对杆塔位进行全面校核,最终确认杆塔位是否可行,为分坑提供资料3.1.2 复测准备 ⑴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路径图、断面图、杆塔位明细表、杆塔图、基础图等有关技术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 ⑵ 对使用的经纬仪、钢卷尺、塔尺、花杆等测量工具,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检验校正,符合精度要求且有检定合格证才能使用3.1.3 有关桩位表示方法说明本施工图设计杆塔位桩号按110kV西山变电所向110kV蒙圩变电所方向从小到大顺序编号,凡要求移动位置的桩号,杆塔位明细表中及平断图上均已标明,其中“+”号表示前移,“-”号表示后移。
位移时应以该杆塔位中心桩为基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向及数值进行3.1.4 根据设计平断面及杆塔明细表对杆塔位置进行复测,核对杆号、杆型及档距、高差等测量时,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测1) 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2) 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3) 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3.1.5 相邻杆塔的相对标高及档距复测允许偏差见表3.1,若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表3.1 复测允许偏差表 项目序号误差类型对设计值允许误差1横线路方向偏移50mm2相邻杆塔间档距±1%3转角度数1′30″4杆塔位高程500mm5被跨越物及危险点高程500mm3.1.6 复测以耐张段为单位,同一耐张段内的测量操作由同一人负责,不得更换如一个耐张段内由两个以上的队施工,则两个施工队的交界处,复测时必须互相测过对方施工段的桩号两基以上,以保证中心桩在同一直线上在两队交界处测量应与相邻队取得联系在一个耐张段复测完毕后,方准对该段内的杆塔进行分坑3.1.7 对遗失桩应按设计要求补钉3.1.8 施工复测工作必须由持有上岗证的测量工主持,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应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校对。
3.1.9 复测应作好测量记录,以便检查核对,追溯质量情况3.1.10复测或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合时(如新建筑物、新出现的地质现象等),必须测其与线路的交叉跨越角和跨越物距杆位距离及其跨越物高程并报项目部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并会同设计部门联系处理3.1.11 复测分坑时,如发现不满足公路部门要求线路杆塔基础边缘离开公路边水沟边缘20m以外时,须把实测距离数据报项目部及公司技术科,待设计修改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3.2 分坑 分坑必须在复测结束后进行如客观需要或工期紧急,可允许若干段同时复测,但一个耐张段必须复测完且无误后,方准对该段内的杆塔位分坑3.2.1 自立铁塔基础分坑3.2.1.1正侧面相等根开铁塔基础的分坑,采用对角线法如图3.2所示方法:将仪器架于中心桩O处,以水平盘0°0¢0²对准线路方向(或分角线方向),转450,用钢尺量出L、L¹并订出a、c桩(开挖坑口对角线),然后用角尺法再订出b、d桩(开挖坑口对角线)图3.2前后3.2.1.2正侧面不等根开铁塔基础的分坑,一般采用R形法或井字形法R形法如图3.3所示方法:将仪器架于中心桩O处,顺线路或横线路订出Y或X点,再将仪器支于Y或X点,以水平度盘000′0″对准线路方向(或分角线方向),转450,用钢尺量出L1+L、L1+L′或L和L′,订出a、c桩,再用角尺量法订出b、d桩(也可用平行法进行分坑)。
图3.3后前前3.3 土石方工程3.3.1 本工程各类地质情况见表3.2 表3.2 地质情况表名称粘沙土岩石水田松沙石土总计比例(%)74.69.810.45.2100 3.3.2 打平基桩 打平基桩前须注意杆位桩有位移的杆塔号,并应按设计位移方向及位移值定出实际中心桩,避免因未考虑位移就平基开挖而造成边坡脚对基础距离不够3.3.2.1基础施工基面降低或平整,一般应保留原设计中心桩,施工过程中无法保留的塔位中心桩,挖除前必须在平基影响范围以外的前后左右方向钉出牢固的相应辅助桩,并应作好以下记录 ⑴ 相对原中心桩的方向及水平距离; ⑵ 相对原中心桩的高差3.3.2.2施工基面降低应以塔位中心桩地面高程为基准,按明细表要求,在桩位前后左右及上下坡钉出开挖范围,具体见图3.4:θa中心桩下边坡施工基面H降基值上边坡图3.4 降基范围示意图Lg/2 g/2 b/2+1.5a值开挖上边坡到中心桩的斜距离,按下式计算:[( g + b + 3) / 2 + H / tgθ] sinθsin (θ- a )L= 式中:L —中心桩到开挖上边坡的斜距离(m); H —设计降基值(m); g —基础根开(m); b —靠近开挖边坡基础的主柱宽(m); а —原山地自然坡度(现场测量); θ —降基内边坡坡度允许角度。
3.3.3 基面开挖平整3.3.3.1 对于设计要求降基的塔位,一般按设计值进行降基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边坡坡度根椐土质情况,按开挖边坡坡度允许值(表3.3、表3.4)数据查取,坡度必须一次放够,避免塌方或验收不够时又要重新放坡 表3.3 岩石边坡坡度允许值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坡高在8米以内坡高在8至15米硬质岩石微风化1:0.10~1:0.21:0.20~1:0.35中等风化1:0.20~1:0.351:0.35~1:0.50强风化1:0.35~1:0.501:0.50~1:0.75软质岩石微风化1:0.35~1:0.501:0.50~1:0.75中等风化1:0.50~1:0.751:0.75~1:1.00强风化1:0.75~1:1.001:1.00~1:1.25 表3.4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土质类别密实度或状态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坡高在5米以内坡高在5~10米碎石土密实1:0.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