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1圆第一课时_文档1.doc
54页24.1.1 圆 教学内容 1、圆的有关概念 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口答下面两个问题(提问一、两个同学) 1、举出生活中的圆三、四个 2、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 老师点评(口答):(1)如车轮、杯口、时针、呼拉圈、摩天轮等2)圆规:固定一个定点,固定一个长度,绕定点拉紧运动就形成一个圆 二、探索新知 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问几名学生并点评总结 (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同时,我们又把 ①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线段AC,AB; ②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24-1线段AB; ③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C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C”或“弧AC”大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或叫做劣弧 ④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老师点评)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我能找到无数多条直径 2、我是利用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折叠的方法解决圆的对称轴问题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学生活动)请同学按下面要求完成下题: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理由 (老师点评)(1)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CD (2)AM=BM,,,即直径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及 这样,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下面我们用逻辑思维给它证明一下: 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M求证:AM=BM,,分析:要证AM=BM,只要证AM、BM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要连结OA、OB或AC、BC即可证明:如图,连结OA、OB,则OA=OB在Rt△OAM和Rt△OBM中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线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与重合,与重合。
∴, 第二课时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本题的证明作为课后练习) 例1、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弦(即图中,点O是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分析:例1是垂径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使用了列方程的方法,这种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几何代数解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掌握 解:如图,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则OF=(R-90)m ∵OE⊥CD ∴CF=CD=×600=300(m) 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F2+OF2 即R2=3002+(R-90)2 解得R=545 ∴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m 三、巩固练习 教材P80 练习 P82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的有关概念;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87 复习巩固1、2。
2、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3、垂径定理推论的证明教学后记:1、垂径定理的证明无需证全等,用“三线合一”即可进行证明,证明如下:连结OA、OB,则OA=OB∵OM⊥AB,∴AM=BM(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2、本堂课的内容宜分为两课时进行讲授24.1.3弧、弦、圆心角 教学内容 1、圆心角的概念 2、有关弧、弦、圆心角关系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教学目标 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中有一个量的两个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个量的相对应的两个值就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旋转的知识,产生圆心角的概念,然后用圆心角和旋转的知识探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最后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弦也相等及其两个推论和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定理和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题已知△OAB,如图所示,作出绕O点旋转30°、45°、60°的图形 老师点评:绕O点旋转,O点就是固定点,旋转30°,就是旋转角∠BOB′=30° 二、探索新知如图所示,∠AOB的顶点在圆心,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回答问题:如图所示的⊙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将圆心角∠AOB绕圆心O旋转到∠A′OB′的位置,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AB=A′B′ 理由:∵半径OA与O′A′重合,且∠AOB=∠A′OB′ ∴半径OB与OB′重合 ∵点A与点A′重合,点B与点B′重合 ∴与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 ∴,AB=A′B′ 因此,在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是否也有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呢?请同学们现在动手作一作学生活动)老师点评:如图1,在⊙O和⊙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得到如图2,滚动一个圆,使O与O′重合,固定圆心,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1) (2) 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我能发现:,AB=A/B/ 现在它的证明方法就转化为前面的说明了,这就是又回到了我们的数学思想上去呢──化归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同样,还可以得到: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现在给予说明一下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板书,老师点评 例1、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CD,垂足分别为EF (1)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如果OE=OF,那么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OB与∠COD呢? 分析:(1)要说明OE=OF,只要在直角三角形AOE和直角三角形COF中说明AE=CF,即说明AB=CD,因此,只要运用前面所讲的定理即可。
2)∵OE=OF,∴在Rt△AOE和Rt△COF中,又有AO=CO是半径,∴Rt△AOE≌Rt△COF,∴AE=CF,∴AB=CD,又可运用上面的定理得到 解:(1)如果∠AOB=∠COD,那么OE=OF 理由是:∵∠AOB=∠COD ∴AB=CD ∵OE⊥AB,OF⊥CD ∴AE=AB,CF=CD ∴AE=CF 又∵OA=OC ∴Rt△OAE≌Rt△OCF ∴OE=OF (2)如果OE=OF,那么AB=CD,,∠AOB=∠COD 理由是: ∵OA=OC,OE=OF ∴Rt△OAE≌Rt△OCF ∴AE=CF 又∵OE⊥AB,OF⊥CD ∴AE=AB,CF=CD ∴AB=2AE,CD=2CF ∴AB=CD ∴,∠AOB=∠COD 三、巩固练习 教材P83 练习1 、2 四、归纳总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心角概念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87-88 复习巩固3、6、7、8圆周角(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