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国隐忧:一个支离破碎的印度.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683064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8.8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印度以他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这是尼赫鲁在半个多世纪前给印度所做的定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在科技尤其是航空、军事等领域的进步,印度的确显现出世界大国的迹象然而,层出不穷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和教派冲突却是其大国梦背后的一个隐患它们不仅严重危及到印度的社会稳定和正常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在没有解决此类国家整合问题之前,印度难以实现其大国梦 人的纷争:印度的民族分离主义人的纷争:印度的民族分离主义 尽管宪法不承认民族的存在, 印度政府也一直声称全体居民已经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即印度民族,但这并不能否认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印度的民族分为两类,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和次民族形式的部族据统计,印度约有 100 个左右的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等 10 个较大的民族构成印度人口的主体此外,印度还有 400 多个部族,是亚洲部族最多的国家印度各个民族和部族都有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形成文化上的多样性但由于印度政府否认民族特性的存在, 罔顾各个民族和部族的特殊利益与要求,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从地区分布上看,印度的民族问题集中在以下 3 个地区,即东北部、 西北部和南部 从矛盾的焦点上看, 包括语言、 外来移民、 宗教、领土争端和自治权等问题地区分布广泛,矛盾积重难返,是印度民族问题的主要特点 东北部地区是印度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重灾区 该地区包括阿萨姆、曼尼普尔等 7 个邦,几乎每个邦都存在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其中尤以阿萨姆独立运动最有影响 创立于 1979 年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因近年来制造过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而引起世人关注阿萨姆独立运动主要与当地不断迁入的外来移民有关 历史上阿萨姆地区一直处于掸阿宏王国统治之下,因此与印度次大陆长期隔绝1818年, 英国殖民者借掸阿宏国王邀请其出兵抵抗缅族入侵之机开始向该地区渗透,逐渐将其纳入殖民统治之下上世纪 30 年代,英国殖民者在阿萨姆地区开垦茶园, 从外地雇佣了许多种植工人尤其是孟加拉穆斯林,此后,这些人在这里定居下来由于资源上的争夺和宗教信仰上的不同,孟加拉移民与阿萨姆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增多在以本地人自居的阿萨姆人看来,外来移民会带来 4 个方面的问题,即争夺土地资源、增加本地人的失业率、降低本地人口的数量以及投票权重和引发族群冲突。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针对“外人”的阿萨姆人组织建立起来,如“全阿萨姆学生联合会”、“全阿萨姆人民运动委员会”等,他们要求限制甚至驱逐外来移民激进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甚至提出了阿萨姆独立的主张,认为只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才能维护阿萨姆人的利益与文化为实现这一目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走上了武装对抗的道路 1990 年,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在印度政府采取的军事行动中受到重创, 于是又开始通过制造恐怖事件来扩大影响2009 年底,“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主席拉吉霍瓦向政府投降,成为印度近年来打击分离主义势力的最大收获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部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 因为阿萨姆邦和“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只是该地区民族分离势力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是印度民族分离主义的另一个重灾区, 其中以旁遮普邦的锡克族卡利斯坦独立运动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独立运动最有影响旁遮普的锡克人独立问题比较复杂,涉及民族、宗教、语言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殖民统治时期,聚居于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并没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只是由于宗教文化上的分歧而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存在代表权上的争议印度独立前夕,锡克人甚至提出建立一个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人共同治理的“自由旁遮普”,但英国殖民者拒绝了这个方案。

      1946 年 3 月,锡克人政党阿卡利党提出建立一个单独的锡克人邦以保护他们的经济、宗教和文化权利的主张,然而这一要求因为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而没有获得满足上世纪 50年代的语言问题促使锡克人走向自治与独立的道路印度独立后,印地语被规定为官方语言, 一些较大的地方语言也在宪法中获得了确认但由于锡克族人的少数地位,锡克语并没有获得确认该事件直接导致 1950 年 8 月阿卡利党人的第一次大规模抗议印度独立之后的现代化进程构成锡克人独立诉求的社会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绿色革命”让旁遮普邦成为印度最富裕的地区, 但是以农业为主的锡克族农民却被进一步边缘化 阿卡利党认为这主要是由印度教资产阶级把持的中央政府所为该因素成为锡克人在上世纪 80 年代要求建立独立的卡利斯坦国的直接原因因此,正如伯明翰大学教授塔特拉所说,“锡克人的族群冲突应该被视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它是在锡克人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与印度国家民族主义的强势支配发生联系与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1984 年,印度政府军队袭击锡克教的圣地金庙成为卡利斯坦独立运动由和平方式向暴力斗争的转折点当年 10 月印度总理甘地被锡克人刺杀, 引发双方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上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印度政府加强对锡克分离势力的打击和允许阿卡利党回归政坛, 卡利斯坦独立运动进入低潮 尽管如此, 诸如“国际锡克青年联盟”等激进组织仍没有放弃独立建国的目标 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的独立运动源于 1947 年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依据宗教差异将印度分为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该方案还规定,印度各个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一个国家,使之成为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穆斯林占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的多数,但是克什米尔土邦大君却是印度教徒印巴分治时,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土邦大君却想加入印度结果引发印巴两国对该地区的争夺,即第一次印巴战争此后,在联合国调停下,双方于 1949 年签订《卡拉奇协定》 ,克什米尔被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两部分尽管如此,在印控区穆斯林仍占人口多数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印控区穆斯林提出了从“印度人的印度”中解放出来的口号,并要求建立独立的国家或并入巴基斯坦自 1988 年穆斯林分离组织“查谟和克什米尔解放阵线”首次制造多起袭击、 爆炸和刺杀事件以来,恐怖活动成为他们表达独立诉求的主要方式由于印巴双方在该地区一直存在争端, 因此克什米尔独立运动具有明显的国际特征。

      印度一直指责巴基斯坦暗中支持印控区的分离主义,而巴基斯坦则批评印度压制穆斯林的自决权另外,受近年来国际宗教极端势力影响,印控区穆斯林分离运动的恐怖色彩越来越明显 印度南部纳德邦的泰米尔人分离运动由于其规模和影响远逊于北部地区,因此常常被人忽视实际上泰米尔人的分离运动要比北部地区的还要早早在英殖民统治时期,南部泰米尔人就发起了反对婆罗门统治的“德拉维达”运动在梵文中,“德拉维达”指的即是南印度及其居民1938 年,印度国大党在马德拉斯省,即现在的纳德邦,强制推行印地语,结果引发泰米尔人的不满这促使泰米尔人感到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来保护泰米尔语及其文化 当时的印度穆斯林发起建立巴基斯坦国的运动也激发泰米尔人建立一个“德拉维达斯坦”国的热情然而印巴分治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得以建立,而泰米尔人却没有建立起“德拉维达” 独立后的印度继续在泰米尔人地区强制推行印地语,结果引发上世纪 60 年代泰米尔人的反抗1965 年,印度政府对和平抗议的泰米尔人进行暴力镇压, 造成数百人死亡 此后,泰米尔人分离运动陷入低潮尽管如此,以建立“泰米尔纳德共和国”为目标的泰米尔人组织一直存在, 并且还与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分离主义存在联系。

      诸神的争吵:印度的教派冲突诸神的争吵:印度的教派冲突 宗教冲突是印度实现其大国梦的另外一个严重障碍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除了信众占绝对多数的印度教信仰外,还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前文提到的阿萨姆人和泰米尔人等部族也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和宗教传统的巨大差异,是印度教派冲突的主要根源 互不相容的宗教差异把印度变成了两个社会, 也使得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不断 这一矛盾不仅与民族因素相结合而存在于民族分离地区,而且还普遍存在于印度其它地区1992 年,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因阿约迪亚寺庙之争引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自印巴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冲突此后双方矛盾不断,并于 2002 年再次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 今年 3 月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市发生的冲突是最近的一次由于印度周边多是伊斯兰国家,因此冲突不仅对印度内部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而且经常招致伊斯兰国家的指责而发展成为国际问题 此外,印度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矛盾印度的基督徒多数是低种姓和贱民由印度教改宗而来,占人口的 2.5%左右,因此一直处于少数和被压迫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发展,一些印度教极端分子对他们产生仇视情绪,结果发生一些捣毁基督教堂,攻击基督教徒的暴力事件。

      1999 年,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基督教传教士及其儿子在学习圣经课程回家的路上被印度教徒纵火烧死同样在奥里萨邦,从 2007 年开始的印度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的冲突造成数十座基督教堂被烧毁和数十人死亡今年 2 月,旁遮普邦也发生了印度教徒与基督教徒的矛盾冲突 泛印度认同:印度民族主义泛印度认同:印度民族主义 遍布全国各地的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冲突让印度看起来似乎已经支离破碎,印度政府为此也采取了多种国家整合措施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上印度采取软硬兼施的对策, 一方面严厉打击和镇压民族分离势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也采取多种措施以满足少数民族利益和要求,如以部族为基础建立自治邦,给予部分自治权,尊重其宗教信仰和语言等在宗教问题上,印度政府同样采取两种对策,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制止教派冲突;另一方面坚持宗教宽容,各个宗教团体平等的宗教政策 尽管如此,忽视少数民族及其宗教权利与利益,以构筑泛印度认同为目标的印度民族主义依然主导着当前的印度国家建设 不承认印度的多民族特点,推行印地语,偏袒印度教徒等做法仍是导致印度民族与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一直怀有大国梦的印度来说,在利用民族主义构筑国家认同的同时, 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与宗教的权利与利益,才能为其大国之路消除后顾之忧。

      附:有分裂倾向地区 (一)克什米尔(地区) 位于印度西北部,毗邻中国、巴基斯坦主要民族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族, 谋求独立的军事组织有1989年建立的虔诚军(LeT),领导人哈菲兹目标争取克什米尔独立,经常制造连环爆炸1989年建立的真主穆斯林游击队(HM),领导人沙拉乌汀目标将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合并[注]图中克什米尔一部分是我国的领土 (二)安德拉(国) 位于印度东北部海岸,主要民族为泰卢固族,军事组织有人民战争组织(PWG)和 1980 年于南部安德拉邦成立的另一支左派游击队力量两支左派游击队曾在印度的 29 邦中的 8 邦发动暴乱,但均被镇压那里有镇压,那里有反抗反抗仍在继续! (三)阿萨姆(国) 位于中国、 缅甸、 孟加拉、 不丹的交汇处, 主要民族为阿萨姆族,“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是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成立于 1979 年,以实施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著称,其宗旨要把该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印度政府在上世纪 90 年代曾先后动用了 8 个陆军旅和 4 个陆军师,对它实施大规模围剿。

      但该组织残余的主战派与邻邦的恐怖分子串连,继续进行暴力活动,而且还在印度邻国不丹拥有 9 个营地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两个组织也拥有 8 个和 3 个训练营地 阿萨姆独立运动近年来在印度十分活跃 东部阿萨姆邦的居民属于蒙古人,长得像韩国人他们主张阿萨姆从未属于印度,是占领国英国撤走后印度强占了该地方主要分裂团体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ULFA)一直攻击了从北印度涌来的说印度话的移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