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11页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田园生活1.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选了范成 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少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初步”强调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木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所选文章情感表达是比较明显的,为学生“初步体会思想感情”提供支架:《乡下人家》借助池泡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句, 还借助泡泡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水》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交流平台则启发学生比较课文关键语句的表达,梳理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白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这一习作内容,旨在引导学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从内容看,木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表达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情感,为习作时如何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 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三篇精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虽然教材作了提示,但还应关联上下文理解其含义关键语句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能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语句.都可以是关键语句,教材只是提供了关键语句的一些示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不宜机械地教关键语句的概念,也不宜将个人解读强加于学生,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实践中逐步增进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第二,要努力 丰富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乡村生活和景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熟悉平常,需要注重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会有些陌生,要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不容易,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进人文本情境中,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丰富学牛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使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在引导学生感受的过程中,要有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意识,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也要指导学生尝试“表达感受”第三,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很适合积累教学时需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 生在朗期读、品味、抄写中感受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自觉主动地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2. 单元教学目标:文化自信: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因,助麦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婴点,并准确转述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 古诗词三首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1. 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③思维能力:借助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乡村的独特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④审美创造:借助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乡村的独特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2.学习重点难点:会读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3.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解诗题教师活动:1.揭示课题:诗人范成大曾把乡村生活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六十首诗,叫做《四时田园杂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二十五首,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齐读课题指导读准“杂”和“兴”的读音学生活动:1.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2.齐读课题读好题目,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兴”在本课读xìnɡ活动意图: 理解课题时可渗透学生:“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ɡ,“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环节二:明大意教师活动:1.自读古诗,读准音,读通诗句2.引导学生交流:(1)交流识记生字、新词2)诗中描写了哪些乡村景色?概括地说说诗意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诗配画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活动: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2.汇报交流:(1)“兴”在本课读xìnɡ;“蛱蝶”是蝴蝶的一种2)交流看到乡村特有的景色: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笆、蜻蜓、蛱蝶。
3.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配图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活动意图学生说诗意时,可用自己的话,不用逐字逐句翻译引导学生“诗配画”时,要求不要过高,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完成环节三:悟诗情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2.引导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这首诗学生活动:1.交流:描写农忙时节,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人忙村静”的景象感受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明大意;悟诗情3.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情,并背诵古诗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读古诗想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熟读中背诵环节四:自学诗教师活动:1.迁移方法,自学《宿新市徐公店》1)指导读准诗题2)说说诗题的意思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说说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2.汇报交流学习成果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径”指小路2)引导学生看图,并根据提示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的篱落 ( )的小径( )的儿童 ( )的蝴蝶( )的菜花 ( )的树3.“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4.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5.配乐读诗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生活动:1.组内交流:(1)读准诗题中的“宿”和“徐”2)交流诗题的意思宿”就是住宿;“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徐公”指一位姓徐的人)(3)组内合作,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再说说看到怎样的景色2.(1)重点理解“篱落、树头、径”的意思2)交流回答: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笆”“树”“菜花”“儿童”“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小路,并看图读诗句,说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然后完成填空3.读诗句,体会黄蝶飞入菜花丛中,无法寻找的情景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听5.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句活动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环节五:指导书写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注意事项3.教师范写“篱”字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书写5.集体评议学生活动:1.读一读这几个生字,读准字音2.观察生字的特点:“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3.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4.认真书写生字5.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动意图:要引导学生注意“疏”字左右的穿插避让,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作业设计:基础:抄写生字巩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升:诗配画5. 板书设计:6. 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第二课时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音乐,引出课题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由词牌名和词题构成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既然是歌曲,“乐”在这里读yuè,“村居”是词题3.指导读音,读准题目学生活动:1. 认真倾听,齐读课题2.思考词的题目和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3.再次齐读课题,读准字音活动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对词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识词教师活动1.自读这首词,寻找结构、字数上有什么特点2.教授词的长短句、上下阕3.指导学生初读词学生活动:1.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诗句和词句的差别:诗的对仗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名称叫长短句2. 明白词题、长短句、上下阕3.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阕,男同学读下阕活动意图:总结诗和词的区别,可以用上简单的概括性语言。
环节三、识字解词教师活动: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 读准“杂、剥”的读音2) 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2.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1) 指名读词,解决字音2)组织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3. 汇报学习成果,说说哪些字词的意思你已明白了,教师相机指导: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翁媪:强调读音翁”指的是老翁,“媪”指的是老妇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4.指导朗读:“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学生活动: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 读准平舌音“杂”;“剥”在本课读bō,不读bāo2) 交流书写注意事项:“茅、翁”是上下结构,“檐、赖、剥”是左右结构2.(1)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亡赖”的“亡”在这里读wú2)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3.在全班汇报交流4.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儿,稍加停顿,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活动意图:字词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解决读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理解“翁媪”环节四、读出画面教师活动:1. 指导学生结合词句想象画面1) 朗读词句,小组合作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 引导交流、反馈:①村居的“景”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多美的画面啊!②村居的“人”更美3) 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交流: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学生活动:1. 多种方式朗读词句,并结合词句想象画面1)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2)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①叠词“青青”,描写出了草颜色翠绿;联系最后一句话,想象接天莲叶的荷花②抓住“亡赖”,体会小儿子的顽皮、淘气;同时抓住相关词句体会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心灵手巧3)齐读,读出景美2.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词中描写的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感受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