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07366732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②安全生产责任制; ③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④安全生产策划; ⑤安全培训教育; ⑥安全生产档案等 (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方面。

      (3)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例1.1】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  )[2007年真题] A.重大危险源 B.事故隐患 C.企业负责人 D.企业员工 【答案】D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1.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1)事故定义 《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实用规程》中,将职业事故定义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2)事故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例1.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不包括(  )[2008年真题] A.交通伤害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冒顶片帮 【答案】A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将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例1.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是(  )。

      [2011年真题] A.1000万元以下 B.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3000万元以下 C.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 D.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 【答案】D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事故隐患的定义和分类 (1)事故隐患的定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例1.4】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2007年真题]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答案】A (2)事故隐患的分类 ①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②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例1.5】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下列有关事故隐患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事故隐患分类主要依据事故的概率 B.事故隐患分类主要依据事故的等级 C.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大事故隐患 E.危害较小并能够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称为一般事故隐患 【答案】BCE 【解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危险的定义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即 R=f(F,C) 式中,R表示风险;F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表示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从广义来说,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而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例1.6】风险度表示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由(  )决定的[2010年真题]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系统的本质安全性 B.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C.危险源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D.危险源的数量和特性 【答案】B 4.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为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例1.7】某企业2011年发生了17起轻伤事故,轻伤17人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1年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起数约为(  )起[2012年真题] A.17 B.120 C.176 D.296 【答案】C 【解析】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则轻伤人数/不安全行为=29/300,即17/不安全行为=29/300,故不安全行为=176(起) 5.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 (1)危险源定义: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①第一类危险源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②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6.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qi表示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Qi表示物质i的临界量N表示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例1.8】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8218—2000),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  )。

      [2008年真题] A.物质的物理特性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答案】D 【解析】重大危险源,是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