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docx
6页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 摘 要: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是铅球教学的重点,也是推铅球技术的最关键部分,我们的教学科研也多偏重于此,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改进和完善铅球最后用力的效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影响力量传递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铅球教学和训练,为改进和提高铅球投掷远度提供参考关键词:铅球;最后用力;传递1 引言 铅球教学重点难点是最后用力和滑步技术,投掷技术理论告诉我们,投掷铅球成绩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又因为出手初速度主要来源于最后用力技术,经有关人员测定约占80%~85%,另15%~20%来源于预加速阶段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后用力是铅球技术的关键部分[1] 完整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是较为复杂的投掷项目本人在投掷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发现在通常的铅球教学中,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只注重铅球的滑步、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最后用力的速度等方面,而忽视了力量传递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全身的力量传递到器械上,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铅球出手的速度、角度、高度等等,提高铅球的投掷远度。
笔者通过多年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就目前铅球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在此与大家分析和探讨2 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滑步结束进入到最后用力之前,为了保证最后用力的顺利进行,在完成超越器械的基础上,需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以右手投掷为例)2.1 最后用力前,双脚形成稳固的支撑 就是在滑步结束后,最后用力之前,下肢要迅速赶超到器械的前面,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两脚落地的时差越短越好,身体重心起伏要小,身体重量大部分仍落在右腿上,要保持上体的前俯和整体下蹲姿势,右腿自然弯曲,处于最佳用力的角度范围同时要保证身体重心的稳定,形成稳固支撑,是进行最后用力阶段力量传递的基础身体不要全身紧张用力,要在用力之前适度放松,做好最后用力之前的准备,随时准备爆发性的用力2.2 最后用力前,右脚尖要做到适宜的内旋 滑步结束,右膝和脚尖在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处内扣落地,与投掷方向约成90~135度夹角,大腿与躯干约成80~90度夹角右脚落地后力争做到脚跟不落地即做提踵侧蹬动作,这将促使左脚快速落地左脚的着地是一个积极主动而有力的支撑动作,着地点位于投掷圈正中线左侧约10cm处,左脚掌与投掷方向约成45度夹角,两肩背对投掷方向,尽可能扭紧上体。
体重大部分仍落在右腿上,仍保持身体的前俯和下蹲状态[2]这样在最后用力的瞬间,保证了用力方向和人体与铅球运动的一致性,有利于下肢向投掷方向蹬转,身体尽可能地向投掷方向伸展;同时有利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沿下肢向前向上传递到铅球上,从而使人体和铅球在原地滑步速度的基础上,不断地加速,减少了出手初速度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损失,尽可能地增加投掷远度,从而提高成绩2.3 最后用力阶段,髋关节要向投掷方向转动和移动 最后用力阶段,右腿蹬地动作是边蹬、边扣膝、边外旋外踵,髋关节在下肢蹬转的同时也要向投掷方向转动和移动此时,髋轴的运动速度快于肩轴,髋、肩轴之间形成扭紧角,使力量逐步的向前上传递[3]右腿的蹬转动作之所以能使髋部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是因为整个的右腿随髋关节沿着垂直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带动膝、踝关节也向投掷方向运动髋、膝、踝三关节一致地转动,为右腿三关节沿着额状轴向投掷方向做有力地、大幅度地蹬伸和向前送髋创造了有利条件[4]因此做好最后用力前右膝、右脚的适宜内旋,可以充分将力量传递到器械上2.4 最后用力阶段,要及时地做好左侧支撑 左侧支撑指的是左腿和左肩在用力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当滑步结束,左腿积极着地支撑,使身体重心向前的速度制动,这种左腿支撑的反作用力,使左髋相对固定,形成以左髋为轴的转动,更好地发挥右腿的蹬转动作[5]。
左侧支撑可以使身体左侧形成有力的制动,阻止下肢的向前运动,从而加速了右侧的继续用力,使右腿蹬地时获得有效的支撑反作用力迅速地沿着躯干向前上传递同时为右髋充分伸展和右侧充分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推铅球最后用力的一刹那,左腿迅速充分蹬直,有利于人体的充分伸展、增大出手角度和高度2.5 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要连贯 推铅球最后用力是一个先下后上,上下协调用力,动作连贯的发力过程,需要有正确的用力顺序、正确的肌肉收缩顺序,先下肢,再右胸、肩、臂、手,加速施加力量将器械掷出,使得力量由下向上传递到器械上,最后通过手把铅球掷出实践和研究证明,投掷运动员正确的用力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投掷各阶段的作用和意义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合理地把各投掷阶段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加速过程,才能保证力量的传递和动作的前后衔接3 结论 速度是推铅球技术追求的实质,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但是最后用力阶段力量的传递也是非常重要的协调全身力量,做到滑步与最后用力方向的一致,同时保证滑步向最后用力阶段力量传递的连续性,最后通过合理的用力顺序和规范的技术动作把力量传递到器械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投掷效果总之,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力量、速度和技术的关系,是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铅球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唐华义.论铅球技术课教学[J].体育科技,2002,(23) 2:69-71.[2]崔喜灿,柳方祥.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阶段的主要技术要求[J].辽宁体育科技,2001,1:8-9.[3]艾强.论推铅球过程中下肢力量到上肢力量的衔接及传递[EB/OL].http://www.ccuedu.org/jyqk/ArticleShow.asp?ArticleID=1982,2009-10-30/2010-8-30.[4]李继辉.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髋与躯干动作的某些运动学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34-37.[5]张春山.用解剖学分析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J].田径,1997,1:15-16.(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