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溪山地资源开发利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251479
  • 上传时间:2018-06-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9.0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4 卷 第 2 期 1999 年 12 月福 建 地 理FUJ IAN GEO GRA P H Yvol . 14 , No . 2Dec , 1999安溪山地资源开发利用陈金华曾从盛(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安溪县地处福建东南部 , 戴云山脉东南端 , 晋江上源西溪和九龙江的上游 , 东与南安市接壤 , 西与漳平 、华安市县交界 , 南连长泰 、同安县 , 北邻永春县 地跨 117°36′ ~118°17′E , 22°58′ ~24°10′N , 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区 , 水热资源丰富 全县地势有突起突降特点 , 地貌上常把安溪分为内外安溪两部分 , 以湖头盆地西缘的陈 五娘山至官桥盆地西缘的跌死岭一线为界 线以西 , 为戴云山脉主体部分 , 低山面积广 , 俗 称内 安 溪 ; 线 以 东 地 势 较 平 坦 , 称 外 安 溪 全 县 土 地 总 面 积 3 057128 ha , 山 地 面 积 占72129 % , 耕地仅占 911 % , 人口 103157 万人 (1998 年) 人多地少 , 但山地资源潜力很大 。

      一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安溪气候自东南部到西北部 , 由南亚热带过渡到中亚热带 丘陵 、低山 、中山广布 土 壤自东南向西北有砖红壤性红壤 → 红壤 → 黄壤 , 有明显的垂直分域 : 海拔 300 m 以下以砖红 壤性红壤为主 , 250~700 m 为红壤分布区 ; 700~800 m 为黄红壤 ; 800 m 以上为黄壤 ①, 土层深厚 丘陵多辟为果园 、稻田 , 低山 、中山多辟为茶园 安溪山地面积 221102 ×104 ha , 开发利用以林 、果为主 ( 见表 1) 林地面积 1419127 ×104 ha , 占山地面积 6715 % , 其中有林地占山地面积 5411 % ; 园地面积占 1110 % , 其中茶园115209 ×104 ha , 占山地面积 619 % , 居全省第一位 西坪 、长坑 、祥华 、大坪等地为茶叶主 产区 , 茶叶种类多 , 乌龙茶的精品铁观音闻名遐迩 果园主要分布在金谷镇丘陵地带 , 多见柿子 、龙眼 、芒果 山地中还有 1/ 5 左右荒地 表 1安溪县山地利用的现状 (1996 年)注 : 据安溪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安溪县土地利用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安溪山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突出表现有二 : 其一 , 山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 陡坡开垦 , 滥砍乱伐 , 重采轻养 , 掠夺性采矿 , 造成水土流失 , 生态环境恶化 。

      据 1965 年中国科学院对项 目林地园地牧草地荒 地 合计其中 : 合计其中 :有林地茶 园果 园园 地面积 ( ha)占 山 地 面积 ( %)149 12710167147119 5401535410924 3821931110315 20912761889 026173410814619301078 728193319538 78111317155安溪山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综合考察 ,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 43914 ha , 占全县面积的 1414 % ,1996 年普查 , 水土流失面积竟达 1 009146 ha , 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33102 % 与此同时 , 水 灾害频繁 , 据县志记载1 , 1950~1990 年间 , 水灾有 21 年 , 平均 2 年一遇 ; 旱灾有 10 年平均 4 年一遇 其二 , 技术管理水平较低 , 开发力度不够 , 造成相当部分山地资源处于中产状态 , 产生经济效益与山地资源优势不相称 如茶园中铁观音只占全县茶园的 25 %左右 “三低茶园”占有相当比例 , 每公顷产值 11020 万元 ; 果园多数管理粗放 , 投产面积小 , 产低 , 平均每公顷产值 01378 万元 ②, 而林业用地产值更低 , 每公顷产值 01074 万元2 。

      全 未利用地 318781 ×104 ha , 其中可利用地还占有 7317 % 二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优劣势分析 开发山地资源 , 必须正视安溪县内资源特点 , 趋利避害 , 扬长避短 , 在充分发挥安溪越多样的气候优势 、区位优势 、侨乡优势和资源潜在优势的同时 , 克服当前山地生态失调经济基础薄弱 , 科技普及水平低 , 交通相对闭塞等劣势 , 使山地经济早日振兴 , 山区人民 日富裕起来 11 安溪山地资源开发主要优势(1) 气候优越多样 , 有利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全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 太阳辐射多 , 热量足 , 雨量丰 年平均温度 18 ℃ ~21 ℃,10 ℃ 的积温多达 4 58916 ℃ ~6 93216 ℃; 年降雨量 1 500~2 000 mm , 比全国平均多 2~3 倍且 83 %以上的雨量集中在 3~9 月 , 雨热同期 ; 相对湿度 76 %~82 % , 仍属于湿润和半湿 区 ; 年日地照时数 1 700~2 030 时 这都为作物生长多熟制 、林木速生丰产 、禽畜和鱼类繁殖快长 , 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 。

      且安溪山地多 , 小气候多样 , 不同海拔便有不同热量水分多样生境提供多样生物资源 全县维管束植物种类有 145 个属 , 685 种 , 主要乔木树种有槠 、石栎 、木姜 、大叶楠 、红楠 、狭叶四照花 、丝栗栲 、树参等 此外 , 马尾松林 、杉木林建柏林 、黄山松林及毛竹林等人工林或天然林分布广 , 因而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安溪是名茶铁观音的故乡 , 闻名中外 , 本山 、黄旦 、毛蟹久负盛名 山地不少果树品 源远流长 , 现有栽培的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果树种类达 35 种之多 , 其中油柿 、芒果最为 名 , 还有营养价值高的野生猕猴桃 此外 , 本县药物资源也异常丰富 , 药用的木本 、草类 菌类名目繁多 山地降水充沛 , 水资源丰富 , 地表水源 31673 ×109 m3 , 人均占有量 5 000 m3 , 是全省均的 114 倍 水力资源蕴藏量很大 ,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近 30 ×104 千瓦 , 可开发利用的18 ×104 千瓦 , 居泉州市第一位 至 1990 年 , 水能已开发利用 316705 ×104 千瓦 , 仅占可 发利用资源的 20139 %1 。

      可开发利用潜力还很大 , 今后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 , 可以改善高山地开发水平 (3) 不可多得的侨乡优势 , 利于引进外资安溪是本省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旅居海外的侨属和港澳台胞多达 400 多 万人 , 其中台胞就有 200 多万人 不少海外乡亲发家致富后不忘乡梓 , 纷纷投资家乡各项事业 据统计 , 自改革开放以来 , 海外侨属每年投资本地各项事业平均 4 000 多万元 ②充分利 用侨台优势 , 引进侨台资金参与山地开发 , 可以弥补当地开发资金的不足 4) 资源丰富 , 可开发潜力大目前山地丘陵开发利用水平仍较低 , 如半数茶园茶叶单产不足 1 500 千克/ 公顷 , 如果单 产提高到西坪 、大坪两乡镇的平均数 1 875~3 375 千克/ 公顷 ② , 潜力还很大 广阔山区独特的气候 、物种资源仍待大力开发 , 公害蔬菜 、有机食品 ; 夏季凉爽 ,园 、果园经生态林木 、花卉绿化 ,21 山区开发制约条件分析如不少山区空气清新 , 水源清洁 , 土壤污染少 , 可发展无 可生产反季节蔬菜 , 供应沿海城市淡季消费需求 ; 山区茶 可以改造成为山区观赏旅游景点 。

      安溪山区具有丰富资源 , 但是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 , 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 变 , 须有一个“资源优势 → 产品优势 → 商品优势 → 经济优势”的升化过程3 , 其间有多种因 素制约着资源优势的发挥 目前制约当地山地资源优势发挥的原因主要有 :(1) 传统观念意识尚未转变多数山区居民文化素质低 , 科技意识不强 , 受传统观念束缚 , 小农意识浓厚 , 胆子小 , 商品意识 、市场意识淡薄 山地开发中普遍存在广种薄收 、资源浪费等现象 , 不利于在资源 优势基础上进行规模生产 , 以优质产品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祥华乡为铁观音主产区 , 多数茶农图高产 , 过量施用化肥 、农药 , 以致茶叶农药残留量高 , 生产的茶叶不足 100 元/ 千克 , 而 商品意识 、科技意识强的农户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 , 采用病虫害综合治理 , 减少化肥农药用 量 , 避免农药残留污染 , 使生产的铁观音茶叶价在 500 元/ 千克以上 , 两者效益相距甚远 2) 资金短缺安溪是福建省贫困县 , 1997 年农民人均收入仅 2 709 元 , 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 且收入 单一 ③。

      按目前消费水平 , 农户除承担各种税费 、提留及社会负担外 , 积累少 , 再生产投入低 ,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财力有限 ( 1998 年地方财政收入 16 680 万元 , 支出 29 483 万 元 , 赤字 12 803 万元2 ) , 无法组织农户进行大规模的山地综合开发 山地开发急需的科技 、信息也因资金短缺难以引入推广 , 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得不到足够资金进行治理 3) 交通网络欠完善安溪近年虽加强了交通 、通讯设施建设 , 现有铁路 、公路可与泉州 、厦门 、福州等地相 通 , 但全县公路未形成网络 , 山区道路等级低 , 断头路多 , 一遇暴雨 , 道路中断 , 人流 、货流严重受阻 三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设想11 开发利用原则(1)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山地必须结合当地立地条件 , 依据山区资源适宜性评价 , 因地制宜地布局产业和组织生产 (2) 生态性原则 资源开发应遵循生态规律 , 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免遭破坏 , 并且大力 织人力 、物力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 开放性原则 应克服封闭性 , 坚持开放原则 , 吸引外来资金 、技术发展资源型产业然后向外输出优势产品 , 开拓区外市场 。

      (4) 重点开发与梯度推进原则 首先须选取开发条件较好的一 、二类地重点开发 , 积 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 , 在重点开发基础上 , 然后逐步扩散至整个山区的综合开发利用 , 现山区经济全面发展 21 开发利用方向(1) 发展生态茶园业 下个世纪 , 人类保健意识将明显加强 , 保护生态环境 , 食用天 食品 , 饮用天然无公害食物 , 将成为时尚 高山茶和生态环境优越的中 、低山茶以其优异品质而受到消费者喜爱 必须注重维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 , 大搞茶园生态间作 , 提高茶 的林木覆盖率 , 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 , 建立无公害茶园 , 生产茶叶绿色食品 2) 开发利用应坚持一业为主 , 多种经营方向 本县属亚热带山区 , 地形差异大 , 气 多样 , 垂直差异显著 , 开发利用中应坚持一业为主 , 多种经营方向 , 发挥山地多层次立体 林 、茶 、果生产模式 3) 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 , 实行产业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 安溪山 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模式 , 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重点发展乌龙茶 、油柿 、林竹 、食菌等主导产业 ; 围绕主导产业 , 创办一批资金 、设备 、技术雄厚和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 , 联结市场 , 走产供销 、农科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