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采编特点.docx
6页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采编特点 叶兆燮 吴亚芳电视问政作为一档具有舆论监督性质的议政类电视直播节目,其核心是问题短片在90-120分钟不等的时间段里,所容纳的8个左右、反映同一主题不同方面的问题短片,构成了整档节目的推进动力主持人依据问题短片层层发问;被问嘉宾结合问题短片进行应答;点评专家基于问题短片引出精辟评论;观众对照问题短片评判被问嘉宾;事后新闻跟踪报道亦聚焦在问题短片因而,相比日常的新闻报道的采编,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采编还有自身的特点,也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信源获取的方式,决定了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制作,要经历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的前期摸排过程通常来说,电视新闻报道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来自各部门、单位的信息通报,二是长期关注形成的“四季歌”,三是来自群众的反映,这主要为舆论监督类报道而电视问政节目:一不是“四季歌”;二因为具有舆论监督性,排除了部门信息通报的可能;三是阶段性保密的性质,要求节目主题不能过早公布,群众举报基本不可能成为信源所以,问题短片的信源更多是靠记者自己的摸排以丽水市电视问政办公室主办的“丽水电视问政”——《问政进行时》为例,从2013年7月到10月的四期直播节目,分别都是“创卫”、“治堵”、“审批”、“治水”等宽泛的大主题。
这些主题涵盖的内容广,牵扯的部门多,分布的点散,摸排的难度大,每期节目的问题短片拍摄,都经历了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的摸排过程各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是摸排初期较好的信息平台,也是“大海捞针”的第一步通过各政府部门门户网站,能较全面地搜集到与主题相关的文件及工作信息,并作出初步的判断和整理归类,从面上对相关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也能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有的时候还能带来意外的惊喜比如在摸排“治水”信息的时候,记者就从市环保局门户网站发现,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竟然也达不到排放标准,这可不是一般爆料有方向性的实地排查,框定存在问题的类型和重点,将摸排向“精准定位”推进按所搜集的资料,分类别、分批次排查,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更需要记者的细心和耐心比如制作首期以“创卫”为主题的问题短片,我们记者就兵分多路,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排查了一个多月,再将重点锁定在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牛皮癣、内河治理的关键——截污纳管、老小区保洁、马路菜市场管[]理、窝棚区治理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上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是在排查市区一些收储地块的“围墙内乱象”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非法畜禽屠宰区块之后,派多批记者蹲点三天两夜,才拍摄到了疑似沥青褪毛鸭的第一现场,也为“顺藤摸瓜”揭开疑似沥青褪毛鸭的产销链条奠定了基础。
在拍摄“审批”为主题的问题短片时,我们多路记者隐瞒身份,潜心跟进某些代表性项目,到各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将问题像“剥笋”般层层揭开,采访思路也一步步清晰,最终锁定短片着力点二、播出的内容和时长,决定了电视问政短片的制作,要经历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采编过程日常的新闻短消息,往往讲求短、平、快,基本是一事一议,把问题梳理清楚如果是新闻长消息,则加入一些背景资料,以更深入一层即使是舆论监督报道,也难以做到播出前的长期跟踪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时长基本控制在1分钟左右,从时长上来说就是一条短消息,但其内容却要展现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必须达到精、准、狠这要求记者在采编的时候,必须先做“加法”再做“减法”问题短片采访的“加法”首先是体现在问题现场的拍摄上一个长期存在的典型问题要拍摄成视频短片,关键要拿到有说服力的镜头,或者说是证据比如,在拍摄“治水”问题短片的时候,记者就在多家企业的非法排污口都进行几十次的蹲守拍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污水量之大、色味之怪异等最具有冲击力的镜头,以及企业非法排放污水已呈常态化的证据,并将取得的水样送到第三方独立机构检验,让问题板上钉钉一些问题短片的素材和成片比甚至高达100:1,这在平常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是难以做到的。
问题短片采访的“加法”也体现在记者面对问题的应变上记者在采访前所了解的情况,不一定都能在采访中得到有力验证,而一些新问题往往在采访中冒出来,甚至更能说明问题若能及时跟进,往往更精彩去年9月,在制作“审批”主题的问题短片时,记者依据“车辆年审要送香烟”的线索,到车管所进行多次暗访,但一直没有取得足够的证据,而有关“车辆年检绿色通道”的猫腻却频频呈现为此,记者将短片拍摄的立意放在了“变了味儿的车辆年检绿色通道”上,从另一侧面揭露部门在审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制作问题短片的“减法”主要体现在短片的文稿写作和后期制作的反复修改上作为短片的创作者,总是希望把所采访到的问题,竟可能地呈现出来,但对于仅有1分钟左右的问题短片来说,精、准、狠才是“王道”如“治水”主题中的《“白龙戏水”何时休?》该短片,记者前后历时4个多月,拍摄采访企业排污问题,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也能说明问题所在,初稿成型时是三篇推进式的文稿但基于精、准、狠的要求,只能把短片要达到的目的定在“何时休”之上,毕竟企业污染已经是既成事实,关键是要尽快解决,最终将三篇文稿浓缩成了一篇编辑制作该短片的时候,也只能是将拍摄到的污水排放、企业生产、部门承诺等最精炼、最具冲击力、最有颠覆性的55秒钟画面呈现。
而事实上,该短片在进入后期制作后,还回头修改文稿,因为一个新信源的出现,关系到该短片的严谨性三、直播节目的特点,要求电视问政短片的编排,要符合节目主题的基调、直播现场的节奏和受众的情绪,以及最大限度地利于问题解决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是多样,不同的形态自然有不同的编排标准,传播目的不同自然也体现在编排上电视问政节目作为一档舆论监督性质的问政、议政类节目,直播时间较长,其问题短片的编排,既要符合节目主题的基调,更要照顾直播节奏的推进和受众的情绪,以及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节目的主题基调上来说,关键是第一个问题短片的编排基于问政节目宗旨——“群众问政议政、部门承诺整改”的定位,第一个问题短片反映的应该是对老百姓生活影响直观、社会反响强烈、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丽水电视问政以“创卫”、“治堵”、“审批”、“治水”为主题的这四期《问政进行时》,都分别以《小广告贴到了警务室门口》、《市区“黑车”宰客现象严重》、《迟到的消防审核意见书》、《“白龙戏水”何时休?》等以小见大的问题短片进入问政环节从现场主持人来说,掌控的难易度较为适中;从被问嘉宾的回答来说,也容易进入状态;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也能吊起胃口,满足一定的心理期待。
总体给人以明快、干脆的良好印象当然,从整场节目的直播效果考虑,其他问题短片的编排更讲求直播节奏的推进和受众的情绪起伏如以“创卫”为主题的首期问政节目,有《小广告贴到了警务室门口》、《马路菜市场 让人“堵”得慌》、《菜市场 规划容易建设难?》、《非法“沥青”褪毛生意红火》、《“沥青鸭”多数流向熟食店》、《窝棚区“窝”到何时?》、《内河成臭水沟 市民急盼治理》、《截污管截住污水了吗?》、《灯塔小区保洁难》等9个依次推出的问题短片在第一个捎带轻松而幽默、多见而易整的短片环节结束后,就马上切入“马路菜市场”这个城市化进程中的顽疾,让受众有耐心接受被问嘉宾的回旋或者推脱特别是通过两个短片的层级推进,虽然节奏稍缓,却也引导受众进行思考一番探讨后,通过疑似沥青鸭的问题短片,直接反映了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又调动了受众的关注情绪,形成新高潮,加快了节奏此后的窝棚区问题、内河治理问题和小区保洁问题的环节编排,也都遵循了节目直播节奏和受众情绪的需要整档节目自然更显紧凑,贯穿的思路自然更为清晰,传播的效果也更佳作者单位:丽水广播电视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