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园林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doc
3页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2、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 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 不已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22 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 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 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二、检查预习: 1、正音和解词 轩榭 xuānxiè 败笔 丘壑 hè 嶙峋 línxún 镂空 lòu 蔷薇 qiáng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2、了解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明确:①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A、四个主要方面: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d、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B、三个次要方面:a、注意图画美 b、注意图案美 c、注意色彩美 2、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 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①说明结构:总分式 ②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主次顺序) 四、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1、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接 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 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通过比较,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特点 ) ②打比方: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此句子 也兼属举例子) (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苏州园林树木修剪后的美丽特点 ) 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这里引用古诗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又富有情趣 ) 2、2、以第 5 段为例,说说都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3、 、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提示:“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艺”术强调独创性,无法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 模仿和复制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 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提示:“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在这里是指虽然有墙壁、廊子隔开,但并没有 完全隔离,只是缓冲了视线,景致被逐步展开,显得有层次感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 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 、 “配合” 、 “映衬” 、 “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提示:不能调换,这些词语与前面的词语搭配合理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科学性)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提示:正如文中所说,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所以从文中获 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 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 是否自然合理等 六、达标测试 阅读第三、四段,回答 1. (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 ________ 2. (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 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 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 的用 线画出 9.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