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知识梳理人教大纲版第六册.docx
8页. .. .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知识梳理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曩者( nǎng) 阙然( què)剖符( pōu) 卜祝( bǔ) 诎体( qū).. 楚( bèichu í) 强颜( qiǎng) 绛侯( ji àng)被棰剌谬( l à) 槛阱 (ji àn jǐng) 缧绁 (l éixi è).2.通假字赭衣( zhě) 闺閤 (gě). .⑴被棰楚受辱 ( 棰,同“棰”,杖 )⑵其次剔毛发 ( 剔,通“剃”,用刀子刮 )⑶及以至是 ( 以,同“已” ,已经,已然 )⑷及罪至罔加 ( 罔,同“网”,法网 )⑸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同“磨” ,磨灭 )⑹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同“佚” ,散失 )⑺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底,同“抵” ,大抵,大都 )⑻其次诎体受辱 (诎,同“屈” ,弯曲 )⑼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同“抢” ,碰撞 )⑽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同“现” ,体现,表现 )⑾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同“债” ,应当受到的惩罚 )3.古今异义..⑴灌夫受辱于居室古义:官署名,汉代贵族罪犯拘留待审的地方。
今义:居住的地方.. 之人称焉⑵唯倜傥非常古义:不同寻常,超出一般今义:很,十分,副词..⑶意气 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⑷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办事勤劳而踏实..⑸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指孤单无助今义:指同其它事物不相联系.. 之所为作也⑹大底圣贤发愤古义:指发泄忧愤今义:指决心努力 ..⑺素所自树立 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4.一词多义用之所趋异也(运用)用 秦用李斯谋(采用)木兰不用尚书郎(需要)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却)乃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问今是何氏,乃不知有汉(竟,竟然)被棰楚受辱 (遭受)用心 爱心 专心 1被将军身被坚执锐(披,穿在身上)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推辞,不接受)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尽自托于无能之辞(文辞、文字)若望仆不相师 (埋怨)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向远处看)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重为乡党所笑(深深的)重 商人重利轻别离(以……为重,看重)勿复重纷纭(重复)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确实)诚 子以我言为不真诚(真实性的)愿陛下矜悯愚诚(诚挚的心)安在其不辱也(怎么,哪里)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既来之,则安之(安定,安抚)姑且从俗浮沉(跟着,随着)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学习)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合纵,战国时期六国的抗秦之策)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在……的时候)当 舟回至两山间,有大石当中流 (在……的地方)仆非敢如此也(不)非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无,没有)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句首语气词)盖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遮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大概)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见 庄暴见孟子(会见,拜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被)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尽)胜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利)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受得了)太史公牛马走(奔走,引申为仆人)走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弃甲曳兵而走(逃走)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幸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有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古代帝王对女子的宠爱)5.词类活用(一)名词做状语.. 畜之(像对待倡优一样)倡优用心 爱心 专心 2(二)名词用作动词⑴非有剖符丹. 书之功 (用朱笔写)⑵流俗之所轻. 也(轻视)⑶ 衣赭衣(穿). .⑷乃赋 离骚(创作).⑸若望仆不相师 (效法).(三)意动用法⑴所谓强颜耳,曷足贵 . 哉(以……为贵)⑵审矣,何足怪. 乎(以……为怪)(四)使动用法⑴曩者辱 赐书(使……受辱).⑵声闻 邻国(使……闻,闻名于).6. 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⑴积威约之势也( “……也”表判断) ⑵李斯,相也( “……也”表判断) ⑶季布为朱家钳奴( “……也”表判断)⑷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也”表判断)(二)被动句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三)状语后置句..... ⑵受械于陈(于陈. 受械)⑴教以慎于接物(以慎于接物 教)... ⑷灌夫受辱于居室(灌夫于居室 . 受辱)⑶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于泰山...⑸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而文采不于后世...重,或于鸿毛 轻)表也)7.成语典故九牛一毛:轻于鸿毛:画地为牢:一家之言: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比大雁的毛还轻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二、文学常识司马迁 (约公元前 145—前 90 年) ,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 (今陕西韩城)人他 10 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 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5 岁那年, 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 四川、 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 人情 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 108 年 (元封三年) , 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 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写《史记》公用心 爱心 专心 3元前 99 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 被捕下狱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 受了“腐刑” 公元前 96 年 (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 55 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 8 篇,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 30 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又作《报任安书》,记述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用心 爱心 专心 4。