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成才之路》高中政治2-5-2文化创新的途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
9页专心爱心用心1 知识目标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力目标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本课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本课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20 世纪 80 年代,专心爱心用心2 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衰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 世纪,杨柳青、桃花坞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年画却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现在一年生产年画2000 多万张,销往世界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什么力量让杨家埠年画起死回生呢?答案就是杨家埠人不但继承了年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和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相结合,使年画融入了当地旅游业中,并投巨资改变了整体环境,使杨家埠年画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漂洋过海闯入了国际市场。
思考 (1)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2)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 (1)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在文化发展中,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发展文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立足于,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专心爱心用心3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根本途径华、去其糟粕取其精新、革故鼎新推陈出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的过程,由此可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取长补短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文化多样性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的胸怀,的气魄、的态度4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专心爱心用心4 世界优秀文化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科学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民族文化与的关系2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 ;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 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立足现实和时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 推陈出新, 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挖掘其丰富的内容,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具有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品质,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博大精深、耐人寻味例如:“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的“仁政”思想;“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有益于社会秩序和谐与结构稳定的“仁信礼让”等道德规范;“参天地、赞化育”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思想等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学习和掌握它们,对于自己立身行事,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是会受益匪浅的,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专心爱心用心5 (1)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2)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
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直接的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3)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4)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3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对传统文化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传统保守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努力开拓、 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例 1 (2007海南单科 )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 BCD专心爱心用心6 解析 根据对题目中三句话的理解,可得出是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说法错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弘扬,而应是优秀文化,要有鉴别地吸收故选C 答案 C 例 2 (2008江苏单科 )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析 通过材料中“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是在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而成的建筑精品,因此体现了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故C说法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 B说法肯定了文化创新的意义,与题意有关文化创新的途径不符D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答案 C 例 3 (2009 福建 ) 某校高二 (1) 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时容易将要点局限在第四课“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上,平时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将思维拓展开去 答案 (1)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 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例 4 (2009安徽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 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 ,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首先,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 面向世界 ) 、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专心爱心用心7 繁荣1相声源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天桥一带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
后来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使之成为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