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南垭车站路基实施性施组914.doc
116页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1标段贵阳侧 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贵阳侧小南垭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一节 编制范围 1第二节 编制依据 1第三节 编制原则 2第四节 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4第二章 工程概况 5第一节 项目简介 5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 6第三节 自然条件 6第四节 施工条件 10第五节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11第六节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 11第三章 施工总体规划 14第一节 工程建设目标 14第二节 组织机构 15第三节 施工场地总体规划 20第四节 施工总体方案 21第五节 施工进度计划 22第六节 资源配置计划 25第四章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9第一节 施工准备 29第二节 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32第三节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 34第四节 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38第五节 路基支挡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52第六节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59第七节站台墙及旅客地道施工 64第八节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沉降分析及信息化施工 66第五章 接口工程方案 72第一节 接口工程 72第六章 测量与试验 77第一节 测量控制 77第二节 试验控制 81第七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83第一节 质量目标 83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83第三节 质量管理制度 90第四节 质量保证措施 97第八章 安全保证系统及措施 104第一节 安全目标 104第二节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04第三节 安全管理制度 107第四节 安全保证措施 110第五节 防洪防汛安全保证措施 119第六节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19第九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措施 124第一节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 124第二节 施工环保、水土组织机构 124第三节 环境保护、水土保护保证体系 125第四节 环保、水保制度 125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126第六节 水土保护措施 131第七节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132第十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134第一节 文明施工 134第二节 文物保护 139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1标项目经理部 3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小南垭车站站场工程(K14+000~K15+600段)。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站场路基;二、站场构筑物第二节 编制依据一、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相关工程站前工程施工图二、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三、国家、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四、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五、铁道部《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六、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及承发包合同 七、工程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八、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以及我公司在相关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九、我公司依据GB/T19001--2003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第三节 编制原则一、响应投标文件、遵守合同原则积极响应和遵守投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现场调查资料二、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遵守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施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三、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遵守国家质量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四、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标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五、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六、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以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机械、完善的施工工艺为原则七、科学配置、科学管理的原则根据本标段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坚持综合管理与专业化作业相结合,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对人、财、物、设备等进行科学配置: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
充分发挥我公司在路基方面的科研、施工、技术及设备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技术,科学安排工期及资源配置,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八、文明施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原则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减少环境污染、搞好环保、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进行生产及生活场地的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营区绿化重视环保,珍惜土地,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做好临近既有线的防护施工,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员工生活,维护职业健康安全第四节 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1、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相关工程站前工程施工图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7、《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8、《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079、《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1标项目经理部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项目简介一、地理位置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地区,新建双线北起重庆市,自重庆西站引出后,向南经綦江,进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经遵义市、息烽县接入贵阳市新客站贵阳北站。
我分部承担的工程在重庆市江津区境内,线路所经之地均为珞璜镇农村,线路经过地均为山区丘陵沟塘,经济较落后,农业基础均较好地理位置见“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二、项目内容小南垭车站站场工程起讫里程为:K14+000~K15+600段,施工内容包括:1、站场路基工程:地基处理、路基支挡结构、路基防护、路基排水、路基附属等;2、站场构筑物工程:站台墙等三、工程概况小南垭站场起讫里程为K14+000~K15+600,全长1.6km,设计速度目标值80Km/h站场路基土方开挖3351立方米,石方开挖988立方米,利用土方填筑1925立方米,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650立方米,地基处理采用φ0.5m水泥搅拌桩770根/3689m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本标段主要技术标准见“表2-1 主要技术标准表”表2-1 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等级标准1铁路等级正线为双线客车线、有砟轨道;Ⅰ级铁路、有砟轨道2正线数目两线渝黔客车3最小曲线半径客车线3200m,疏解线及联络线600m4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5牵引种类电力牵引6列车控制方式自动控制7行车指挥方式集中调度8正线线间距4.4m9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客车线设计时速200km/h;疏解线及联络线设计时速120km/h10设计荷载客车线ZK活载11轨道按一次辅设跨无缝线路设计,采用60km/钢轨第三节 自然条件一、自然地理概况本段区间路基工程位于江津区珞璜镇农村,地面高程180~240m,相对高差约为60m,地形起伏大,一般介于3~45°之间。
二、工程地质特征线路所经区域跨度较大,所经区域地层由新至老叙述如下:<2-2>松软土(Q4al+pl)主要分布于山间沟塘,灰褐、灰黄色,呈软塑状,可搓成Φ2~5mm的细土条,手捻略具砂感,局部砂粒较富集,底部含少量碎石,石质成分为砂岩和泥岩,呈条带状、层状分布,局部呈透镜状分布,厚1.6~10.8m,属Ⅱ普通土,D组填料<2-3>粉质黏土(Q4al+pl)分布于山坡丘陵表面,灰褐色,硬塑,质均匀,较细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呈透镜状分布,厚0~2m,属Ⅱ普通土,D组填料<2-7>圆砾土(Q4al+pl)灰色,松散,潮湿~饱和,圆砾约占55%,粒径2~20mm;卵石约占8%,粒径20~200mm,余为砂及粘粒,石质成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灰岩及花岗岩等,呈圆状及次圆状,分选性一般,呈层状分布于长江河床内,属Ⅱ级普通土,填料分级为B组<2-9>卵石土(Q4al+pl)灰黄、黄灰色,稍密~中密,稍湿,卵石约占55%,粒径20~200mm;漂石约占10%,粒径>200mm;余为粘土及少量圆砾石质成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灰岩及花岗岩等,多呈圆状,少量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层厚4~12m,下伏于细粒类土之下,分布于长江河床内,属Ⅱ级普通土,填料分级为B组。
<4-2>粉质黏土(Q4dl+el)灰褐、紫红色,硬塑状,手捏略具滑腻感,在区内山丘表面广泛分布,厚0~2m,表层含少量植物根茎,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9-9>泥岩夹砂岩(J2xs)泥岩为紫红、暗紫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质软,失去水后易开裂崩解砂岩呈灰、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层强风化带厚0.5~3.5m强弱风化均属IV级软石因泥岩弱风化遇水易软化,暴露于空气中易风化,不能直接作填料三、气象、水文本区间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