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行业调研报告.docx
4页汽车行业调研报告(一)引子:2014 年以来,工信部等多部委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 政策“层出不穷”,各地亦快速出台相应推广措施投资人关注:政策 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立意,以及未来是否还有进一步措施我们认 为,投资新能源汽车需要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高度,并统筹考虑传统 汽车降油耗带来的投资机会二)问题:中国原油还能让汽车业“奔跑”多久?一边是中国 60%的 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居高不下的平均油 耗中国已连续5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假设单车油耗不变, 到 2018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车用原油量再翻一倍,中国原油对外 依存度或超过 70%!中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新能源汽车可降低石油消 耗,但考虑到其偏低的销量占比和普及速度,仍不足以彻底改变中国 车用能源结构三)现状:政策先行,部分整车企业“压力山大”工信部已经基于 中国情况,推出了严格的油耗评价体系从 2005 年“第一阶段”燃油 限制到 2015 年即将实施的“第三阶段”,要求整车企业的加权平均油 耗不高于6.9L/100km然而,根据今年5月工信部公布的企业平均 油耗情况, 2013年, 79 家国产车企的油耗达标率仅为72%, 25 家进 口车企中更有近半数未能达标。
如果 2015 年按“第三阶段”标准严格 实施,将有更多企业无法达标我们判断,未来政策的方向将表现为:1)信息公示,通过媒体和第三方力量推动车企降油耗, 2)奖惩并用, 不排除类碳排放交易的奖惩方式四)机遇:与其打政策“口水仗”,不如打技术“攻坚战”与整车企 业的窘境相比,优势零部件企业则“各显身手”我们认为,中国油耗 标准提升,将驱动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在如下领域的研究拓展和投资机 会:1)高性能发动机技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电控燃油喷射等), 2) 车身和发动机轻量化技术(镁铝合金、高强度塑料、碳纤维等),3)启停 电机(电池、电机),4)混合动力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池、整车匹配等), 5)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其零部件等)五)挑战:中国企业(整车+零部件)将面临“法规提升+国际竞争” 的双重挑战中长期看,如何在满足不断提升的法规同时,提升企业 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持续研发能力,才是长治久安的唯一路径建议 关注符合以下标准的公司:1)在细分市场中具有较高市场份额,2)研 发投入具备规模且稳健增长,3)附加值相对较高等六)风险因素:汽车行业销量不达预期;汽车节能技术路线变革;政 策推广、执行力度低于预期。
七)投资策略:汽车节油降耗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持续投资 机会一、中国原油,还能让汽车业“奔跑”多久?中国原油还能让汽车业 “奔跑”多久?一边是中国 60%的原油对外 依存度,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居高不下的平均油耗中国 已连续 5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假设单车油耗不变,到 2018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车用原油量再翻一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 超过 70%!中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新能源汽车可降低石油消耗,但考 虑到其偏低的销量占比和普及速度,仍不足以改变中国车用能源结构二、企业平均油耗,多数企业压力大企业平均油耗标准是核心考核指标,2015 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 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2020 年降至5.0升/百公里根据《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2015 年生产的乘用车平 均燃料消耗量需要降至 6.9 升/百公里(第三阶段油耗),到 2020 年降 至 5.0 升 / 百公里( 第四阶段油耗) 此外,节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 2015 年要降至5.9升/百公里,2020 年要降至4.5升/百公里2013 年国产乘用车企业的油耗达标率仅 72%。
根据今年 5 月工 信部公布的企业平均油耗情况,2013 年,79 家国产车企的油耗达标 率仅为 72%(不达标的不乏大型国企集团),25 家进口车企中更有近半 数未能达标,具体名单详见附录 1如果明年按 2015 年标准严格实 施,将有更多企业无法达标我们判断,未来油耗标准严格实施概率大目前业内对于 2015 年油耗政策能否严格实施的分歧很大主要担心在于:外资和合资企 业在发动机等先进技术中占优,可以比较轻松的达标 ;而自主品牌企 业可能会因此面临进一步窘境然而,事实上,在5 月公告的2013 年数据中,长城、吉利、长安等多家自主品牌都是轻松达标我们判 断,未来政策的方向将表现为:1)信息公示,通过媒体和第三方力量 推动车企降油耗,2)奖惩并用,不排除类碳排放交易的奖惩方式三、机遇:技术“攻坚战”降低企业平均油耗,需要降低传统车油耗、发展新能源汽车双管 齐下传统车降耗:根据《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轻型汽车 燃料消耗量试验包括城区和城郊循环多个工况(怠速、加速、匀速、减 速等),通过测量不同排放物浓度计算得到燃料消耗量降低传统车燃 油消耗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1)高性能发动机,例如涡轮增压汽油机有望实现 7%-12%的燃料消 耗;2)轻量化,例如通过轻型结构设计及材料替代,可减少5-10%的 燃料消耗;3)启停系统,例如启停技术在综合工况下有望实现 3%-5%的节油 率;4)混合动力,例如若采用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潜力约30%。
新能源汽车: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纯 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 到 50 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 际值按零计算,并按 5 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综合工况燃料消耗 量实际值低于2.8升/100 公里(含)的车型(不含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 车),按 3 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企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 例,将有助于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从而达到企业平均燃料消耗 量目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