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学科技能强化 第1部分 专题4 常考三大类地理计算的攻克课件.ppt
27页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技能之一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计算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公式)要求考生进行计算主要考查有关地图、时间、人口、城市等相关知识的计算 因此要提高地理得分,重要的地理计算方法必须掌握(2013·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与地图相关的计算与地图相关的计算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C.山脊 D.山顶(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C.220米 D.255米[获取和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为30米,即等高距为30米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图示区域东、西侧最低处与最高处,中间有几条等高线,其最大高差范围为(n-1)<H<(n+1)d,d为等高距[得出答案] (1)B (2)C计算类别计算类别相关原理相关原理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经纬经纬度度)的计算的计算①①1°经线长约为经线长约为111 km,1°纬线长约为纬线长约为111 cos φ km(其中其中φ为为纬度纬度);;②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比例尺的比例尺的相关计算相关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放大到的倍数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分数倍数放大到的分数倍数海拔和相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h≤≤H<<(n++1)h(其中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h表示等高距表示等高距)计算类别计算类别相关原理相关原理流域面积的计算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岭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域的范围坡度的计算坡度的计算坡度=两地的相对高度坡度=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h(2)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h<<H≤≤B(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h≤≤H<<(n++1)h(其中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h表示等高距,表示等高距,A表示陡崖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最小值)1.(2013·陕西宝鸡三检)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为100 m、200 m、300 m、400 m。
据此完成(1)~(2)题1月均温月均温12 ℃℃7月均温月均温28 ℃℃≥≥10 ℃℃积温积温7 400 ℃℃降水量降水量(mm)3~~5月月4606~~8月月4409~~11月月52012月~次年月~次年2月月160全年全年1 580(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B.G地海拔为100 m,H地海拔为400 m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D.图示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2)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为( )A.199<h<200 B.289<h<290C.299<h<300 D.300<h<301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H地位于300 m等高线上,C地位于100 m等高线上,H地到G地之间没有凸起的障碍物,在H地能看到G地;由表中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地降水比较丰沛,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补给第(2)题,城镇的海拔为0~100米,故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故最大值h为299~300答案: (1)D (2)C(2012·江苏单科)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计算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计算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 B.②线C.③线 D.④线[获取和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第(1)题: “首次成功对接时”——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晨线”?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根据地方时差换算经度差[得出答案] A计算类别计算类别相关原理相关原理时区、区时区、区时和地方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时的计算①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若余数大于7..5,则,则时区数等于商加时区数等于商加1;若余数小于;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时,则商数即为时区数区数)②②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分钟/1°××两地两地经度差经度差③③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小时××两地的时区两地的时区数差数差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线速度的计算计算Vφ==1 670 cosφ km/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比对上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要大应地面上的点要大不同日期的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围的计算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经线经线)为地球上的为地球上的““今天今天””,以西至日界线,以西至日界线(180°经线经线)为地球上的为地球上的““昨天昨天””。
如果将地球分为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今天””和和““昨天昨天””,那么,,那么,““今天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地方时经线的地方时/24计算类别计算类别相关原理相关原理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的计算方法一:方法一:H==90°-纬度差-纬度差(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度之差)方法二:利用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计算方法二:利用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计算cot H=影长=影长/物体高度物体高度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一:昼方法一:昼(夜夜)长=昼长=昼(夜夜)弧弧÷15°方法二:日出时刻=方法二:日出时刻=12-昼长-昼长÷2,日落时刻=,日落时刻=12+昼+昼长长÷2(日出日落时刻必须为当地地方时日出日落时刻必须为当地地方时)方法三:南北半球对应纬度昼方法三:南北半球对应纬度昼(夜夜)长和为长和为24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坐标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①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的纬线;②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时的经线飞行器上昼夜交飞行器上昼夜交替周期替周期(T)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飞行器角速度飞行器角速度)当飞行器飞当飞行器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取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取““++””号,反之取号,反之取““--””号号中心对称中心对称点的计算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Y′′==180°--Y(与与X相反的经度相反的经度),,X′′与与X的数值相等,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处于相反的半球2.(2013·辽宁五校联考)图中①②两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②处 B.E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C.此时济南昼短夜长 D.北极点太阳高度角为15°(2)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A.11:00 B.10:44C.11:16 D.12:00解析: 第(1)题,①②处有一处为直射点,则过E点的线为晨线,另一虚线为昏线,故①处为直射点,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15°第(2)题,此时135°E为12:00,则北京的地方时为10:44答案: (1)D (2)B(2012·全国文综)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与人文地理相关的计算与人文地理相关的计算(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1)题,由图中可以读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分别约为24吨、10吨、5吨和2.5吨,结合四国人口总数(四国人口依次为13亿、3亿、10亿和1.3亿)可计算出美国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第(2)题,因为图中未能显示出四国GDP总量,故不能推算出该国的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并非只有燃烧煤而排放,燃烧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有碳排放;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图中仅显示煤炭,故不能推算出能源进出口量煤炭自给率=煤炭生产量/煤炭消费量×100%,根据图中资料可以计算出煤炭自给率[得出答案] (1)B (2)D计算类别计算类别相关原理相关原理工业区位工业区位的计算的计算工厂偏向运输费用最低的区位,假定某个工厂其原料来自工厂偏向运输费用最低的区位,假定某个工厂其原料来自两个地区,那么原料地和市场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两个地区,那么原料地和市场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在区位三角形内存在着一个总运费的最低点,这个点形,在区位三角形内存在着一个总运费的最低点,这个点就是工厂的最理想的区位如上图所示,生产就是工厂的最理想的区位如上图所示,生产1吨产品供应吨产品供应市场市场N,需用,需用M1地原料地原料3吨,吨,M2地原料地原料2吨,工厂区位则应吨,工厂区位则应是是M1、、M2和和N的重力中心的重力中心各类构成比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例的计算主要是农业产值构成、工业产值构成、能源消费构成、主要是农业产值构成、工业产值构成、能源消费构成、GDP中各产业的构成等计算中各产业的构成等计算3.(2013·安徽马鞍山一检)读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完成(1)~(2)题。
年份年份常住常住人口人口(万万)户籍户籍人口人口(万万)0~~14岁人岁人口所口所占比占比重重15~~64岁人口岁人口所占比所占比重重65岁及岁及以上人以上人口所占口所占比重比重城镇城镇人口人口(万万)户均户均人口人口(人人)性别性别比比20005 986..06 245..325..52%67..03%7..45%1 664..73..51106..6120105 950..16 862..017..98%71..8410..182 559..13..09103..39(1)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约( )A.15% B.27%C.43% D.56%(2)有关表格中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到省外务工的人数增多B.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C.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低D.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解析: 第(1)题,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为2 559.1/5 950.1≈43%;200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为1 664.7/5 986.0≈27.8%,则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约15%。
第(2)题,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常住人口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到省外务工人数增多;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答案: (1)A (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