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达金融学第18章.pptx

68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1
  • 文档编号:161480869
  • 上传时间:2021-01-1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702.43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本章目录,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第六节 通货紧缩,,2,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3,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纸币的大量流通始于南宋,当时官方发行的纸币叫“会子”由于同时还有白银和铜钱流通,通过兑换,一般还能保值后来大量发行,遂造成“物价益踊,楮(ch )益贱”的局面楮”是那时人们对纸币的称呼 元代大部分时间禁止金银私下买卖,禁止铜钱流通除最初十余年外,纸币发行日益用于弥补财政赤字,于是出现了通货膨胀 比如,“至元通行宝钞”从其发行到废止先后69年,米价上涨60多倍纸币迅速贬值,白银遂在经济生活中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金属4,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改革开放后) 一种见解强调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区别物价上升都不应视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仅仅应该指流通中货币过多并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 另一种见解是,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这两个概念可以等同使用5,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还有以下种种界说: 通货膨胀指的是需求过度的一种表现,在这种状态下,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通货膨胀是货币存量、货币收入增长过快的表现 通货膨胀是在如下条件下的物价水平上涨现象:无法准确预期;能引发进一步的上涨过程;没有增加产出和提高就业效应;其上涨速度超过安全水准;由货币供应的不断增加来支撑;具有不可逆性 通货膨胀是货币客观价值的下跌,其度量标准是:黄金价格;汇率;在官方规定金价或汇率条件下对黄金、外汇的过度需求等等7,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8,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从价格上涨速度的角度对通货膨胀的状态进行区别 进入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出于拉美债务危机,还是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再者是亚洲金融动荡等具体原因,相当一部分国家频频出现3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状态的衡量标准,至今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9,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从价格上涨速度的角度对通货膨胀的状态进行区别 一些经济学家只是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上涨速度作了属性界说: 如把物价上涨年率不超过2%3%的状态称为爬行通货膨胀(creeping inflation); 把每月物价上涨速度超过50%的称为恶性或极度通货膨胀等等。

      至于何谓温和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甚至提出一个说法也不容易10,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公开性通货膨胀与隐蔽性通货膨胀 公开性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或称显性通货膨胀(evident inflation)是指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 隐蔽性通货膨胀(hidden inflation)则是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的一种情况11,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非公开性通货膨胀的形成条件大体有以下几个: (1)经济体系中已积累了难以消除的过度需求压力; (2)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这种管制包括对生产企业的定价管理和流通企业的销价管制两方面的内容; (3)实行排斥市场机制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12,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隐蔽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 在存在隐蔽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前面有关章节已经提到,主要是以非价格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包括:国家牌价与自由市场价或黑市价之间的巨大价差;一些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下降等等按国家物资调拨计划进行管理的生产资料,其供不应求的矛盾则表现为质量下降,实际供货数量低于交易量,索取价外的报酬,直到事实上拒绝按照官定价格供货等等。

      在隐蔽的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体系中已存在的多余购买力无法通过市场供求的自调节予以消除,而且还必然助长贪污腐败之风13,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都是用物价指数 度量通货膨胀程度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deflator) deflator有多种译法,如平减指数、求实指数、扣除率等14,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及程度的价格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 优点: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其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15,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

      计算方法:一般不直接编制,而是先计算不变价格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然后用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不变价格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即可得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 优点:覆盖范围全面,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但它容易受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16,第十八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核心价格指数 人们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17,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18,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 需求拉上说 成本推动说 供求混合推动说,,19,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说 用经济体系存在对产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 基本要点: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通俗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20,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拉动需求的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由于投资需求增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被打破,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因素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供给增加,,21,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22,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成本推动说 成因分析: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 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 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 定的垄断价格。

      23,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24,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供求混合推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25,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26,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中国的需求拉上说 中国的成本推动说 结构说 体制说 摩擦说 混合类型说,,27,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的需求拉上说: 代表性思路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归因于财政赤字过大 信用膨胀 典型分析:“信贷资金财政化”现象 外汇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占款大幅增长,,28,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的成本推动说 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重点强调工资因素的关键作用; 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应综合考虑原材料或资源类产品涨价对企业造成的成本超支压力和工资增长速度过快这两者的作用29,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结构说 基本论点:在供给与需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如果某些关键产品的供求出现失衡,同样会引发通货膨胀。

      30,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体制说 由于破产和兼并机制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晰、在资金上吃国有银行大锅饭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等,使得投资效益很差甚至无效益,风险也由国家承担 同时,在企业半停产或停产时职工也照拿工资,或者即使企业产品无销路也能得到国家的贷款支持31,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摩擦说 在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条件下所存在的积累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外在地表现为计划者追求高速度经济增长和劳动者追求高水平消费之间的矛盾 国家追求高速度经济增长往往引起货币超发,劳动者追求高消费往往引起消费需求膨胀和消费品价格上涨32,第十八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混合类型说 导致通货膨胀的三类因素: 体制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 一般因素,,33,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34,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效应 假定: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这种筹措建设资金的办法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forced saving)的部分。

      35,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货币幻觉 当人们忽视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而仅仅满足于货币名义价值(如名义收入)时,通常称为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36,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收入分配效应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income)37,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wealth) 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物价下跌,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在这一领域之中,防止通货膨胀损失的办法,通常是提高利息率或采用浮动利率38,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设一个人有: (1)存款10 000元 (2)负债30 000元 (3)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12 000元 当不存在通货膨胀时,其资产净值之和为-8 000元(负债为负值)这时的资产净值既是名义值,也是实际值。

      39,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现在出现了通货膨胀,设通货膨胀率为100%为简化分析,不考虑利息因素,其名义值是: (1)存款,仍为10 000元 (2)负债,仍为30 000元 (3)货币值可变资产则变为12 000元(1+100%)=24 000元 总名义资产净值为4 000元,而实际值则为: (1)存款10 000元(1+100%)=5 000元 (2)负债30 000元(1+100%)=15 000元 (3)货币值可变的资产其实际值仍为12 000元 则实际资产净值为2 000元40,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比价的变动与不同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 比价的变动往往意味着不同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 由于不同种类的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价格及成本并非按同一比例变动,从而不同商品生产商或服务提供商所获取的利润的增减速度也不一致41,第十八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 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