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最全).pdf
18页目录1 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 - 1 - 1 -1.1 编制范围 . - 1 -1.2 编制依据 . - 1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 . - - 1 - 1 -3 3 施工组织施工组织 . . - - 2 - 2 -4 4 主要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案. - - 2 - 2 -4.1 施工程序 . - 2 -4.2 工艺流程 . - 3 -4.3 施工要求 . - 3 -4.3.1 原材料 . - 3 -4.3.2 钢筋安装 . - 3 -4.3.3 安装冷却水管 . - 3 -4.3.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 - 5 -4.3.5 温控监测点布置及测温要求 . - 6 -4.3.6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 - 6 -4.3.7 施工缝处理 . - 7 -4.3.8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标准 . - 8 -4.3.9 混凝土泌水处理 . - 9 -4.3.10 外观修饰措施 . - 10 -4.3.11 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修补 . - 10 -5 5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 . . - - 10 - 10 -5.1 夏季施工措施 . - 10 -5.1.1 混凝土的搅拌 . - 10 -5.1.2 混凝土的运输 . - 11 -5.1.3 混凝土浇筑 . - 11 -5.1.4 养护和拆模 . - 11 -5.1.5 其他要求 . - 11 -5.2 冬季施工措施. - 13 -6 6 施工保证措施施工保证措施 . . - - 14 - 14 -6.1 质量保证措施. - 14 -6.2 安全保证措施. - 15 -6.3 环保要求 . - 16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方案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方案1 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11.1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新建金门溪铁路站前工程 JMXZQ-8 标段,大体积混凝土扩大基础、承台专项施工方案。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2.1 新建金门溪铁路站前工程 JMXZQ-8 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2 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1.2.3 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1.2.3.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1.2.3.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1.2.3.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1.2.3.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1.2.3.5铁路工程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2.3.6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备案号 J64-2011)1.2.4 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各级指挥部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 质量、 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1.2.5 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1.2.6 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在同类铁路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引起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表表 1 1 冷却管降温承台分部表冷却管降温承台分部表墩台号墩台号20#21#Z45#Z46#-1-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承台尺寸承台尺寸15.211.64m15.211.64m13.47.74m13.47.74m3 3 施工组织施工组织3.1 劳动力组织方式:由试验室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与施工配合比;指派专人负责测温养生3.2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表表 2 2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负 责 人技术主管专兼职安全员工 班 长混凝土工振捣工罐车司机装载机司机机械工、普工测温人员洒水车司机养生3.3 材料准备1)水泥选用质量稳定,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 C3A 含量较低、C2S 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细骨料宜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 2.3;应采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电通量、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 175kg/m;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重量的 50%;水胶比不宜大于 0.5;砂率宜为 35%-42%。
4 4 主要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案4.1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钢筋绑扎安装冷凝管(需要时)安装模板安装测温电子元件浇筑混凝土测温循环水冷却(需要时)养护见“图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2-1 人1 人1 人1 人7 人4 人6 人2 人35 人1 人1 人1 人4.24.2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图 1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4.34.3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4.3.14.3.1 原材料原材料由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与物资部对原材料进行考察,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单位进料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时检测试验,各项指标合格才允许使用,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搅拌站4.3.24.3.2 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钢筋品种、规格、间距、接头及焊接等均符合设计图纸和验标的要求,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和焊接试验绑扎承台钢筋时,其间距、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的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3.34.3.3 安装冷却水管安装冷却水管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内外温差,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分层分区埋设好冷却水管网,安装好控制阀门冷却水管网布置见“图2 冷却水管网布置图”。
冷却管如与钢筋相碰,可适当改变冷却管形式1)冷却管与其下方的钢筋网片和竖向的支撑钢筋绑扎或点焊牢固3-2)为减少挖井基础混凝土水化热,在挖井基础内埋设冷却管,防止大范围的出现温度裂缝同时设置测温孔冷却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内径为 40mm 壁厚为 3mm 钢管隔一层生胶带以确保其密封性良好3)冷却管分层设置,横向管与管之间的间距为 200cm(长短边交错布置),管与管竖向间距按 200cm 布设,最上层距离基础顶面100cm要求位置准确,安放稳固,接头连接 牢固2.8.4.冷却管进出水口均需引至挖井基础顶以上 50cm,当冷却管与钢筋相碰时, 可适当调整冷却管位置承台顶部、芯部、底部各预留测温管,底部封堵,开口用胶带封口,防止混凝土堵塞注意每层与钢筋牢固绑扎,管道通畅,丝扣接头牢靠,并通过通水试验2.8.5.派专人测量混凝土温度,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差值小于 20C,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经监理认可后,向冷却管内灌注同等级砂浆封孔伸出顶面的管道进行切除4-图图 2 2 冷却水管网布置图冷却水管网布置图进水口出水口在绑扎钢筋的同时,进行冷却水管的安装,冷却管要做到密封、不渗漏,并在指定部位设测温装置。
同时外部接进出水总管、 水泵 混凝土内冷却管采用直径 50mm 钢管平面布设间距为 100cm100cm,层间距100cm,上下两层离表面 50cm冷却水管布设后进行通水试验,检验是否渗漏及水流能否满足要求4.3.44.3.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 28以内,下料时采用滑槽和串筒,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混凝土拌和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并符合要求,计量要准确,保证混凝土拌和时间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一次成型,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50c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30cm,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深度超过每层的接触面一定深度,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插入,快入慢出,其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5倍,即 4560cm振捣时插点均匀,成行或交错式前进,以免过振或漏振,振棒振动时间约 2030s,每一次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拔出振动棒混凝土以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泛光为度,振捣时注意不碰松模板或使钢筋移位。
在承台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需及时抹面收浆、养护每次灌筑混凝土必须按规范留足强度及弹性模量试件,进行强度检查指定专人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详细记录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拌和质量、混凝-5-土的浇筑和振捣方法、浇筑进度和浇筑过程出现的问题等,以备检查当遇到特殊天气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高温季节施工时, 可采用凉棚或盖草袋遮盖, 尽量避开阳光直射; 用清水冲洗石料,降低石料温度;泵送管用湿草袋包裹防晒;在拌和水中掺入适量的冰块必要时也可采用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通水管通水冷却 每层循环冷却水管被灌注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即可在该层循环冷却水管内通水冷却水管使用完毕后需压注水泥浆封闭低温季节施工时,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 10,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最低气温-3时,混凝土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办理大风天气施工时,在作业面采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摸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雨雪天气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位置留置施工缝,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部位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4.3.54.3.5 温控监测点布置及测温要求温控监测点布置及测温要求(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 5 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2)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布设间距不宜大于 600mm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芯部与表面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应变的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少于 4 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工班不少于 2 次4.3.64.3.6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养护2.712345-6-0.560.5测温点布置浇筑的混凝土2.7大体积混凝土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按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 28d保湿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 20时,可全部拆除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4.3.74.3.7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理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低热水泥,水泥的水化热是其矿物成分与细度的函数,要降低水泥的水化热,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矿物成分和调整水泥粉末细度措施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以下措施:.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采取长时间的养护, 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 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