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
31页第三章 词语运用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能力层级:理解、运用)考纲阐释2014 年考纲修订后,删除了“连词成句”,增加了一道选择题“词语运用” 常考的知识点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关联词语的运用等题型分值选择题,分值为 3 分1.(2013 年广东广州卷)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历历在目C.相得益彰B.鳞次栉比D.眼花缭乱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就不可能“清晰真切”,这是前后矛盾答案:D2.(2014 年广东省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解析:A 项“飞扬”为向上飘扬之意B 项“荫蔽”为“树木遮蔽”之意C 项应该说“不胜其烦”D 项“脱颖而出”比喻这些词语崭露头角答案:C并列关系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单用 也 又 另外 一面 一边 另一方面配对使用既……,又…… 既……,也……又……,又…… 也……,也……一边(一面)……,一边(一面)……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成语解释(见课本)二、常用关联词语简表递进关系定义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
单用不但 不仅 不光 而且 并且 并 甚至更 何况 况且 还配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 尚且(况且)……,何况……(续表)因果关系定义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单用由于 因为 因此 所以 因而 从而以致 致使 可见 既然配对使用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因而、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续表)选择关系定义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单用 或者 或是 还是配对使用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与其……,宁可(宁肯、宁愿)……宁可……,也不(也要)……(续表)转折关系定义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一个转折,表达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的意思单用虽然 虽说是 但是 可是 但 却 而固然 然而 不过 就是 只是 反而尽管 只不过配对使用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但、却)……(续表)假设关系定义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所产生的结果。
单用如果 假如 假若 倘若 要是 不然否则要不然 要不是 假使配对使用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 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 再……,也…… 如果说……,那么……(续表)条件关系定义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单用 只要 只有 除非 一旦配对使用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 除非……,才……除非……,不…… 除非……,否则……不……,不…… 没有……,就没有……无论(不管、不论)……,都……(续表)一、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题型为选择题【考题举例】(2014 年江西南昌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解析:“闲情逸致”是指悠闲,充满雅兴的意思,句中属误用答案:D【答题指导】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可以改为“另眼相看”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有误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感情色彩,以及词语的敬谦色彩一般是两字词语与成语搭配考查题型为选择题【考题举例】(2014 年四川乐山卷)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________南岸②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________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③上帝久久地伫立________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④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________和认真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B.度过 肃静 凝望 专心C.度过 肃静 凝望 专注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解析:趟过水路,用“渡过”;气氛庄重严肃,用“肃穆”;注意力十分集中,盯着一个地方看,用“凝视”;神情专一、注意力集中,用“专注”。
答案:A【答题指导】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他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①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②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③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2.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3.辨析近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①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②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诡辩”侧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侧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③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①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②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①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②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4.能明确词语的敬谦色彩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有人把敬谦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尊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问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 、“高”( 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 ) 、“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 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拙”(如拙见)、“鄙”(如鄙见)、“愚”(如愚见)、“寒”(如寒舍)等三、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考查常用关联词语的搭配,关联词语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常用关联词语见知识储备部分的简表题型为选择题,常常是词语和关联词搭配选择【考题举例】(2013 年四川眉山卷)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________清脆的喉咙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 2012 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________,而且不分国界。
③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你要求公道,我________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A.卖弄 不置可否 即使……就……B.卖弄 毋庸置疑 既然……就……C.夸耀 毋庸置疑 既然……就……D.炫耀 不置可否 假如……就……解析:①中“卖弄”贬义褒用,比“夸耀”“炫耀”更进一层,表达更强烈,排除 C 和 D②句中“毋庸置疑”是“无须怀疑”之意,“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排除 A 和D③句中“既然……就……”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即使……就……”和“假如……就……”表示假设关系,排除 A 和 D答案:B【答题指导】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而关联词的选择关键是关系要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