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的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研究.docx
6页基于的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研究 孙丰国 曾永艳摘要:基于平台创新广告学课外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具体可以通过订阅号文章分享、群讨论、朋友圈互动、个人账号答疑、跨媒介平台扩展等多种方式开展,它具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弹性、改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感情等多重价值关键词:;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14-0074-02传统的课外教育主要依托教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与帮助,由于时间、地点、硬件设施、教师精力等诸多限制导致课外教育难以长期稳定開展而随着社会化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的出现,使课外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鉴于此,笔者在广告学专业进行了五年多的尝试,并进行了方法和经验总结一、应用于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的途径1.公众号的专业文章与信息推送公众平台就是一个成熟的自媒体平台,其媒体属性使其成为指导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扩展课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优质工具借助公众平台开展课外教育主要形式有两种:第一,推荐学生关注与广告学专业相关的优质公众号,如“广告门”“数英网”等通过订阅这些公众账号,让学生在课余之外广泛涉猎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专门的公众账号为学生提供服务以笔者为例,在2013年4月创建了公众帐号“广告主内参”截至2018年7月,“广告主内参”的订阅用户数超2.5万人,其中本校在读广告学专业学生全覆盖创建“广告主内参”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文章,逐渐培养其深度阅读和严肃阅读的习惯;另一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写作,并向“内参”投稿,促进阅读与写作风气的形成2.群的多对多问题交流与主题研讨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群可以将有联系的或者有共同需求的群体集合起来互通有无,同时还提供了多种强有力的交互功能,使其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理想平台以群为载体进行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创建群,进行答疑解惑通过添加本专业相关的教师、毕业生、在校生入群,构建班级课外学习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将疑惑与老师及学长学姐交流,老师则可以在课堂之外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并提供帮助与指导其二是借用群,进行主题讨论每周设立两到三次主题讨论,由专业老师或者优秀的毕业生引领,结合具体时事案例,发散思维、展开思考、畅所欲言,这将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思辨能力3.个人号的一对一答疑与指导以往的课外教育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障碍,比如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受限,个别学生怯于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等等。
的交流基于网络,跨越了空间的界线,这为很多平时不敢面对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开辟了新途径笔者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任课老师以及班主任,在个人号上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学生们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与专业学习相关通过这一“工具”,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并加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而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则可从侧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举多得4.朋友圈的分享与互动以朋友圈为载体,进行大学生课外教育,主要依托于朋友圈的信息分享功能以笔者为例,自申请个人账号以来,朋友圈中的主要好友为所教授的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朋友圈成了一个上佳的课外教育场所行业最新信息、优秀专业案例、自己所写的文章等都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给同学们多样化的分享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更是课堂之外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外,在开放式的朋友圈,信息的分享实际上是双向的,每个用户既是自己动态的发布者又是他人动态的浏览者,这就促进了信息的交换,也正是通过这一途径,老师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从学生的动态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掌握学生好恶,同时还可以在学生发布的动态下与其互动交流,加强联络,增进感情,从而促进课外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应用于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的价值1.激发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为载体的课外教育,改变了以老师为主体的单向传授模式,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以群为例,定期的主题讨论要求学生主动寻找素材,并进行全面了解,在实践中,学生除了能够学习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上的转变,从被动地接受灌输到主动地探索归纳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另外,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公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既给予了每个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习习惯,构建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信息资源的富足性以及获取的便捷性等特征,但同时,海量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干扰,加之目前大学生在阅读上偏重娱乐性和浅阅读,因此,如果不对的使用加以引导,大学生群体将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通过建构课外学习课堂,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有效使用新型媒体,逐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老师在订阅号以及朋友圈中分享的知识信息,都是经过筛选或重新编辑的,能够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另一方面,制度化的群交流与群讨论,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借用这一工具,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课外指引与帮助,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个人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大有裨益3.扩展教学外延,增强学习弹性围绕平台的学习对传统模式进行了颠覆从教学场所上看,由封闭的室内空间转换至广阔的网络世界;从教学时间上看,由固定的课堂时间变为机动的课余时间;从教学素材上看,从指定的课本扩充为任意形式的线上资料;从教学方式上看,从灌输式进化为引导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与书本知识,老师的教学不再仅限于讲台与教材,这大大增强了教与学的弹性,赋予了课外教育极强的灵活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育形式有效拓展了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外延,多渠道、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对广告学习的现实需要4.加强情感联络,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仅要兼顾教学内容,兼顾教学质量、还要把握教学进度等等,诸多方面需要倾注心思,导致与学生情感交流较少在以为载体的课外教育中,老师扮演了倾听者、引领者、分享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多重角色的交叠赋予了老师新的魅力,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模式也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热情这些都促使师生之间相互联络的频率增加,弥补了常规课堂中师生交流较少的缺陷,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基于的广告学专业课外教育,契合新时期业界对广告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符合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常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平台只是一种课外教育工具,起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课堂教学;其次,为避免应用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抽查、了解和反馈;最后,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才能在基于的课外教育中成为优秀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参考文献:[1]王景梅.基于“群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时空,2016,(01):67-70.[2]丁虎生.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特征及条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20-2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