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课教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36226253
  • 上传时间:2018-03-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 邵春艳邵春艳审核人:赵黎明审核人:赵黎明[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鉴赏文言文 3、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活动方法活动方法]1、本次活动是对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次探讨,学习文言文,活动内容中 具体提出了四项内容,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由内容到解答,里面暗含着 哪些阅读文言文的思路方法,一样一样的讨论出结果来,并自己举例验证, 然后在全班交流 2、分类法归纳、列表法归纳[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人 格魅力吧! 二、二、明确活动任务明确活动任务 1、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鉴赏文言文 3、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三、三、第一题第一题————采撷一束灵感采撷一束灵感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本题是引导同学们阅读文言文要在反复诵读,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去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选文中某些古代文人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同学 们在探讨是应注意这点 1、学生小组交流对六篇文言文的思想启示 2、老师提醒注意比较异同点 3、点拨内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点, 从中能感悟到他们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态度,但吴均和陶渊明一样, 感受到社会的丑恶,因为时代的局限,却选择了逃避现实,归隐田园 四、第二题第二题——————带上一把钥匙带上一把钥匙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本题引导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准确理解字、词、 句的含义课文中有关解题、释词、注音、通句方面的注释很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1、学生自己阅读一遍内容 2、交流如何巧借注释阅读文言文: 解题 释词 注音 通句 3、请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从课文中列举例子谈一谈 五、第三题第三题——————积累一些词语积累一些词语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本题要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尤其是通假字以及古今意思有区 别的词语,更应注意积累 答案参考: (1) “要”同“邀” ,邀请; (2) “反”同“返” ,返回; (3) “度” ,推测; (4) “怜” ,爱怜,喜爱;今义:可怜、怜悯。

      (5) “被”同“披” ,穿戴; (6) “病” ,困苦不堪; (7) “景” ,日光;今义:风景、景色 (8) “翼” ,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六、六、第四题第四题——————掌握一些句式掌握一些句式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本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特殊句式的有关知识,更好理解课文 答案参考: (1) 文言文中常用“……者……也”作标志,判断句,译时应加 “是” ; (2) “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的倒装句; (3) 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于途” “于树”提前,即“于途歌” “于树休” ; (4) 省略主语,译时应补出:(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 (5) “林尽水源”及“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七、第五题第五题——————了解一点常识了解一点常识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对于古代文学常识,特别是课本中的注释中已经交待的,必须掌握掌握 的方法在于平时学完一个单元后,就要进行归纳整理如用分类法归纳,用表 格法归纳 课文出处作者评价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文学家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代古文倡导人 和奠基人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八、八、第六题第六题——————练笔长廊练笔长廊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第一题,可以写场面,也可以写过程。

      重要的是展开联想,教师可以用小 标题提示或用设问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启发 例如: (1)陈胜“辍耕之垄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陈胜筹划起义时所用的计 谋,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小标题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读书,我快乐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题,可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议论,也可以引申课外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发 挥但写作必须有理有据,注意在概述事实事例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就是论理 议论口子要小,中心要明确,不枝不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