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牧草种子生产技术.ppt
38页牧草种子生产技术,张新全、杨春华、孙飞达主讲,一、土壤选择,气候条件的适宜性; 一个地区最好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 品种田间布局时,同一品种要连片种植,不同品种间必须严格地进行隔离; 选择开阔、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灌排方便、杂草较少、不受畜禽危害的地块; 对于豆科牧草还应该注意将种子生产田布置于邻近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近旁,以利于昆虫传粉二、轮作,同一块地种植一种牧草后,再种植同一种的不同品种或者虽不同种但彼此间不易区分的牧草时,应间隔2~3年以上的时间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之间轮换种植,这样既有利于防止前后作种子的机械混杂,又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三、播种,(一)播种方式种用牧草一般多采用无保护的单播方式; 保护作物对多年生牧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种子产量的下降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曾将垂穗披碱草以黍子为保护作物,紫花苜蓿以谷子为保护作物,种子产量均较无保护作物的减少25%~34%二)播种方法,牧草种子田的播种可采用点播、条播和撒播; 植株高大的牧草或分蘖能力强的牧草可采用点播的方法,一般点播的株行距采用60cm×60cm或60cm×80cm; 生长期内杂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考虑撒播,这样有利于对杂草的抑制,同时,撒播草地便于机械在雨天行走,土壤不易侵蚀,管理费用较低; 多年生牧草最好实行条播;,实行窄行条播的行距为15cm,宽行条播视牧草种类、栽培条件不同,有30、45、60、90、120cm的行距; Canode(1980)曾对5种冷季型牧草的3个条播行距进行了种子产量的研究,试验表明获得最高种子产量的行距:草地早熟禾为30cm,紫羊茅、无芒雀麦和冰草为60cm,鸭茅为90cm。
其他研究表明:一年生黑麦草的行距以15~30cm为宜,无芒雀麦、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苇状羊茅等牧草的行距在30~60cm之间可望获得最高种子产量,紫花苜蓿、白三叶等牧草的播种行距在25~50cm之间种子产量最高三)播种量,用于种子生产的播种量一般相当于大田牧草生产播量的一半左右,特别是宽行条播时,播量减少更多进行种子生产时,禾本科牧草希望具有较多发育良好的生殖枝若播量太高,植株密度过大,分蘖间竞争激烈,抑制生殖枝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种子产量提高豆科牧草则要求留有一定空间,以利于昆虫传粉一年生牧草田间的植株密度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生产中常常用播种量来控制一年生牧草的植株密度 多年生牧草的分蘖可补偿建植密度的不足,因而建植密度低时不会影响种子产量Meijer(1984)对草地早熟禾和紫羊茅(Festuca rubra)的播量与分蘖密度和种子产量关系作了研究早熟禾播量为3、6、12和24kg/hm2,紫羊茅为4、8、16和32kg/hm2时,播种量增加秋季分蘖数增加,但冬季不同播种量间的分蘖密度差异减少,种子收获时,每平方米可育分蘖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最高播量的种子产量显著减少,原因是播种密度大,抑制了生殖枝的发育。
四、施肥与灌溉,追肥和灌溉是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1、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料种类和数量不一样禾本科牧草需要氮肥较多,应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豆科牧草对氮肥需要较少,而需磷肥较多,故应多施磷肥,酌情追施少量氮肥2.牧草的生育时期不同,对养分的需要也不同;,多年生冬性禾本科牧草春季适量追施返青肥,对茎叶的迅速生长和幼穗的分化有重要作用; 禾本科牧草在分蘖期应以追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料; 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是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拔节期适量施氮肥,有利于小穗和小花的发育,促进穗大粒多;,,抽穗期多施磷、钾肥和少量氮肥以主攻籽粒; 切忌在抽穗开花期过量追施氮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 豆科牧草追施氮肥主要在分枝期和孕蕾期而且要注意控制数量和增加磷钾肥比例 现蕾开花后,豆科牧草对磷钾肥的需要量较大,除了多施磷钾肥作基肥和前期生长适当提高磷钾肥比例外,可以在现蕾开花期根外追施磷钾肥3、微量元素,对种子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硼对豆科牧草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硼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对子房的形成、花的发育和花蜜的数量都有重要的作用植物缺硼时,子房形成数量少,且形成的子房和花发育不正常或脱落。
作为根外追肥,在现蕾期每公顷用硼3.75~4.5kg兑水喷洒即可4、种子田的灌溉,通常结合追肥进行,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禾本科牧草应浇好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抽穗开花水及籽粒灌浆水豆科牧草分别于越冬前、返青期、现蕾开花期及结实期灌溉五、人工辅助授粉,在自然授粉情况下结实率不高,如不同种类的禾本科牧草结实率为20%~90% 禾本科牧草为风媒花植物在大量开花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通常进行一次或两次,两次间隔的时间一般为3~4d 豆科牧草大部分为虫媒花,蜜蜂(Apis mellifera)、蝗蜂(Bombus sp.)、碱蜂(Nomia melanderi)和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等是豆科牧草的主要授粉者在有条件的地区,豆科牧草的种子田应尽可能设立在林带、灌丛及水库近旁,以便蜜蜂进行辅助授粉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增加牧草种子的产量防止倒伏、促进成熟一致: 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专家试验表明,无芒雀麦、鸭茅、猫尾草等牧草施用矮壮素(CCC); 高羊茅、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施用生长延缓剂氯丁唑(PP333); 多年生黑麦草小穗分化期施1~2kg/hm2氯丁唑可使种子产量增加50%~100%。
草地早熟禾秋施0.22kg/hm2氯丁唑,使种子产量增加75% 生长调节剂还可使牧草成熟期趋于一致,减少种子成熟不一致,并减少种子脱落的损失七、牧草种子的收获,(一)收获的时间 利用第1、2茬草采收种子, 强冬性多年生牧草 适于从第2茬草采收种子的地区,生育期不应少于180d左右,而且第2茬草种子成熟距第1茬的刈割时间不应少于90~120d 牧草种子适宜收获期的确定,应根据种子的成熟度、落粒性以及收获方法综合考虑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45%时便可收获 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种子收获的最适时期是种子含水量为43%,种子含水量低于43%,落粒损失便增加一般种子成熟期含水量每天降低1.5% 当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种子时,一般在完熟期进行,而用人工或马拉机具收获时,可在蜡熟期收获 确定收割豆科牧草种子田的最适日期,国内外基本上都是凭肉眼看得出来的草层成熟特征——如荚果和种子(苜蓿)以及冠茎和种子(三叶草)的色泽来判断二)种子收获的方法,联合收割机; 马拉机具; 人工刈割; 种子收获之前的干燥处理: 对田间生长的植株喷施化学干燥剂,在喷后3~5d,直接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干燥剂为一些接触性除莠剂如敌草快,用量为1~2kg/hm2,敌草隆用量为3~4L/hm2;利谷隆用量为3.2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