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767490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50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答在中国的历史上 1898 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流产的戊戌变法在文学史上 1898 年也有其特殊的意义1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晚清的诗坛寂寞萧索毫无生气为了诗歌的革新解放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 但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则是梁启超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所谓新或者说新的意境就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因此他们认为诗人应关心现实熟悉生活没有亲身的阅历无法通晓世情不知现今的世事就难以了解时势就写不出新的意境所以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们还认为创造新的诗境必须有新的思想只有用新的思想来写新的生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他们所强调的是诗歌应该融入西方现代的思想观念针对求古求雅的原则破了诗体雅俗的界限黄遵宪就主张诗歌创作的新与俗的理论就是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而黄遵宪的诗作就是实践这种主张的典型代表这场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当然结不出诗歌的硕果也难于开一代诗风2 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桐城派古文八股文为中国锢禁文明之一大根源近代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些文体的危害同时也认识到统治者默认提倡推行这些文体的意图黄遵宪希望世儒能改变老死不知悔的态度跳出这种毁灭人材束缚文学的圈子于是 黄遵宪 康有为等人曾提出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情深而文明的改革设想但这种设想并没在理论上得到更多的探讨后来在报章文体出现 新文体 流行梁启超才适时提出文界革命的主张的新文体实际上也就是随着现代型报刊杂志的繁荣和政治改良运动兴起而出现的报章文体梁启超所分析的新文体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就是突破桐城古文的藩篱把文体从义理考据词章中解放出来以俗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笔锋常带情感以增进对读者的感染力这期间梁启超在 1899 年年底由日本去檀香山的途中想到了文界革命所谓文界革命的主张是在新文体流行之后才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3 着意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小说一直被视为小道艺末不能登大雅之堂入近代以后先进知识分子出于社会政治原因把小说看成是启发民智的得力工具是进行社会革命宣传的重要武器大力提倡和鼓吹于是创作兴盛译著流行小说理论的探讨也比较深入从而使小说的观念有了彻底的更新对传统小说观念最早的冲击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则始于 1897 年天津《 国闻报 》所刊载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这篇由严复夏曾佑所撰的长文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小说观念针对中国的小说在四部中历来只能附于子史的观念他们从小说营构人心社会作用强调有人身所作之史有人心所构之史而今日人心之营构即为一他日人身之所作则小说者又为正史之根矣这种小说为正史之根的崭新观念很快就得到了富于激情的梁启超的进一步张扬1902 年梁启超在日本专门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发表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在引入写实派和理想派两个概念的同时谈到了小说的功能与作用他认为小说可以写实也可以写理想写理想可以以他境界导人写实则可以发露现实生活的秘密令人获得某种认识他又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熏浸刺提四种心理感动力强调小说能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之中被小说的人物和思想情感所同化梁启超所谈到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对小说移情共鸣或读者接受的研究了梁启超的这些论述不仅说明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改变了传统的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观念而且为小说界革命找到了有力依据梁启超认定小说与群治的重要关系也就更为强调小说的思想内容使小说成为新民的工具实际上是梁启超小说革命的真正动机到 1903 年梁启超又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这也就更为小说界革命为充分肯定小说的地位找到了理论依据小说被梁启超他们提高到文学的最上乘的地位这场意在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促使了小说创作的繁荣二十世纪初年4 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文明新戏的萌芽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 1902 年发表了《劫灰梦传奇》 《新罗马传奇》 《侠情记传奇》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他注意到戏剧与小说一样也具有启智 新民 的社会作用比较系统地质疑传统观念并提倡新的戏剧观念的是陈独秀1905 年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他还针对戏剧的艺术特点强调了戏剧在改良社会方面的特殊功能这一年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二十世纪大舞台》创刊后的第二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春柳社并在新的戏剧观念指导下排演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戏剧活动的消息传到国内王钟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至此中国的戏剧经观念的转变与舞台的实践终于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话剧萌芽时期的文明新戏形式从此定型5 力主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观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的现代化所以提倡言文合一发起白话文运动也成为近代的文学改良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一样这场白话文运动发起者最早的指向并不是文学而只是开启民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看到新民的重要性为使语言和文学从古老的文言文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发挥改革社会的作用便更系统更有力地宣传言文合一的主张首先提出言文合一这一问题的是黄遵宪他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 由于维新派人士的大力标举主张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从 1897 年开始后的三五年间全国就出现了白话报刊四五十种清末民初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白话文办白话报刊几乎都是从维新的社会用途着眼实为经世致用的实学打算并非专从文学角度考虑 但是 黄遵宪梁启超等人的论述中也都由言文合一出发谈到了白话与文学的关系黄遵宪梁启超的主张基本上包含了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所提出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等主张的的基本内容6 独行者的文学批评与现代观念几乎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提倡各种文学体裁革命的同时文学批评领域的独行者王国维则引入叔本华与康德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强调超然于利害之外的文学自己的价值要求文学从从属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自觉意识而他从西方美学思想进入文学批评领域也较同时代人由进化论哲学进入文学更逼近文学本体在文学观念上针对长期盛行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王国维借助叔本华与康德的理论强调超然于利害之外的文学自己的价值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虽然渗透了悲观厌世的思想但也触及了文学的功能问题王国维深知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的知识为满足总而言之作为那个时代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独行者王国维虽然在政治立场上以满清遗老自居其人生哲学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思想但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他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比较纯粹从文学的本体要求出发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批评家也正是从文学的本体要求出发他系统地接受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文学阐发新的文学观念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才具有特殊的价值他的文学观念也才更多地具备现代的意义二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答当先锋小说家在第二能指和第二所指画上鸿沟之后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要消解意义消解深度模式就意味着反传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与传统的小说观念作战所以他们采用了种种的方式故意去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1 戏拟所谓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 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 《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2 设置空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传统的小说在时间上是完整明晰的故事是有头有尾的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传统的小说总是阐释性的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交代显示自己的意义而实验小说家则有意设置空缺 不是省略 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迷舟》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篇小说把北伐战争作为故事的背景时刻让你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小说还用时间作标题除引子外有关萧七天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但惟独第六天晚上他去榆关做什么成了空白空缺而这空缺又是小说至关重要的萧死了成了无法补上的空缺读者无可判断这不是省略因为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最需要讲述的这里的空缺就把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破坏了3 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他的《信使之函》 《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三论巴金创作的风格演变答巴金的文艺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文学素养决定了其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热诚的感情色彩悲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平易畅达的文学语言的个性特征然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文学风尚的更替以及作家本人生活思想历程的变化巴金的创作风格在主导特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某些风格因素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 直面惨淡人生的文学尝试五四时期巴金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 《每周评论》等宣传新思想鼓吹新文学的刊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的文学风尚也影响熏陶着他稍后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流派中巴金更倾向于接受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对巴金文学观念的形成和创作基调的确立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除《报复》 《悼橘宗一》 《伟大的殉道者》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之外其余诗文均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特色而巴金一开始选择小诗作为自己文学尝试的体裁也与冰心郑振铎宗白华等作家对这一文学样式的提倡与实践分不开五四新诗坛在经历了浪漫主义的豪情放歌与写实主义的深沉咏叹之后从 1921 年起诗人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写起了小诗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受诗坛时尚的影响也是显然的2 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谛克倾向从《灭亡》发表正式步入文坛到抗战爆发前夕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巴金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即讴歌理想鼓吹革命塑造和赞美英雄抒发对旧社会 旧制度 旧礼教以及旧势力的愤激与批判之情在这之前巴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所以他虽然很不情愿地离开实际运动的阵营而不停地从事文学创作但信仰的诱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使他难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艺术的创造所以这一阶段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同时也是他思想上极为矛盾和苦闷的时期巴金这时的心态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许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作家的心态极为相近只不过他们在政治上的追求略有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普罗文学大多取材于革命斗争生活并掺入革命者的爱情故事流露革命处于低潮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幻灭情绪或愤激情绪宣传憎恨与复仇甚至用赞尝的笔调描写革命者个人恐怖式的反抗行为这类作品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理想化的英雄他们立场坚实意志坚强同时又精明勇敢为信仰可以牺牲一切包括家庭爱情以至生命这种作品还带有浓厚的主观想象成份常常夹进大段的口号式的议论或宣传共同体现了一种革命的罗曼谛克的文学风尚巴金这阶段的创作除那些域外题材的短篇小说之外也大多打上了这种文学时尚的印记巴金的这些作品也常常出现突变式的革命英雄从李冷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以至于《家》中的觉慧觉民巴金一直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革命的英雄他一直在讲述和建构着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巴金这阶段的创作明显地带有普罗文学的那种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3 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巴金创作中的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在抗战初期的作品如《火》第一部第二部中并未彻底改变只有到了创作《火》第三部以及长篇小说《秋》他的风格转换才初露端倪而这一转换的最后完成则体现在他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中长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